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双背压凝汽器,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的实际可达最佳值的凝汽器真空目标值确定方法,并提出了凝汽器运行状态的评估指标,作为凝汽器运行状态的一种量化方法.将影响凝汽器真空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从外部因素出发,建立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用于凝汽器真空实时在线监测,为运行人员提供了当前外部环境下凝汽器真空目标值;通过对凝汽器运行状态的量化评估,为凝汽器的检修提供了依据.通过某600MW机组双背压凝汽器运行数据实例,表明了该模型对双背压凝汽器真空目标值的确定具有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背压的变化对汽轮发电机组电功率的影响还没有一种通用的计算方法。在最佳背压传统定义基础上,进行理论推导得出最佳循环水量,进而确定最佳背压。假设循环水量作为自变量时,这时影响最佳背压确定的有关因素有两个:发电机功率的增加量和循环水泵耗电功率的增量,并且它们都是以循环冷却水流量为自变量的函数。通过理论分析表明:在相同的冷却水量下双压凝汽器的冷却效果好于单压凝汽器;双压凝汽器高低压侧的最佳背压也都低于单压凝汽器的最佳背压;双压凝汽器平均端差小于单压凝汽器的端差;最佳循环水量和汽轮机的总排汽量成正比例关系或者和循环水泵电机功率成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双背压凝汽器选型的计算方法,用此法对荆门热电厂600MW超临界汽轮机所配的凝汽器进行计算比较并提出建议。所提供的计算结果和建议,供电力设计院汽机冷端优化、汽机与凝汽器招标书编写、技术协议签订及凝汽器设计参考。另外,简要介绍了95年版HEI表面式凝汽器设计标准的有关系数取值与84年版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4.
600MW双背压机组凝汽器变工况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热力系统变工况理论,结合凝汽器传热计算模型,并考虑调节级效率修正、排汽干度变化修正以及余速损失变化修正,建立了双背压机组凝汽器变工况数学模型。并以某600MW双背压机组为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机组功率、循环水温度及流量变化时机组性能的变化规律,为该类机组的经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背压凝汽器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一峰 《动力工程》1999,19(6):473-477
通过对单背压和双背压凝汽器的原理和特性的分析,论述了双背压凝汽器的特点,提出了双背压凝汽器的适用性,以进一步降低造价和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凝汽器背压对滑压值的修正无普适算式可供遵循的问题,通过作图法推理获得了滑压设定值与凝汽器背压及机组负荷之间的二元函数表达式;利用流量变工况计算方法解决最佳综合阀位的确定问题,在满足机组日常运行需求的条件下达到汽轮机高压调阀节流损失最小化;将提出的基于凝汽器背压和机组负荷的二元函数滑压实时优化和基于流量变工况计算的最佳综合阀位控制滑压实时优化方法相结合,将凝汽器背压对滑压值的修正作为粗调,将最佳综合阀位控制对滑压值的修正作为细调,共同实现对滑压设定值的实时调整。在某660 MW超临界机组上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节约供电煤耗约1.12 g/(kW·h)。  相似文献   

7.
200MW汽轮机多背压运行的热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某200MW汽轮机采用三背压凝汽器运行相对于单压运行的凝结水温度,1号低压加热器抽汽量,各排汽缸最末级相对内效率及整机功率的变化情况的计算,定量分析了20MW汽轮机采用三背压运行的经济性,并给出了200MW汽轮机采用三背压运行冷却水温应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双背压凝汽器在大容量机组特别是600MW超临界机组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分析可能导致凝汽器真空低的因素,进而分析比较了改进的措施,以期为现场技术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双压凝汽器的工作原理,以N-39000-2型双压凝汽器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工况和循环水泵不同运行组合条件下,就其高、低压侧变工况特性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等效焓降法对某600MW机组进行计算和分析,以获得最佳真空为优化目标,得出不同工况下循环水泵的最优组合。结果显示,双压凝汽器可以在更小的循环水流量下达到最佳真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电厂330MW汽轮机组冷端系统的试验结果,结合机组微增功率和背压关系曲线以及凝汽器变工况特性,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建立了冷端优化数学模型,并结合循环水泵运行优化调整试验,提出了机组在不同运行负荷和冷却水进口温度下冷端循环水泵的最佳运行方式,从而确定了凝汽器最佳运行背压。研究结果应用于某电厂,在夏季工况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双套管气力输送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国电荆门三期2x600MW超临界机组除灰系统为例,介绍了双套管气力除灰技术在长距离灰渣输送中的特点、系统设置、及运行模式;与单管输送相比较,双套管气力输送技术有一定的优势,在电站中的广泛应用可达到节水、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科群  李美玲  关欣  崔国民  魏一  姜楠 《动力工程》2001,21(3):1241-1245
对一种新型火力发电机组用减温减压装置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其集管轴向喷射流量均匀分配的设计准则及蒸汽流通能力的计算方法,对集管外侧档板受力和档板结构应力强度进行了分析,并以某600MW火电机组二级旁路中所用减温减压装置为例,对其进行了较核计算。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某电厂630MW亚临界汽轮机组基于阀点滑压运行优化的试验情况,提出“宽度滑压优化”的概念,即在5个常规负荷点(535MW、473MW、410MW、347MW和300MW)基础上,增加目前省电网调度对600MW容量等级机组要求的深度调峰下限负荷点(240MW)。通过不同负荷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滑压比对试验,发现高压缸效率、高排汽温等指标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调峰范围内最优的机组运行方式,同时也获得优化后的滑压运行曲线,并给出了滑压曲线背压项修正公式。与原滑压曲线相比,优化后滑压曲线尤其在深度调峰下限负荷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机组发电热耗率和供电煤耗率,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调峰性能。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汽轮机的开发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超临界机组是火力发电节约能源、改善环保和提高发电效率、开发大型机组、降低发电成本的必然趋势 ,是发展能与IGCC和PFBC相媲美的超超临界机组的前期技术。超临界机组已具有成熟的技术和良好的经济性能 ,并已为世界所共识。国内电网完全有必要安装 6 0 0MW及更大容量机组。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在与外商合作的基础上有充分能力开发容量为 6 0 0MW和更大的超临界机组  相似文献   

15.
600MW锅炉是引进ALSTOM超临界压力燃煤锅炉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设计的一款新型燃煤锅炉,介绍了600MW锅炉的设计方案和结构特点,指出,由于该锅炉节能效果较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某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快速响应动态特性,基于Modelica/Dymola平台建立了高精度二次再热机组动态仿真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将仿真结果与不同负荷下设计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模型在不同负荷下的静态误差均在±5%以内。针对目前灵活性运行对电网负荷快速响应要求,模拟机组在分别切除4个高压加热器后负荷的瞬态响应特性,并具体分析了切除1号高压加热器对汽轮机抽汽以及锅炉主要受热面烟气侧与蒸汽侧动态特性的影响,获得了切除高压加热器后汽轮机抽汽变化动态过程和发电功率快速响应情况,以及锅炉烟气侧与蒸汽侧的参数变化动态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切除4个高压加热器均可以有效增加机组瞬时电负荷,分别可以达到29.8,15.6,8和6 MW,快速发电功率增加持续时间达到1 100,100,130和250 s,说明切除高压加热器可以改善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对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快速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东方汽轮机厂CLN600-24.2/566/566型超临界汽轮机组在古交电厂顺利投产,叙述了山西古交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汽轮机中压缸启动过程中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而这些地区又富产煤,在我国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情况下,大力发展空冷机组是一条必由之路。国家已将建设大型空冷电站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空冷技术在20世6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空冷汽轮机的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开发高参数、大容量的高效空冷汽轮机已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该文就大型空冷600MW两排汽汽轮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如机型、容量、效率、末级叶片、排气装置、系统配置等进行论述。实践证明,东方空冷两排汽汽轮机组设计先进,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9.
低压加热器疏水方式不同对机组的热经济性影响不同。以某电厂600MW机组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原有疏水系统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提出了几种相应的改造方案。利用循环函数法对不同方案的热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得出了最佳改造方案,为低压疏水系统热经济性分析和节能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结合在武乡和信发电有限公司600 MW机组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上的实际应用情况,指出双强燃烧器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更好地应用此项新技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