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羽绒/木棉混纤絮料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制羽绒P木棉混纤絮料的基础上,对其压缩性能和保暖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絮料中混入细旦涤纶等合纤可以有效提高絮料的压缩功弹性回复率,而以木棉纤维取代羽绒或者飞丝会导致压缩功弹性回复率略微下降,但当其含量变化较小时差异不明显;羽绒的使用可以提高絮料的保暖性,木棉纤维对絮料保暖性的贡献低于羽绒,但高于其他合纤(丙纶和细旦涤纶等) ;羽绒飞丝的使用会导致絮料的保暖性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程度 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木棉系列絮料的保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棉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中空度85%以上,非常适合制作保暖材料,但是由于传统木棉絮料的强力低,持久回弹性差,使其用量越来越小,所开发的木棉絮料制作新技术克服了上述缺陷。为进一步探明木棉絮料的综合性能,比较研究了木棉絮料和其他现有絮料的静态热阻和对流散热量,发现木棉絮料的保暖性仅次于羽绒,明显优于四孔、七孔涤纶棉絮料和喷胶棉,与化纤絮料相比木棉纤维将絮料中的空隙分割的很小,使得絮料的对流散热量大幅度降低,而且木棉絮料的传导热阻也明显高于现有化纤絮料。  相似文献   

3.
从热传导,对流,辐射三个方面分析了絮料的保温机理,并提出了改进絮料保温性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市售的新型絮料(仿丝棉絮片、喷胶棉絮片、羊毛/涤纶混合絮片、七孔棉絮片)和羽绒的保暖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上述不同结构的絮料的保暖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厚度下,羽绒的热阻最大,仿丝棉絮片次之,七孔棉絮片最小,羽绒的热阻约为仿丝棉絮片的1.5倍,七孔棉絮片的3倍;在相同面密度下,羽绒的热阻最大,仿丝棉絮片次之,羊毛/涤纶混合絮片最小,羽绒的热阻约为仿丝棉絮片的2.3倍,羊毛/涤纶混合絮片的3.9倍。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制作了几种动物绒纤维絮料以及动物绒与鸭绒的混纤絮料。通过对各种絮料热湿性能的测试比较,发现兔绒、绵羊绒、驼绒絮料的导热性能相当,而牦牛绒絮料的导热性偏大。在鸭绒絮料中混入一定量的牦牛绒或绵羊绒纤维时,其隔热性能略有下降,但能有效地阻止对流散热的增大。绵羊绒、驼绒、牦牛绒絮料的吸湿性能接近,且将一定量的上述纤维混入鸭绒絮料中时会提高絮料吸湿性能,但会降低其透湿性。  相似文献   

6.
从热传导、对流、辐射三个方面分析了絮料的保温机理,并提出了改进絮料保温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非织造布》2011,(1):43-43
专利申请号:CN200610030195.X;公开号:CN1908275;申请日:2006.08.18;公开日:2007.02.07;申请人:东华大学;浙江三弘集团有限公司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羽绒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用纤维原料;纤维原料的组分和质量百分含量为:羽绒及羽毛1%~95%;  相似文献   

8.
探讨木棉纤维应用于户外睡袋的可行性。以木棉纤维、三维卷曲中空涤纶及羽绒为原料,制备不同配比的木棉/羽绒系列、木棉/涤纶系列絮填料,并对其保暖性、透湿性及压缩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不混配其他纤维的情况下,保暖透湿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羽绒、木棉、涤纶;在不同配比的絮填料中,随着木棉纤维含量的增加,木棉/羽绒系列絮填料的保暖性、透湿性及压缩性能有所下降,而木棉/涤纶系列絮填料的保暖性、透湿性有所提高,蓬松度稍差。认为:在制备三组分木棉絮填料时,木棉纤维的含量不宜太高,考虑到纤维集合体的舒适度,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的含量应偏低控制。  相似文献   

9.
对市售的喷胶棉絮片、仿丝棉絮片、羊毛/涤纶混合絮片、七孔棉絮片和羽绒洗涤5次、10次、15次和20次,每5次洗涤后晾干,测试这几种絮料的保暖性能,并分析了上述不同结构絮料洗涤前后的保暖性变化以及保暖性的稳定性。所得结论既可为消费者合理选择和维护防寒服和被子提供指导,也可为服装生产商合理选择絮料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羽绒混合絮毡的加工工艺、产品性能以及生产加工中应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毛涤混合絮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羊毛与涤纶混合絮的开发中研究了该混合絮的压缩性能和保温性能,认为毛/涤混比以70/3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纤检》2002,(3):45-46
本目录列出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英国、德国、美国(ASTM)、日本、韩国发布的羽绒羽毛和絮用纤维及其制品的标准目录国际羽绒羽毛局简介:国际羽绒羽毛局(International Down and FeatherBureau,简称IDFB)是羽绒行业世界性的联合会。作为一个国际仲裁机构,它创建于1953年。到1999年IDFB已拥有来自23个国家的21家个体会员、10家协会和20家非正  相似文献   

13.
引言通常的绝热材料如涤纶弹力絮和羽绒的体积很大,因此限制了穿衣人的活动方便。为了克服体积大的缺点,Toray公司研制了一种新型绝热材料,称为“Aerozip”,它  相似文献   

14.
采用阳离子淀粉(CS)预絮聚粉煤灰联产新型硅酸钙(FACS)的方法对FACS填料进行改性,对比了浆内添加CS至含FACS纸料(常规加填)和CS预絮聚FACS加填(预絮聚加填)方式下纸料的留着率、滤水性能和成纸性能。结果表明,CS是一种较好的填料预处理助剂;与常规加填相比,预絮聚加填可以较好地改善纸料的滤水性能,提高纸料留着率和成纸强度;FACS在纤维间的分布更均匀;纸张物理性能相近时,预絮聚加填的CS用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添加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协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沉淀碳酸钙(PCC)进行预絮聚,对不同CNF用量下絮聚体尺寸进行了测定。通过强度因子和再絮聚因子分别对絮聚体强度性能和再絮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CNF添加量为5%左右时,絮聚体的强度性能和再絮聚性能较佳。对CNF絮聚PCC的机理进行了分析,CNF大的比表面积和高长径比增强了PCC与CPAM的桥连絮聚,使得絮聚体更为密实,强度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影响御寒纺织服装制品保暖性的主要因素,以絮填类纺织服装制品为例,借助YG(B)606E型保温仪,探究御寒纺织服装制品自身特性、洗护方式、洗护设备参数组合及洗涤剂产品与其保暖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制品自身特性方面,絮填材料种类及其填充量是影响御寒纺织服装制品保暖性的主要因素(P<0.01),而包覆材料(面料、里料)对御寒纺织服装制品保暖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日常使用洗护过程方面,影响显著程度依次为洗护方式>洗护设备参数组合>洗涤剂产品,且均相对显著(P<0.01),尤其是以羽绒材料作为絮填材料的纺织服装制品,在日常使用洗护过程方面的该趋势更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洗衣机厂家研发适合絮填类纺织服装制品的洗护程序提供参考,也可为消费者正确洗护此类制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和面作为面条制作的关键性工艺,形成的面絮直接决定面条最终品质,但面絮品质缺少客观检测方法,制约了面条工业化发展。面絮形成是谷物粉体颗粒与水分混合形成团聚体的湿法造粒过程,受到面粉自身组分、水分加入量、和面方式和辅料的影响。面絮的颗粒度较为均匀、水分在面絮内部和面絮之间分布均匀、面筋网络结构充分有效包裹淀粉是良好面絮的共同特征。面絮状态图像深度学习分析把面絮形成分为润湿黏连、聚集成形、破裂分散、稳定平衡4个阶段,稳定平衡阶段在精准判别和面终点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面絮颗粒大小评价以目测、时间控制、感官评价为主,还无法实现仪器精确测定或在线质量检测。通过图像分析,用面絮颗粒图像的阴影面积可以间接反映面絮状态,指导面条工业化生产。本文综述了小麦面条和面过程中面絮的基本特征,分析了面絮形成过程中的水分动态变化、颗粒度变化、面筋网络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面絮与面条品质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图像检测方法、其他检测方法在面絮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天然羽绒纤维综合性能优越,是比较理想的高级衣着和絮棉领域的保暖材料,但由于数量少、价格昂贵,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合成纤维涤纶聚酯差别化纤维品种,可做到类似天然羽绒纤维那样的蓬松性、保暖性和滑爽性能,这就是涤纶仿羽绒纤维。这里就涤纶仿羽绒纤维的历史和发展状况、纤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沉淀碳酸钙(PCC)絮聚体形成过程及在纸张中的留着进行观察,比较了PCC预絮聚和实际加填的差异,研究了PCC絮聚体粒径及Zeta电位的变化情况,探讨了用静电场理论解释PCC+CS(阳离子淀粉)+CP3(阴离子有机微聚物)絮聚体的形成机理。将絮聚体理想化为中空的球体,由静电场理论分析可知,在垂直于由PCC粒子和CS形成的絮聚体微小平面空隙的方向上存在电场梯度,在电场力的作用下,CP3可进入絮聚体的类球体内并对外球面产生相互吸引作用而可能产生收缩,这种电场作用力可使絮聚体结合更牢固,抗剪切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以木棉纤维、羽绒及三维卷曲涤纶的集合体为絮填料,以热阻和湿阻为评价指标,探讨木棉絮填料睡袋的成型工艺,并对睡袋的保温性能和防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木棉/羽绒/三维卷曲涤纶的质量配比为20/60/20,填充量为300 g/m~2,单隔间尺寸为30 cm×30 cm时,睡袋的保暖性能和透湿性能最佳;利用暖体假人测试法得知,该睡袋的舒适温度为8.29℃,限定温度为3.8℃,为5℃~15℃春秋用睡袋,且该睡袋的驱螨率为64.29%,具有一定的防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