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海彬 《爆破》1996,13(3):95-96
本文介绍了用爆炸法胀管的一个成功例子,为爆炸胀管技术的运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舰用锅炉换热管与管板胀接结构可靠性,分析了影响胀接的主要因素,运用弹性理论对胀接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首次对舰用锅炉应用双轴承后退式胀管器进行管子与管板试件的胀接试验研究,推导出适合机械式胀接的胀管率近拟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工业冷冻机组和中央空调水冷冷水机组用换热器的换热管通常有钢管、铜管、铜镍管和钛管等,其与管板的连接方式采用强度胀接的方式。传统的管板与换热管的强度胀接是通过在管板孔内开若干条胀管槽实现的。本文根据管板孔内不开槽的强度胀接工艺试验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说明换热管与管板的强度胀接也可通过管板孔内不开槽和加胀管胶水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应力分析与试验验证,研究管与管板焊前间断定位胀的可行性及对后续焊接、胀接的影响,确定间断定位胀接方案。  相似文献   

5.
深度胀接是换热器制造技术中的一道难题 ,采用传统的滚柱式胀管器根本无法胜任 ,目前较为可行的技术有橡胶胀管和爆炸胀管 ,而爆炸胀接一般情况下只适用于管径大、管壁厚、材料强度高的特殊场合。文章对小管径、薄管壁的爆炸胀接技术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Ti-6Al-4V等离子弧焊对接板超塑胀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自由胀形实验研究了等离子弧焊对接板的超塑胀形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等离子弧焊对接板具有良好的超塑胀形性能,其极限胀形高度可超过凹模半径.在胀形过程中,焊缝组织发展成球状α 长条状α组织.焊缝和基体间存在变形不均匀性.在同样的胀形条件下,胀形气压有—最佳数值,气压过大或过小均降低极限胀形高度.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等离子弧焊对接板进行超塑胀形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快速气压胀形是一种源自超塑性气压胀形的新成形技术,为获得AZ80镁合金板材的快速气压胀形成形性能,以挤压-冷轧加工的AZ80镁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球件自由胀形实验研究了1.0 mm厚板材在250~400℃和0.4~1.6 MPa下的快速气压胀形能力,分析了半球件和盒形件的壁厚分布规律,并对快速气压胀形过程的断裂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Z80镁合金板材在350℃下具有良好的快速气压胀形能力,在350℃、0.8 MPa下的胀形高度可达38 mm,高径比达到0.95,并得到胀破高度、胀形高度与胀形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1.2 mm厚板材的盒形件快速气压胀形实验,得到高20 mm的轮廓清晰、表面质量良好的胀形件.  相似文献   

8.
以非线性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AS为数值模拟平台。建立以PVC为压力介质的三通管胀形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采用介质胀形和内高压胀形的结果对比,表明采用介质胀形可使管件壁厚减薄更缓慢,壁厚分布更均匀,最终得到更大的支管长度。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换热器管板胀接接头在常温下的抗拉强度,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开发一种具有阶梯型开槽结构的管板接头。建立不开槽、标准开槽和阶梯开槽的三种胀接接头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弹塑性理论进行胀接过程和接头拉脱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探究不同开槽形式的胀接接头处的拉脱破坏形式,并且对三种胀接接头开展常温下的拉脱试验,得出不同开槽形式的胀接接头的拉脱力。结果表明:开槽结构的胀接接头的拉脱力明显高于不开槽结构的胀接接头,并且阶梯槽胀接接头的拉脱力最大。阶梯槽胀接接头在拉脱过程中会出现“驼峰形”的陡坡,拉脱难度更大。胀接接头在开槽位置形成多条较宽的高应力残存环带,这些高应力残存环带是保证开槽接头密封性和抗拉脱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胀形实验,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粘性介质胀形、粘性介质与聚氨酯及钢凸模胀形,以及在不同反向压力下粘性介质胀形对板料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粘性介质作为成形过程软凸模比聚氨酯和钢凸模具有较低的厚度减薄量和更均匀的壁厚分布,因此更能提高板料的成形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特殊形状和表面的管子是最为常用、有效的强化换热手段。本文基于滴形管换热器回收天然气锅炉排烟余热,提出了烟气侧的换热系数实验关联式。通过改变换热管间的排列间距,在不同烟气流量下,对圆管和滴形管的换热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实验数据比较,验证了实验关联式可正确反映凝结换热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烟气量通过滴形换热管的压损小于圆管,约为圆管的0.33~0.38倍;烟气温度降大于圆管;冷却水通过滴形管的温升高于圆管;换热系数滴形管比圆管的提高约7%,表明滴形管的换热性能优于圆管。因此对于有凝结换热过程发生时,滴形换热管具有强化换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换热器管束加工工艺进行有效控制,并实践论证管板焊接、换热管装配、薄壁换热管胀接的加工工艺,从而解决换热器管板变形及换热管胀接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3.

Heat exchanger tubes are supported at intermediate points by support plates. Flow-induced vibration of tube can cause it to impact or rub against a support plate or against adjacent tubes and can result in tube fretting wear. Fretting wear damage assessment procedure has been presented. This procedure is implemented by studying classical heat exchanger cases of premature failures. The authors expect this study to be useful for estimating the fretting wear damage of heat exchanger tubes. The study shows that based on fretting wear volume rate the life of heat exchanger tube can be predicted.

  相似文献   

14.
空调用翅片管式换热器长期使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导致整个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本文介绍了翅片管式换热器3种主要的腐蚀机理:蚁巢腐蚀、点蚀和间隙腐蚀,从形貌、压降及传热特性3个方面分析了腐蚀对翅片管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翅片管式换热器腐蚀后,传热系数和换热量均减小,空气侧压降受影响较小,在5...  相似文献   

15.
某燃料气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其换热管束出现多处鼓包开裂现象,为查明鼓包开裂原因,对换热管束进行了宏观和微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换热管内存在压力波动、换热管壁厚不均匀、壳程介质H2S含量较高以及换热管材料中存在,夹杂物都是导致其鼓包开裂的原因;换热管壁厚较薄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使该处硫化氢腐蚀严重,壁厚进一步减薄,当壁厚减薄达到一定值时,在管内压力波动作用下形成鼓包,随着腐蚀的加剧和压力波动的继续作用,最终导致换热管于鼓包处产生裂纹,进而发生泄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锅炉给水预热器的管板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通过给定设计参数计算出管板的厚度及受力分析,进而明确管板的结构设计确定主要参数,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管板的三维分析模型,并用Ansys软件进行管板应力应变分析及温度场的分析,按标准方法计算4种工况下管板应力、壳程筒体的轴向应力以及换热管的轴向应力,同时采用JB/T 4732的方法对管板与筒体的应力进行评定,采用GB/T 151的方法对换热管的轴向应力、拉脱应力进行评定。结果该预热器能够在给定工况下安全运行。结论采用的设计方法为锅炉给水预热器管板的结构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椭圆管换热器对空调室内机声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椭圆管换热器由于良好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在换热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椭圆管翅片换热器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流场和声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圆管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换热管形状对贯流风机内部偏心涡的形成位置和大小没有影响;与采用相同截面积的圆管翅片换热器的室内机相比,相同条件下,采用椭圆管换热器对于室内机增加风量,改善制冷性能,降低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其中,长短轴之比为2的椭圆管可以降低室内机噪声4 d B。  相似文献   

18.
提出采用一种铜铝复合管,用来替代传统的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用铜管,可降低成本27.8%。首先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Φ7管径的铜铝复合管与铜管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传热与流动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在入口风速为2.5m/s的情况下,与采用铜管的换热器相比,采用铜铝复合管的换热器空气侧的压力分布几乎不变,换热量降低3.12%,对性能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对采用该模型的铜铝复合管换热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铜铝复合管换热器换热量为8775W,与铜管换热器9101W相比降低3.58%,满足换热器标准要求。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均证明这种新型铜铝复合管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不大,可用于空调的制造中。  相似文献   

19.
从吸水性材料、换热器结构及布水方式入手,设计了采用功能性纤维套、铝箔椭圆管和间歇性供水方式等强化换热措施的间接蒸发冷却器结构。功能性纤维套采用异形涤纶和Lanseal纤维混纺而成,大大加强了水膜导热和水膜表面的蒸发能力;间歇性供水方式保证了管外纤维套凹坑及纤维凹槽不会被水膜堵塞,提供了足够的换热面积;使用铝箔椭圆管并对排列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换热性能达到最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和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有相近的换热效率E,但阻力明显小于板式。  相似文献   

20.
李若兰  丁杰  霍正齐 《制冷》2013,(3):76-81
本文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节能元件-换热管的强化传热技术,指出传热技术发展新途径。简述典型强化换热管的构造、性能,分析换热管强化传热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