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钢筋砼结构钢加固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方法,近年来有了很长足的发展。国家ECES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JGJ116-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中对该方法有祥细的规定。本文着重阐述该加固法在实际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建筑结构加固新技术:粘钢加固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粘钢加固法,即是指用建筑结构胶,根据计算与加固设计的要求,将钢板或型钢等钢材直接粘贴于原构件表面,使之与原结构共同工作,从而排除隐患,提高原结构有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也称碳纤维增强塑料)是由树脂类材料粘聚高抗拉强度的碳纤维束而成的.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具有施工便捷、工效高、没有湿作业;可用于表面形状复杂的结构构件抗环境腐蚀能力强,耐久性能极好等特点,该新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近几年发展特别迅速,现<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已颁布,大有取代粘钢加固的势头.采用粘钢加固混凝土结构作为一项成熟的加固方法,仍有其相对的优势.两种加固方法在设计中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本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5.
JGN结构胶粘钢加固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厂铸造车间建于1983年,由于某些原因,车间的七根大梁端部出现了多条斜裂缝,梁中间也有多条垂直裂缝,斜裂缝宽度约0.3~0.5mm,垂直裂缝自梁底100mm延伸至稍高于端部梁顶,裂缝间距为0.8~1m。这说明大梁的抗剪和抗弯强度出现不足,直接威胁了车间生产的安全。该厂工程科技人员采用JGN结构胶粘钢加固技术,分两次对七根大梁进行粘钢加固,在基本不停产的情况下,仅用20天即完成任务。后经测试,大梁的剪应力下降了80%左右,其抗剪切承载能力大大提高,虽未加设抗弯板,但经测定的大梁抗弯强度也随之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6.
7.
粘钢加固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粘钢加固作为一种结构处理方法,在建筑物补强、老厂房改造、事故处理等建设项目中,具有投产少、工期短、施工方便的特点,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具体工程,将加固方案选择、计算方法、施工工艺、适应范围和效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浅谈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机理,阐述了混凝土对钢筋保护作用的实质,介绍了减轻钢筋腐蚀的措施,强调在施工中钢筋除锈和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于保证结构质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抗冲切钢筋的研究现状,对抗冲切钢筋的型式进行了归类总结,并分析了各类抗冲切钢筋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较高效能的抗冲切钢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植筋梁中植筋端头加设箍筋对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对3根植筋深度为20D、25D、30D(D为植筋的直径)的植筋端头未加设箍筋的植筋梁进行静载试验,对3根植筋深度为20D、25D、30D的未加设箍筋的植筋梁和3根植筋深度为20D、25D、30D的加设箍筋的植筋梁进行循环荷载试验,并用ANSYS模拟植筋深度为20D、25D、30D的植筋梁进行静力受弯力学性能的模拟分析,绘制跨中荷载挠度曲线,研究植筋随荷载的应力变化,进而反映有无加设箍筋对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整理了植筋端头加设箍筋的端头应变和未加设箍筋植筋端头应变的关系。循环荷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表明:在植筋端头加设箍筋可以缓解植筋端头应力集中现象,并提高植筋梁的延性、开裂荷载、极限荷载,降低了植筋应变、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问题,从其作用机理、锈蚀条件及其与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防止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冷轧带肋钢筋发展情况的介绍,对比了其他主要替代产品的性能,对冷轧带肋钢筋的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做了详细描述,结合工程实践证明了冷轧带肋钢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居民的热舒适,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必须要进行节能改造。依据小城镇住宅的本土特征,从建筑环境、建筑围护结构两方面探讨了住宅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结合了钢筋与混凝土的优点,是结构设计中的首选形式,应用非常广泛。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性能是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的热点课题,然而由于钢筋与混凝土临界面传力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试验手段的不同和量测技术的差异等导致了试验数据的分散,因此,至今尚未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本文主要从粘结试验方法、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有限元分析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认识误区和质量控制盲点,并提出了控制连接质量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