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对木结构构件局部缺陷进行有效检测,结合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模拟方法,对含不同位置、大小和数量孔洞缺陷的木梁进行研究,计算其第1阶位移模态振型和曲率模态,分析木梁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变化,探讨模态分析方法在木材缺陷检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曲率模态是一个对木梁损伤比较敏感的参数,可用于对孔洞位置、大小及数量进行定量的估计;通过降低有限元模型局部单元的弹性模量能够较好地模拟木梁损伤,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得到的位移模态振型及曲率模态吻合均较好,验证了模态分析对木梁无损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对木结构构件局部缺陷进行 有效检测,结合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模拟方法,对含不同位置、大小和数量孔洞缺陷的木梁 进行研究,计算其第1阶位移模态振型和曲率模态,分析木梁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变化,探讨 模态分析方法在木材缺陷检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曲率模态是一个对木梁损伤比较 敏感的参数,可用于对孔洞位置、大小及数量进行定量的估计;通过降低有限元模型局部单 元的弹性模量能够较好地模拟木梁损伤,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得到的位移模态振 型及曲率模态吻合均较好,验证了模态分析对木梁无损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本文中,通过建立桁架有限元模型,随机抽取几个杆件,以降低其刚度的方式来模拟早期损伤(即小损伤);对损伤前后的桁架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并提取其模态振型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对损伤前后的模态振型数据进行放大、减差处理,通过倍差图判断损伤节点,从而找到损伤位置。这里对40个节点的前五阶振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机械强度》2013,(5):623-628
应用Ansys建立空间刚架结构无损伤和有损伤的有限元模型,选取曲率模态作为损伤标示量应用于结构损伤识别。对空间三维曲率模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阶曲率模态能够很好的对单一或多个损伤位置进行识别,且轴向曲率模态比横向曲率模态更适用于损伤识别。一阶曲率模态也可以对损伤程度进行初步判断,为探索通过曲率模态识别空间钢结构损伤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振型曲率在板类结构动力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四边简支方形弹性薄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板损伤前后的多阶模态参数,进而得到板面内两个方向的位移振型曲率并用于板的损伤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布置有足够数量的振型测点时,振型曲率及板损伤前后的振型曲率差均可用于板损伤的探测与定位,并能大致判断损伤的程度;当振型测点间距过大,或测点偏离损伤区域时,均可能导致检测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为对弯管结构进行无损检测,结合有限元模拟和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对具有不同位置和程度的损伤弯管结构进行研究,计算和分析其模态柔度曲率差,探讨模态分析方法在弯管结构损伤检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弯管结构的模态柔度具有方向性,弯管所在平面x,y方向柔度求解的模态柔度曲率差不能对弯管进行损伤识别;垂直弯管所在平面z方向柔度不仅可以对弯管进行单处、多处的损伤定位,而且可以对同一位置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曲率模态的门桥起重机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门桥式起重机的结构分析,建立了其振动力学模型.通过对频率、位移模态、应变模态与曲率模态等损伤敏感参数的分析,指出曲率模态在门桥式起重机损伤检测中的优势,并对曲率模态的曲率模态差分析与损伤因子矩阵K分析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用ANSYS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损伤因子矩阵K比曲率模态差能更好地反映损伤的大小,并因不需要原始数据而更有实用价值,最后,提出了运用光纤Bragg光栅传感技术建立一套门式起重机损伤在线实时监测、分析与预测系统的设想,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单侧固支的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得到层合板结构振型位移分析数据,针对分层损伤进行了曲率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层板内一个区域存在分层损伤的情况下,其振型与频率的变化非常小,难以用于判断损伤位置,但分层损伤区域的曲率模态差值变化显著,采用曲率模态差法可以对层合板结构分层损伤位置进行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9.
对某自升式海洋平台模型进行了脉冲锤击法试验模态研究.采用移动力锤法对自升式海洋平台模型无损伤和有损伤两种工况进行振动测试,对振动数据采用PolyMAX法进行模态分析,研究了两种工况下的结构动态特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PolyMAX方法在自升式海洋平台模型损伤检测中,不仅能够获得清晰的稳态图,还可以有效识别结构模态频率、模态振型;根据平台模型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可知,平台模型损伤后X,Y方向的一阶频率均有明显降低,尤其是损伤处模态振型变化更为明显.该特征为自升式海洋平台损伤检测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改进残余力向量法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结构损伤识别时测试结构模态振型不完备的情况,采用了自由度凝聚方法进行模型凝聚,并给出了缩聚模型的残余力向量计算公式,证明了残余力向量对结构损伤单元的敏感性.为减小自由度凝聚及测量等因素带来的误差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测试损伤结构多阶模态得到残余力向量,并计算相对于损伤前结构的残余力向量得到残余力向量差矩阵,选取向量差矩阵各行元素中最大绝对值组成改进的残余力向量.损伤识别时,先运用改进的残余力向量确定可能损伤单元,再运用筛选法计算单元损伤程度.数值仿真算例说明,采用该方法只需结构的前几阶低阶频率和振型,就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结构的损伤,显示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噪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有限元法对机械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可以求出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获得避免共振现象产生的工作频率范围,同时提出改善结构模态特性的方法。文章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某机床床身的前8阶固有频率和振型,提出了适合加工的主轴转速范围和改善床身结构模态特性的方法。研究实例表明:有限元法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是一种对机械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损伤结构的曲率模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基于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得到的结构位移模态分析数据,针对具有不同损伤状况的悬臂梁进行了结构曲率模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曲率模态分析技术不仅能准确诊断悬臂梁损伤位置,而且可以判断悬臂梁的损伤程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曲率模态幅值突变系数与结构损伤程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以塔式起重机的一个标准节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金属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了金属结构损伤位置和模态参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表征系统损伤位置的系统损伤矩阵表达式。并在Msc.Patran软件上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测量该模型系统的模态参数,利用损伤矩阵找出了结构的单一和多重损伤,验证了该方法的在该结构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缸盖结构有限元模态分析和模态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科富  利桂梅  陈树勋 《广西机械》2014,(1):112-114,130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造型十分复杂的某发动机缸盖结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而后进行了自由模态分析计算,得到了该缸盖结构的低阶振动模态频率与模态振型.为验证模态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对该缸盖结构进行了模态试验测试,用锤击法对缸盖结构进行振动激励,利用测试软件获取缸盖结构的低阶振动模态频率与振型.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与模态测试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态分析模型与结果合理性,为该类型发动机缸盖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模态应变能在复合材料机翼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以复合材料机翼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元模态应变能改变率作为结构损伤标识量,对损伤结构进行损伤识别仿真。应用NASTRAN有限元程序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模态分析的结果表明,单元模态应变能改变率对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损伤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应用神经网络成功识别了损伤的位置和程度,指出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型步兵战车整车刚柔耦合发射动力学中柔性车体有限元模型精度低的问题,基于模态试验数据,应用支持向量机响应面模型修正理论对车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体结构进行模态分析,提取前6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为验证模型,设计了模态试验方案,实测了车体结构的模态信息。基于有限元模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相对误差,采用支持向量机响应面模型修正方法对车体结构弹性模量和密度进行修正。模型确认结果和动力学模型应用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车体有限元模型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能更加真实地反映车体的结构特征,为射击精度分析提供了准确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不利环境作用、损伤等易造成结构局部损伤且刚度退化程度不均匀的问题,以受弯梁为研究对象,从构件动力特性入手,综合考虑损伤前后的模态挠度曲率和固有频率变化,提出了基于频率变化率的刚度非均匀退化识别方法。首先,在柔度矩阵的基础上推导模态挠度曲率,通过损伤前后模态挠度曲率的改变量识别损伤位置参数,判定损伤区域;其次,对损伤区域进行节段划分,从欧拉-伯努利梁的动力方程出发建立损伤程度、损伤区域位置参数与固有频率之间的矩阵函数,实现直接利用频率值变化评估构件不同区域损伤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识别结构局部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尤其是对于结构局部刚度不均匀退化的评估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