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本文以中国大陆和台湾高校为研究对象,以台湾校园研究相关文献为主,国内校园相关研究为辅,结合两岸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地理条件,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对两岸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台湾高校建设的经验和适合大陆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发展和规划,以期待对当前大陆的高校校园后续建设发展有所启迪和帮助作用,从而提高高校校园环境设计的质量,达到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目的。大学起源于西方中世纪,最初的含义是指学者们的自治团体或各地  相似文献   

2.
当下我国大学校园的建设已由大规模新建转向校园现有空间环境的完善和更新,在这一过程中,以各种微小设施为媒介的空间微更新对校园功能的完善与空间品质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从校园中的典型空间微更新实例出发,对此类更新现象进行宏观到微观多种层面的解读,为当下的校园发展和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当前大学校园改扩建中的设计问题,该研究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对校园公共空间的需求,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河西校区公共空间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学生行为特征。旨在进一步总结出现代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以创造充满爱与关怀,安全、方便、舒适的校园,为今后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教育进一步关注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大学校园的规划与建设须回归"以师生为中心"的本源,从而让校园空间更好地促成师生的思辨与交流。该文以两所大学的校园空间构建为例,阐述了大学校园规划中的综合体策略,讨论了营造契合当前大学教育理念的校园空间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论文讨论现代大学城新校区的发 展,以及校园规划建设、办学内涵和科技人 文等方面的品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校园特色 和社会意义影响。通过对重庆大学和四川美 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的调查研究,分析和认识 山地大学校园特点建设和社会学关注的文 化价值,论及现代大学校园科技和人文协 同发展的重要性,大学校园和大学生学习和 生活相互间融合和沟通的社会问题。论文 对重庆大学城的校园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 展、学校空间品质的营造、理工科和文化艺 术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述求、健康培养 方式等提出认识,希望对营建更加具有科学 和人文空间品质的当代大学校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方兴未艾,但许多校园的建设"千校一面",尤其是空间特色缺失。以武汉大学为例,系统审视校园选址、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等,从历史背景和近代中西方文化影响的角度分析其特色形成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大学校园空间特色的塑造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与城市共生目标下的新建大学校园交通规划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建设领域的深入,如何实现城市环境、社区环境与校园环境的有机平衡,成为当下新建大学校园关注的焦点。该文通过对共生思想的借鉴与分析,以大学校园的交通规划为切入点,提出了改善当前校园与城市共生发展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策略,以期为大学校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其着重从校园选址、内外部路网结构以及相关辅助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并结合相关校园规划实例,以印证其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多以轴线统筹校园整体布局和空间形态,其中岭南大学是美国布扎式规划在中国校园建设中运用的典范,以南北轴线空间最为突出。但在近年的校园更新中,如何诠释和展示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档案研究、社会情境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社会变迁的视角,研究轴线空间的演变及其文化建构的特征和动因,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的形式、功能和特征,探讨近代以来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社会价值取向变迁。发现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通过节点营造赋予轴线使用、体验和象征意义。影响轴线空间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是时任政权、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校园轴线与整体空间关系的理解,完善对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认知,并为我国校园建设和管理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的设计应更加得到重视。关注使用者的环境及行为特征,提升校园空间环境的品质和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徐州医科大学新建图书馆周边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分别从如何整合校园既有景观和新建景观与营造特色校园的场域文化和精神氛围的角度出发,来论述大学校园特色文化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蔡瑞定 《华中建筑》2014,(6):137-141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应更关注使用者的环境及行为特征,充分研究校园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关系,并将各要素整合形成多元有机的校园空间秩序,以提升校园空间环境品质和精神内涵。该文以深圳大学西丽新校区设计为例,从分析场地特征入手,阐释以环境、人文、教育机制等三方面要素作为设计依据,分析要素的整合和空间塑造的过程,形成了具有迎合本土特征的校园空间形态,回应当前新教育理念和开放的教学思想,建构具有场所意义的校园空间,探索新的教育机制下新的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11.
王炜 《中外建筑》2014,(12):93-94
本文通过对绿色校园建设中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究,提出了选址、土地利用、绿化、交通、气流、日照、热环境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对绿色校园规划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盖琳  施维克 《华中建筑》2014,(9):131-135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进程加快,校园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先后出现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大学校园。大尺度的校园空间虽有利于教育设施的建设与校园整体形象的塑造,却也使得校园交通问题十分突出。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扩大的活动区域增加了校园交通压力、给师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大尺度的校园也对交通规划、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分析高校学生校内日常交通行为特点、挖掘高校学生校内日常出行中所存在的种种交通问题,试图找出其中交通"症结"所在,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大型校园交通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校园水系统现状及不足,校园绿色建筑水系统的概念、水系统的组成,水系统内各子系统间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校园绿色建筑水系统规划的思路,要点以及非传统水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技术要点,以期校园绿色建筑建设的参与者能够加大重视程度,全面、深入了解校园绿色建筑水系统建设的内涵.使校园水系统建设在节水规划、提高用水效率、雨污水综合利用等方面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要求,逐步实现高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谭黎 《建筑与文化》2016,(10):100-101
在建设用地大规模改变调整的背景下,伴随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发展,如何把握机会,使校园规划能够更好地与教育理念相结合,并在实施中将总体规划具体贯彻,是校园规划关注的要点,也是老校规划的难点。文章主要研究对象为清华大学,重点论述老校原地扩容过程中,规划与建筑设计、规划与现状可实施性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并提出通过新建项目逐步调整功能分区、组群空间布局带动交叉学科发展、优化路网合理组织交通的方法,使老校规划即能尊重历史及现状,又可操作运用,使规划思想在老校区的建造实施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很多城市中小学校园面临着用地紧张的问题,集约化随之成为了中小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也对教学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广州市白云新区小学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紧凑、高效的集约化设计,在解决中小学校园用地紧张问题的同时,创造出多样性的教学空间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经进入到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需要新建大量的新校园。论文结合低碳城市理念,针对中国当前大学新校区建设的现状,从校园的用地规模角度入手,提出合理的大学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建议,为中国大学校园的可持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吴世勇  邢高贤 《山西建筑》2002,28(7):101-103
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和校园建设的要求,指出了基建投资和土地利用的社会化是高校扩大规模,快速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途径,对上述领域社会化的具体方式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高校基本建设“发展质量”和“发展进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从校园地下空间利用的必要性出发,以某高等学校校区的规划建设为例,分析了在该校园规划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情况,这一利用可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和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小云  杨坤 《安徽建筑》2007,14(2):22-23
校园广场是构成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文章在我国大规模大学城建设热潮的背景下,针对大学校园广场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广场的位置、空间尺度、围合感、空间再划分、边界、环境小品和设施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校园广场人性化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