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倩 《城乡建设》2010,(3):64-66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中国许多颇具自然与人文景致的山水城市景观遭到破坏,传统城市的山水景观正在遭遇特色危机,这使人们开始对古代传统山水城市的美景感到无限眷恋,并开始挖掘传统城市的山水景观特色。中国传统城市的山水景观审美内涵及特征无疑给现代城市山水景观的塑造提供了思路。传统城市山水景观审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审美方式和景观特征,现代城市山水景观塑造应该立足于这些审美情趣,结合地域特色,创造出适合现代城市生活的山水景观风貌。挖掘和发扬古代山水景观塑造的理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态,总结自古以来渗透进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山水文化精神,引出当代山水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山水城市”概念,通过对国内外与“山水城市”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山水城市”营建研究作铺垫。基于山水人民城市的最终目标,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环境与公共空间相融合、物质空间与文化特征相结合的主旨出发,构建山水生态城市、山水公园城市、山水人文城市,形成山水文化视域下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3.
沈湘璐  王娟  陈天 《城市住宅》2016,(11):56-59
正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我国城市在蔓延扩张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历史肌理,"千城一面"现象日渐凸显。为解决城市迅速膨胀过程中显现的城市问题,探寻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生态城市发展新模式,山水城市理论得以提出。山水城市基于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将现代城市建设的科学技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通过回顾我国古代山水城市的营造法则,从环境格局构成要素、城市格局尺度设计、风景建筑、立体空间视觉系统的角度考量,探究适应当代山水城市建设的方法,寻求与现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山水画和古典园林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结"所蕴含的自然观。通过反映自然山水在体现自然观的绘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挖掘艺术与园林中的"山水情结"的指导价值与文化意义,以期在当今景观设计中体现这种文化思想。同时指出"山水情结"与生态理念道并行而不相悖,"山水情结"是我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财富,在当代的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中不应该忽视"山水情结"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达婷 《中国园林》2012,28(5):121-124
山水城市理论伴随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已有20年。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在青山绿水中建设诗意的栖居环境时,保持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从对山水环境自然灾害的讨论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为出发点,通过解析中国传统山水观,明确了尊重自然山水及其生态价值的意义,挖掘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中的生态意识,归纳了传统园林以尊重自然形态,利用改造自然、注重山水组合模式、形成综合水环境和重视植物环境营造的造园方法。以传统造园实践来启发当代城市建设,得出整治山水形态、形成综合水环境、建立绿色空间意象等现阶段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山水城市”的渊源及意义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水城市"理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7月31日给北京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提出的.阐述了"山水城市"理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浓厚的哲学、文化内涵,解释了钱学森先生本体"山水城市"的概念,并提出了山水城市是城市"园林化"的升华,论述了山水城市理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及如何融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丽  张金慧 《中州建设》2012,(23):22-22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水源地,特殊的地域环境为淅川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规划结合城市现状布局特点、地形地貌和城市发展目标,提出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以“组团+带状”的复合模式,形成生态型山水城市格局,体现有机生长、融合自然的生态理念;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以千年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胜景构建城市景观,鼎力打造渠首特色人文城市。在总规的指导下,县域范围初步完成了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过渡的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而中国城市建设面临着西化的危机。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分析建筑师马岩松的设计作品,探求中国城市建设的本土化设计语言,从宗教、古代文人、老庄哲学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山水观的形成,探求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核心。分析建筑师马岩松在中国的一系列设计作品,从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建筑材料等多方面探讨山水城市理念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实现,探求将抽象的传统山水文化融入具体建筑设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山水城市理念源于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生活的环境的思考,其主旨是追求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山水城市"根植于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和历史,同时融合了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学"等理念,具有深刻的规划内涵和时代性。以浙江省江山市城南新城发展战略规划为例,思考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战略规划层面的研究应用,积极探讨"山水城市"的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彬 《华中建筑》2000,18(4):34-35
文章以中国历史为“经线”,以儒、道、释多元文化为“纬线”,联系宗教、哲学、美学等领域,论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思想轨迹,探讨了中国山水城市建设的发展盛衰,揭示了山水城市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风水、山水与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亓萌  牛原  陈伟莹 《华中建筑》2005,23(2):81-83
该文立足于建筑地理环境,分别从风水的山水思想,有机统的山水与城市,风水的空间特征探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与山水自然及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谈山水城市的建筑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俐 《山西建筑》2005,31(9):18-20
论述了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介绍了山水城市是一个开放体系、多元模式,涵盖“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指出山水城市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对中国城市化运动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太原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的现状,从城市景观的意义、发展趋势,城市夜间景观的设置等方面介绍了太原城市景观环境的发展,以期塑造出一派富有内涵艺术美和传统意义的本土文化的锦绣山河。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以农家乐为典型案例,分析农村建筑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总结出新农村建设在适应农村居住者生产和生活的前提下,吸收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方式,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悠  陆丽君 《中国园林》2007,23(3):92-94
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景观设计以改善整体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突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植物景观设计是“生态健全城市”的主要工作之一。详细分析深圳市深南路植物景观设计特点,在城市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的植物配置,建立人文、生态、景观相协调的人工植物群落,使道路绿化发挥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水城市、公园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的热词,在中国几千年的园林与城市发展历史上,却并不是个全新事物,山、水、城、园的融合始终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目标。山水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没有完形的动态过程。在近现代历史上,无锡曾经在城市山水资源开发和园林建设方面,有过2次系统的创新实践,这些探索上承历史、下启当代,与今天的山水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耦合度。对此开展梳理和分析,既还原了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真相,也为推进当代山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着眼于高校及其所在城市在空间上的同在性、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发展上的相关性,以贵州大学新校区与城市道路建设方案为例,分析了大学校园跨越交通干道之城市界面的构建,提出大学校园城市界面开放性是探求能体现当代大学地域文化精神的美好场所,促进大学校园与城市的共融共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