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北电网多区域自动发电控制与在线经济调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电网先后与东北电网和华中电网实现联网。为适应电网调度体制改革和大区电网联网后的频率与联络线潮流控制,对自动发电控制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软件功能如何能够进行多区域控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多区域三种控制模式、控制性能标准控制策略、电网稳定控制策略。同时利用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优化AGC,进一步在华北电网实现在线经济调度。  相似文献   

2.
华北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自动发电控制(AGC)是调整电网频率与有功功率、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回顾了华北电网AGC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华北电网AGC机组的现状、AGC控制模式、现行运行考核与管理办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大区联网和电力市场运营的新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华北电网AGC运行和专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异步联网方式下的中国西南电网通过多条高压直流线路将大功率能源送出至经济发达的负荷中心,其大规模功率送出和负荷较小的特性使得西南电网的频率稳定问题较为显著.结合中国西南电网的实际异步运行试验,分析了自动发电控制(AGC)策略和模式在频率调节过程中的问题.然后,提出在西南区域多调度管理机制下的AGC策略和模式改进方法,以解...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特高压和超高压直流的电网异步联网方式对现有的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控制策略和电网频率控制的适应性问题逐步显现.为分析直流系统异步联网方式对电网AGC系统控制策略带来的影响,结合直流系统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及其附加频率控制器的动态特性,分析了区域电网AGC对控制区设置、控制模式选择以及与直流附加频率控制器的适应性的影响,并对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控制性能评价标准(CPS)控制策略适应性进行探讨.基于PSD-FDS平台进行直流系统与AGC的频率控制仿真验证和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特高压和超高压直流互联的送端电网AGC控制策略能够较好地适应异步互联电网,为异步联网方式下AGC系统控制策略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大区域电力系统内进行电力市场运营是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基本方针之一;探索与之相适应的AGC模式是区域电力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国内外AGC运行经验,现归纳出6种AGC模式.采用频率动态仿真的方法,着重研究了多控制区域控制模式的频率控制特性.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子区域AGC指令积分增益系数做了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AGC信号时滞对AGC控制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某一区域电网的实际系统负荷数据和运行方式进行频率动态仿真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云南电网与南方主网异步联网运行后,先后多次出现了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超调引起的电网频率波动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异步联网后云南电网AGC的配置,研究了AGC超调引起频率波动的机理,并对典型的频率波动实例进行分析,提出调整AGC的调频模式和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增益的措施。在云南电网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措施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有效避免AGC超调引起的频率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凡 《福建电力与电工》2001,21(4):17-18,60
探讨了福建电力系统与华东电网联网后福建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运动模式的调整;分析了系统频率偏差系数(K值)、AGC计算/控制周期等重要参数对AGC运行的影响,提出了这些参数的选取原则和范围;探讨采用新的ACE考核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当前电网AGC控制的现状和问题,根据华中电网运行控制特点和需求,提出了一套适应电网结构、运行方式、管理与市场规则等变化对控制策略进行灵活调整的多区域多目标AGC控制方案.本方案一方面可以定义多个目标,另一方面可以灵活地设定不同的电厂(或调节对象)跟踪不同的目标,为各种可能的控制策略提供了实现的技术手段.最后介绍了...  相似文献   

9.
伍凌云  何笠  肖雄  谈超  陈钢  周林 《中国电力》2021,54(8):68-74
区域电网采用特高压直流异步方式联网后,现有的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控制策略对异步联网电网的特高压直流频率控制(FC)的适应性问题已显现。为分析直流频率控制对AGC系统控制效果带来的影响,采用直流FC和AGC的准稳态模型分析了其交互作用的机理;基于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程序(PSD-FDS)进行直流FC与AGC控制的动态过程仿真,在时域与频域内进一步分析了直流FC控制对电网AGC控制影响过程,提出了AGC控制策略优化建议。分析表明,直流FC的投入能够减轻频率的波动幅值,但是在严重故障下的功率缺失却需要AGC来承担;而在联络线频率偏差控制模式下,也需要考虑AGC与直流FC协调配合来避免AGC在故障下反向调节和频率恢复缓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于CC-2000平台的自动发电控制(AGC)的特点和华北、东北联网后华北电网AGC所采用的控制方式和控制策略。互联电网和跨大区电网的AGC采用联络线频率偏差控制方式和按北美可靠性委员会(NERC)CPS标准控制与考核是必然趋势。建议对互联电网和跨大区电网的AGC采用CPS标准控制与考核问题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型火电机组在AGC运行方式下的控制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卫华  王玉山 《电网技术》2005,29(18):12-16
结合华北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实际运行情况,介绍了AGC控制方式、华北电网对AGC投运机组的控制指标要求以及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华北电网中的大型火电机组在AGC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机组在AGC运行方式下的控制特性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AGC控制基本原理、控制标准。结合黑龙江省电网AGC的运行需求和控制模式,阐述了A标准和CPS标准下AGC控制模式的调节效果,并对黑龙江省电网提高AGC调节能力,提出了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3.
许榅增  刘禾 《现代电力》2018,35(6):33-38
风电的大量接入产生复杂的互联电网运行特性,这需要电网AGC能及时响应能源与负荷的快速、大范围的变化,并根据AGC机组的动态特性发布有效指令,既能进行多时段连续的协调控制,又能保证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为此,论文建立了考虑AGC机组动态特性,又考虑风电快速、大范围波动情况下的AGC动态优化控制策略模型。该模型权衡动态优化过程中经济性和指标性的比重,兼顾CPS评价标准,综合发布多时段连续的协调指令。该控制策略模型是一个多约束,大规模,多时段的复杂优化问题,因此采用PSO算法求解运算,结合运行的实际特征,对越限的粒子进行有效处理。通过对某区域AGC策略计算,验证了本控制策略无论是AGC调节费用,还是电网频率或CPS指标等均优于传统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动发电控制下的火电厂厂级负荷优化分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适应目前我国电网的调度模式,提出在自动发电控制(AGC)指令变动下的厂级负荷优化分配方法。以一个具有5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 200 MW的火电厂为运行单元,对其运行数据进行经济性计算,实时拟合出各机组煤耗特性曲线,建立在AGC指令下,厂级负荷优化分配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微粒群算法来解决动态负荷优化分配问题。最后给出了该电厂在满足不同的AGC指令下,非AGC机组进行负荷优化分配的供电煤耗率结果。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分配模型,可使全厂供电煤耗率减少0.2~0.4 g/(kW×h)。  相似文献   

15.
基于控制性能考核标准的水火电机组实时协调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省级电网的在线有功调度中,水、火电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机组和非AGC机组之间缺乏协调,使得水电AGC机组必须保留较大的备用容量,这不利于节能减排,而且会恶化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文章在计划机组和AGC机组之间新增一类协调AGC机组,用于协调S机组和Y机组。依据控制性能考核标准(control performance standard,CPS),把运行状态划分为正常区、预警区和紧急区,根据运行状态划分结果来确定C机组当前的协调策略。文中的协调策略可以保证S机组尽量跟踪计划,同时为Y机组提供容量支持。仿真计算和现场实际控制效果验证了文中算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疆电网的总发电装机容量及电网网架结构的发展,人工有功控制模式已无法满足电网发展需求。对比分析了人工有功控制模式、AGC自动有功控制模式、实时滚动计划智能有功控制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新疆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修改调整AGC系统以及实时滚动计划系统参数,提高两系统在新疆电网的实用性。实际应用表明,有功控制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新疆电网有功调节性能,降低了电网运行风险,增强了运行人员对电网的运营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控制偏差、联络线功率控制模式等方面阐述特高压电网投运后对区域电网联络线功率控制的影响,分析河北省南部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特高压电网投运后对自动发电控制系统采取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