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淬火温度对20MnSi螺纹钢相变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对20MnSi螺纹钢线膨胀行为的测量与分析,获得相关动力学信息,系统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900~600℃)下20MnSi螺纹钢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淬火温度显著影响20MnSi螺纹钢的过冷奥氏体相变临界点、相变区间、室温组织及性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20MnSi钢的临界点Ar1、Ar3、Ac1、Ac3及Ms;同时测定了该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动态CCT曲线);研究了20MnSi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大致找出了避免贝氏体和马氏体产生的冷却速度,初步确定了生产20MnSi钢的控冷速度范围,为生产实践和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规格为φ14mm的20MnSi热轧棒材工艺参数,指出在终轧温度为850℃左右时,以0.5~2.0℃/s的速度冷却至650℃,得到的20MnSi热轧成品棒材组织晶粒更细小,力学性能更高。与常规轧制相比,对20MnSi热轧棒材参数进行控制,抗拉强度提高60MPa,晶粒直径平均缩小2.2μm。  相似文献   

4.
在DIL805A/D膨胀仪上对不同加热速度下20MnSi螺纹钢的奥氏体化温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热速度显著影响20MnSi钢的奥氏体形成起始温度Ac1和结束温度Ac3;随加热速度增大,奥氏体转变温度升高,而其转变温度区间有变窄的趋势,奥氏体形成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5.
轧后余热处理对提高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效果。本文通过20MnSi轧后余热处理钢筋和正常热轧钢筋的韧性对比,探讨了轧后余热处理工艺对钢筋塑性韧性的影响。 (一)缺口冲击试验试样分别取φ25mm的20MnSi轧后余热处理(其终轧温度965℃,自回火温度664℃)钢筋和常规热轧钢筋。由于轧后余热处理的冷却速度不同,使钢筋断面的表层到心部组织不同。为真实反映轧后余热处理钢筋的性能,在取样时须考虑组织分层的因素。取样  相似文献   

6.
陈文建 《铸造技术》2014,(9):1971-1973
研究了20MnSi热轧盘条钢筋在不同冷却速度下对钢筋组织和硬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15.0℃/s的冷却速度下,钢筋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通过调控冷却速度的方法可以有效调控钢筋中的软硬相组织,从而根据所需要的性能制定合宜的冷却工艺。  相似文献   

7.
利用线膨胀法,结合金相显微分析和显微硬度测量,研究了冷却速度(1~2 000 ℃/min)对30CrNi3MoV超高强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测得了其CCT曲线.结果表明,该试验钢的CCT图中没有珠光体转变区.冷速在1~20 ℃/min范围,随冷速的增大,组织中依次出现粒状贝氏体、条状上贝氏体和针状下贝氏体;当冷速增大到超过25 ℃/min以后,组织全部为板条状和针状混合马氏体,一直到2 000 ℃/min,组织形态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用Formast-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27SiMn钢的临界点Ac1、Ac3和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27SiMn钢连续冷却过程中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显微硬度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9.
刘永霞  毛伟吉 《铸造技术》2014,(9):1974-1976
以20MnSi和30MnSi盘条钢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冷却速度对盘条钢筋淬火组织的影响,并分析了回火冷却条件对20MnSi钢筋表面、直线性及松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MnSi和30MnSi钢棒在淬火冷却速度不低于30℃/s、淬火冷却后钢棒温度低于250℃的条件下可得到马氏体组织;回火冷却对钢筋的外观和松弛性能基本没有影响,较低的回火冷却速度对钢棒的伸直性不利  相似文献   

10.
陈涛  陈亚迪 《锻压技术》2017,(10):189-194
利用DIL805A热膨胀仪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得了22CrMoB钢的临界温度,绘制了该材料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该材料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最后依据该材料的CCT曲线和现场数据设计了变形温度和变形后冷却速度,研究了22CrMoB钢变形及冷却后其带状组织和魏氏组织等缺陷组织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22CrMoB钢的A_(c1)为730℃,A_(c3)为840℃,临界冷却速度大约为50℃·s~(-1),淬透性相比22CrMo钢加入B元素前得到了提高。22CrMoB钢得到了理想的变形及冷却参数:变形温度控制在940~980℃左右,冷速控制在0.6~0.9℃·s~(-1);析出组织为晶粒细小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无带状组织和魏氏组织。  相似文献   

11.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一种 Mn B系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获得了试验用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钢过冷奥氏体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0.7℃/s;冷却速度在1~4.5℃/s 范围内可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当冷速大于4.5℃/s 时,不再有贝氏体生成,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膨胀法并结合金相法和硬度法,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测定QP980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利用Origin软件绘制QP980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转变(CCT)曲线,分析冷却速度对QP98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QP980钢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小于1.5℃/s时,主要发生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的转变;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铁素体软相组织不断减少,贝氏体等硬相组织不断增加,硬度值增加显著;冷却速度在2℃/s~10℃/s范围内主要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的转变,硬度值变化较显著;冷却速度大于10℃/s时只发生马氏体转变,硬度值变化趋于缓慢。  相似文献   

13.
利用Formastor-FⅡ热膨胀相变仪测定了2. 25Cr1Mo0. 25V钢在连续冷却过程的热膨胀曲线,结合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绘制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试验钢在较低速度冷却时(0. 3℃/s)形成多边形铁素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连续冷却速度在0. 3~10℃/s之间的试样全部为贝氏体组织,且随冷却速度的提高,贝氏体形态由粒状逐步转变为板条状,其中板条贝氏体具有更高的硬度;相比于12Cr2Mo1R钢,2. 25Cr1Mo0. 25V钢的过冷奥氏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L78型淬火膨胀仪,测定了Si-Mn-Cr-Mo超高强钢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并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了该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根据CCT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与显微硬度分析结果,研究分析了冷却速度对相变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为0.04~0.1℃/s时,相变组织为铁素体(F)和贝氏体(B),冷却速度为0.2~2℃/s时,相变组织为贝氏体(B)和马氏体(M),冷却速度大于3℃/s时,相变组织为马氏体(M);且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硬度值也在提高。测定结果为该钢的控制冷却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相变膨胀曲线、显微组织和硬度,得到了4Cr5Mo2V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CCT曲线,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组织形貌演变及硬度变化的规律;比较分析了4Cr5Mo2V钢与H13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异同。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冷却速度冷却后,4Cr5Mo2V钢的相变产物主要为贝氏体(B)和马氏体(M);冷速小于0.06℃/s时,相变产物主要是贝氏体组织;冷却速度在0.06~0.14℃/s之间,相变产物中出现了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当冷速大于0.14℃/s时,相变产物为马氏体组织。4Cr5Mo2V钢与H13钢的CCT曲线相比,位置向右整体偏移,无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区,且贝氏体生成区变小,相同冷速下硬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膨胀法和差热分析法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T23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曲线(CCT图).由差热分析仪测得了临界点Ac1、Ac3、Ar1和Ar3,由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T23钢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和M(*),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T23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通过对CCT图的分析,确定铁素体、贝氏体、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相冷却速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化学成分、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和EDS分析,对20MnSi热轧带肋钢筋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进行研究,发现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过多、分布较集中是造成20MnSi螺纹钢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8MnVTi非调质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及其性能。通过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得到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法和硬度法获得对应的金相组织和硬度,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2℃/s时,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却速度等于2℃/s时,出现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大于等于5℃/s小于20℃/s时,转变产物为羽毛状的贝氏体和马氏体。当冷却速度等于20℃/s时,转变产物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19.
结合膨胀法和金相-硬度法,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测定了42CrMoA钢的临界点Ac1、Ac3和Ms点,测定了该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相转变点;分析了连续冷却过程中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形貌;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相转变后的硬度,获得了该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转变曲线.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0.1℃/s时,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度0.2~0.6℃/s时转变产物是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为0.7~17℃/s时,转变产物是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20℃/s时,转变产物为完全马氏体,此次实验并没有获得完全贝氏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膨胀法测量了马氏体试验钢在20~70 ℃/s冷却速度下的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Ms点温度),并研究了其对试验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度的提高可增加奥氏体强度、提高奥氏体的热稳定性,进而降低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同时,更高的冷却速度容易造成晶格畸变,增大位错密度,还会提高过冷度,细化有效晶粒尺寸,使试验钢的硬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