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湾水电站二期工程地下厂房周围洞室多达15个(条),工程区断层较多、节理发育至极发育,岩体较破碎且普遍发生高岭土化,岩层完整性较差。修建大跨度、高边墙复杂地下洞室群的地质工作重点是:研究围岩失稳特点、分析其稳定性,提出支护型式及加固的工程措施。工程经过施工开挖实践的验证和一年多时间的检验,证明地质分析判断是正确的,提出的支护措施是合理、有效的。文章总结了围岩失稳的特点、稳定性分析的工作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2.
基于Hoek-Brown准则,针对该准则中与围岩稳定性相关联因素,如最大主应力σ1、最小主应力σ3、岩石强度指标GSI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对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开展分析,建立相关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案,分析σ1、σ3、GSI和σci影响下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塑性区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σ1、σ3、GSI和σci条件下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塑性区深度的变化规律,可将围岩变形和塑性区深度划分为3个阶段:基本不变阶段、缓变阶段、陡变阶段。根据洞室围岩的塑性区特征,并结合洞室变形趋势等可将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划分为自稳域、可控域、不可控域,得到基于Hoek-Brown准则的水电站地下洞室地应力-岩体强度-围岩稳定关系。自稳域对应地下洞室围岩处于稳定或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可控域对应围岩有一定的变形或松弛破坏,但在一定支护策略下可控制变形或维持围岩稳定;不可控域对应围岩变形或松弛...  相似文献   

3.
岩溶回填改善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是隧道洞室所面临的不良地质现象之一。结合岩溶系统区域内大型地下电站的建设,采用显式有 限差分法模拟地下厂房的施工开挖,分析了岩溶系统对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评价了溶洞回填处理措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勇  田东方  徐连民 《人民长江》2007,38(11):38-40
结合云南省澜沦江下游某水电枢纽工程,在现场地质调查和场区地勘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地貌、岩体结构和地应力条件的力学模型;以地应力实测结果为参照依据,采用边界调整法结合回归分析,反演了初始地应力场;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3D)模拟了地下厂房各主要洞室开挖施工与支护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和稳定性状况,全面论证了洞室开挖方案与支护参数的可行性,揭示了大型地下洞室不同开挖阶段的变形发展、应力集中和塑性区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天荒坪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进行了介绍,并对施工措施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滩水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洞室群是结构复杂的巨型地下工程。洞室群围岩为陡倾角层状岩体,围岩的稳定性是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针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处理,在工程勘测设计阶段先后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在工程施工初期又进行了科研攻关,为全面论证该巨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结合小湾水电站厂区地下洞室群的勘测和导流洞施工过程中揭露的实际地质情况,简述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在施工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合理布置及围岩稳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中的溪洛渡,小湾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对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数学模型等方面深入广泛的研究,除对传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其计算软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完善和改进外,在初始地应力场的分析研究,渗流控制与优化研究,围岩稳定与支护方式研究,地下洞室群合理布置研究,合理施工顺序研究,施工系统仿真与进度研究及抗震稳定性研究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高了我国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的设计水平,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山西引黄入晋工程,是引黄河水输送给太原和大同市。引水线路长数百公里,其中需要修建工程的长度均在400km以上。在地下建筑物中除三座地下泵站外,还有长度达200多km的隧洞,因此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是本工程的一个重要地质问题。本文拟就应力的类型、状态,围岩的稳定性和岩爆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和预测。希望通过验证能反馈到围岩稳定预测中。  相似文献   

10.
对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区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和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施工过程中对围岩的变形、应力进行监测,观测资源反映出地下洞室群的围岩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用围岩稳定系数来评价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程度,是我们1981年在引滦入津工程中评价围岩时初步摸索出来的方法。1983年12月在上述隧洞技术总结时又对这种方法作了修改,随后于1985~1986年在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为判断索风营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采用自主研制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对该地下厂房洞室群岩体初始应力场、开挖方案、开挖过程、加固措施、围岩应力及变形等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整体较好,可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东非某大型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建立地下洞室群的三维数值模型,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确定岩体力学参数,采用等效方法模拟系统支护效果,模拟洞室群七层开挖及支护的全过程,分析、对比围岩的变形、二次应力及塑性区等力学响应和整体稳定性。计算表明,Hoek-Brown准则是实用及可靠的;开挖后洞室变形、应力松弛、塑性区深度等均不显著,洞室整体稳定性良好,局部交叉部位需加强支护;采取系统支护后,上述力学响应均明显减弱,表明了支护的有效性;分析结果为后续的设计及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永刚 《人民长江》1995,26(1):41-44
在开挖洞室的同时,对围岩进行弱化,使围岩中的应力场发生改变,形成减载区和应力升高区,即使应力集中区由洞室周边向深处转移,利用围岩自身的支护能力来保持洞室围岩的稳定。这叫做弱化围岩稳定围岩法。本文假定岩体为均匀连续介质,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法对排孔弱化围岩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排孔弱化围岩,确能使洞室周边的应力集中区向深处转移;当孔长为洞径的二分之一时,洞周应力可降低46% ̄50%。  相似文献   

15.
16.
以某水电站右岸溢洪洞及放空洞为研究对象,结合溢洪洞及放空洞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方案,建立体现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的FLAC~(3D)仿真模型,密切结合拟定的开挖方案,研究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及变形场的分布规律及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洞室群开挖后圉岩向临空面方向发生回弹变形,总体上表现出整个工程体系外围临空面位移较小而内部临空面位移较大的特征;位移总量最大的是顶拱位置,其次是底板位置,再次是左右边墙;受山体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地下洞室洞轴线方向的应力及变形变化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非线性地震反应特点,结合某实际工程采用拉格朗日显式差分法进行数值仿真,考虑了初始地应力、分步开挖与柔性支护以及岩体材料弹塑性等影响,考察了主厂房洞室围岩的地震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时、频域反应特征,并对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地下岩石洞室围岩的地震反应属低频震动;地震波竖向传播时,洞室围岩壁各点的位移(或速度、加速度)反应波形基本相似,且几乎同步;地震作用不利于洞室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不利地质构造及软弱地层是卡拉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控制的关键性因素,鉴于此,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包含不同级别结构面及软弱地层的节理岩体模型。在节理岩体模型的基础上,对处于优化设计阶段的卡拉水电站进行洞室群稳定性分析以及主副厂房洞和主变洞间距优化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厂房洞室群整体稳定性较好,地下厂房区围岩具备成洞条件;但存在软弱地层T3z2-5区域围岩变形较大,局部区域节理相互切割易造成块体滑落等工程地质问题,需要对其重点关注;结合洞群开挖后围岩内场量的分布情况以及经济指标和力学指标,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洞室间距进行了优选,最终确定主副厂房洞和主变洞间距50 m为最优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卡拉水电站洞室优化、安全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云南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的地质勘察及设计资料,通过ANSYS建立其三维地质模型,经FLAC3D数值模拟计算,系统研究了该水电站地下洞室开挖及支护后围岩的应力场、应变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变化特征,对其围岩稳定性做出评价,为洞室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托索风营水电站工程大型地下洞室群结构,研究复杂软弱岩体的强度准则和物理力学参数的关系,以及围岩加固机理等关键技术问题,以解决大型地下洞室群结构在设计、施工和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加速地下洞室群施工速度,简化施工工艺,节省工程投资,确保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