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佳  王雪松 《重庆建筑》2021,20(3):12-16
在对重庆地区历史建筑的调查和评价工作中,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内,该地区粮仓建筑的保存情况良好,有显著的地城特征和特殊的社会历史价值.该文以重庆地区历史建筑中的粮仓为研究对象,以地域性建筑理论为基础,首先对1950-1980年间的粮仓建筑进行类型梳理,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重庆地区粮仓建筑在空间功能、建筑性能和结构材料方面的地城性特征,最后从时间纵向上挖掘粮仓建筑在空间气候适应、技术经济适应两方面的流变规律.对重庆地区粮仓建筑形态的地城性研究不仅再现并实证了地城性建筑理论,丰富了地城建筑设计方法,还增强和拓展了历史建筑价值发掘的维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何丽 《重庆建筑》2013,12(4):27-30
对比传统防御性聚落、并思考近现代西南城市形态演进过程中,防御性聚落及其建筑的建设模式、建设特点及其作用。提出柳州沙塘"新农村建设"的三个建设特点:整个聚落的功能比传统聚落更综合;聚落内的防御性建筑呈统一设计的标准化;防御建筑内部的社会空间匀质均等。指出近现代防御性聚落对城市史的研究启示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工业建筑》2017,(12):40-46
首先对杭嘉湖地区近现代粮仓概况进行论述,并从时间、空间、类型、文保等级等四方面界定案例样本的调查范畴,据此筛选案例样本,建立了"杭嘉湖地区近现代粮仓建筑遗产名录";在此基础上,对案例样本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进而,基于该地区近现代粮仓建筑遗产的分类,结合典型案例,分别对房式仓、立筒仓、土圆仓和组合型粮仓的建筑形体特征进行解析。结合案例调研,分析了该地区近现代粮仓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最后,提出杭嘉湖地区近现代粮仓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军环  夏勇  张燕 《建筑与文化》2016,(11):214-216
色尔古藏寨在特定的地域和时代条件下产生,其建造具有明显的防御保卫的特点,是冷兵器时代防御建筑的典例。文章基于防御性聚落民居的类型框架,从聚落外部空间、聚落内部结构、建筑单体空间三个层次,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试图对色尔古藏寨的防御性进行分析归纳,以期深入挖掘其防御性建筑内涵和文化特征,并为当代建筑规划设计考虑的安全因素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拉毫村作为湘西典型的苗族防御性村寨,其村域风貌、建筑文化、空间格局在国内传统古村落中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风格。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沿革,对村落形态、选址、防御、格局、营造及装饰进行了分析,对湘西苗族防御性建筑研究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6.
客家围楼包括闽西的方楼和圆楼、赣南的围子和粤北的四角围楼,三者具有高度的防御性,在建筑形态上也有很高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三种典型的客家围楼进行比较,从环境、形态、构造等方面分析三者防御性的异同,深入分析这三种看似高度形似的客家民居的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邱丽  张海 《华中建筑》2007,25(11):132-134
广府民系聚落与建筑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其中防御性措施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方面.无论在建筑选址、布局还是单体建筑的构造方面都有着成熟的防御技术,但是目前正处于极度衰落之中,且相应研究较少,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紧迫而必要.该文试图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挖掘、整理,从而归纳出广府民系聚落与建筑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民居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主要有合院和窑洞建筑两大类。文章在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类型化研究的基础上,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因地形地貌制宜、因气候制宜和因材料制宜的建筑规划思想等方面,对其人文理念加以梳理和总结,以期对构建现代绿色建筑文化和生态文明提供基础和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防御性建筑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和时代特征,而根据史料记载茂名地区在元朝就受匪祸侵扰,建造堡寨进行防御。本文以茂名地区防御建筑为对象,对其设防手段进行分析,总结茂名地区防御性建筑的设防类型,对其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其体现地域特征进行。  相似文献   

10.
宗堡建筑是藏文化地区一种特殊的传统建筑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兼具军事防御和行政管理功能.从军事防御的角度对西藏宗堡建筑的建筑选址、功能布局、防御构筑以及交通组织等方面的系统性防御性设计进行分析,从层级空间布局、竖向空间结构和平战结合的交通系统三个方面阐述其军事防御设计的特点,并进一步以江孜宗山抗英战役,说明西藏宗堡建筑军事...  相似文献   

11.
胡爱萍 《工程质量》2013,31(3):27-30
通过对陇东黄土塬区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分析,提出了整片土垫层法、灰土挤密桩法、强夯法及DDC工法等适宜于本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对其质量控制的关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某粮库库房室内地面下沉的原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张虎祯 《山西建筑》2007,33(25):134-135
通过工程实例,对基础下高压缩性土层较厚、室内有大面积堆载的粮库库房类建筑物采用桩基础后库房地基与库内地面的差异沉降作了分析,并对基础选型和采用桩基础后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为其他类似建筑物的基础选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蔡军  王朋 《山西建筑》2011,37(27):60-62
介绍了黄土高原新构造分区及新构造运动的四个阶段,分析了黄土高原地震活动性,并根据黄土高原区域构造背景及地震活动等,将其区域稳定性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分别加以说明,为黄土高原的地质分析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白永华  张丹青 《山西建筑》2005,31(23):94-95
分析了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滑坡与滑塌的地质特征,同时比较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阐述了黄土滑塌灾害的研究要点,从而综合防治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简述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土地貌景观类型及其结构单元性特征分析,探讨了传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变动趋势与地形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以“黄土塬”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分析了其深层内涵以及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意义,强调运用因地制宜的规划策略建构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  相似文献   

16.
王富华  曾新中  庞旭卿 《山西建筑》2007,33(33):211-212
针对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的现状,文中从动植物化石及历史文献入手,分析了动植物在黄土高原的迁徙与气候冷暖的关系,从自然历史规律出发预测了全球变暖对黄土高原地区恢复秀美山川可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成斌杰 《城市建筑》2014,(33):112-112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土壤环境,在建筑施工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一大地基类型。本文结合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特点及要求,并针对建筑施工的相关要求,提出了提高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土窑洞作为绿色的本土建筑,对保持黄土高原地区整体生态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皆具重要意义,然而甘肃东部存在大量的弃窑建房现象,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利。通过对甘肃东部窑洞的现状调查统计,明确了黄土窑洞对当地的极端气温有显著的调节功能,窑洞冬夏两季更舒适,但平房在春秋两季更舒适,因此建议窑房结合使用而不是废弃窑洞。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衬砌的裸窑和忽略窑背的防渗及排水,从而造成窑洞安全性低、耐久性差的误解。因此建议黄土窑洞适当衬砌以改善窑洞受力,窑背做好防渗处理和排水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窑洞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抗疏力技术工作原理和产品效果的分析,对最具有黄土塬区代表性的甘肃省庆阳市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应用抗疏力技术进行了实践研究,提出了抗疏力技术在黄土塬区上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惠月婵  周典 《华中建筑》2013,(10):82-84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建设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项目,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该文从村镇用地分析、村镇建设发展模式等方面,对国内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体系建设发展相关研究的内容、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个人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希望对于进一步开展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建设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