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在施工效率和稳定性方面的矛盾,为了实现此类隧道的安全、快速修建,依托济南二环南路东延线浆水泉隧道工程,采用数值分析、现场实测与验证等方法,以特征点沉降、夹岩应力、初支安全度和屈服接近度四个物理量为评判指标,对不同方案的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完成了浆水泉隧道进口段的方案优化工作。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案的浆水泉隧道后行洞开挖均会对先行洞产生影响,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两台阶法三台阶法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但多指标的影响度显示双侧壁导坑法未显著优于CD法和CRD法;从施工效率方面综合考虑,建议选用CD法进行施工。现场实践表明:CD法施工方案可以满足该段的围岩稳定性要求,从而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多指标分析所形成的优化方法和实践经验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湟水北干渠9#隧洞隧洞断面小、长度短、工期紧,隧洞围岩属于Ⅳ、Ⅴ类软弱围岩,且交替变化。根据围岩变化采用适宜的支护系统,保证了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本工程隧洞支护方案在西北地区黄土类软岩小断面隧洞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隧道施工因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极易发生不良地质灾害。导致隧道初期支护发生变形。会不同程度地对隧道稳定性产生威胁,严重的无法满足设计衬砌断面要求,影响隧道安全施工。尤其是会给跨度大,结构复杂的中长隧道的施工带来很大难度。所以必须分析导致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地质成因,制订有效对策加以处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推进。 相似文献
4.
5.
周盛龙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21,(1):30-37
浅埋段软弱围岩自稳能力较差,隧道开挖时受到扰动较显著,当支护没有充分保障时,浅埋段发生延伸至地表塌陷灾害事故的可能性远高于深埋段。文章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对围岩压力的浅埋段有效影响范围进行了推导,得到了浅埋段围岩压力随位置变化的变化规律,本次研究的评价方法在隧道施工中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与适应性,能够为其他砂泥岩隧道工程施工设计提供相应指导,能确保隧道建设与公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的迅速发展,盾构隧道在软弱土层及繁华市区地下交通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盾构隧道施工的进步与发展并未能从根本上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变形。本文将以上海实际工程实例为背景,利用现场监测数据,对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阶段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大小、变形规律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将实测数据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一、概况1.工程概况西平铁路宇家河隧道位于泾河南岸宇家河西北侧,海拔高度930~982 m,埋深40~53 m。坡面冲沟发育,属黄土塬区。宇家河隧道起讫里程:I DK1 70+31 6~I DK1 70+839,全线长523 m。全线属于Ⅴ级围岩,隧道进口段为喇叭口,其中大跨段1 1 1m,双连拱段45m,Ⅱ线一次施工至Dyk1 70+522,预留Ⅱ线位置。隧道Ⅰ线除出口端278.61位于R-1200 m的曲线上外,余均位于直线上。洞内纵坡为0.3%的单面上坡,埋深约40~53m。在洞口Ⅴ级围岩段,为保证进洞安全,在 相似文献
8.
隧洞开挖过程中,由于开挖卸荷及扰动的影响围岩出现大变形、局部塌方等工程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施工安全及进度.本研究依托杨房沟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选取了典型断面,开展了数值分析研究,获得了应力场、变形场和塑性区分布特征.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类型围岩区隧洞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特征以及初期支护效果进行分析,为优化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9.
长沙地铁六号线烈士公园南站位于烈士公园园林内,属于植被敏感区,由于植被的特殊性,植被敏感区施工除了需要保证隧道整体施工安全外,还需减少隧道施工对植被的影响。针对该类情况,以保护植被及超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为基准,提出了相关植被保护措施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隧道施工工艺,包括如Ф159超前大管棚辅助施工技术、二衬台车拼装预埋吊环技术等措施,同时对现场施工期间进行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内容包括土壤张力、地下水位和地表沉降等,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该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相关工艺后对现场施工控制隧道位移变形起重要作用,同时减少植被损失率,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需长期进行监控量测以确保植被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区的富水压力溶腔常常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研究岩溶溶腔对隧道施工过程围岩及支护受力的影响,依托某岩溶隧道,采用Flac3D有限元方法系统开展了不同工况的数值试验研究,主要考虑溶腔大小、溶腔位置及溶腔压力3因素影响,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围岩受力变形、围岩应力及支护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岩溶隧道溶腔会引起隧道施工过程围岩收敛变形和应力增大,溶腔大小、溶腔位置及溶腔压力均会对收敛变形和应力产生影响,溶腔越大、溶腔存在压力会造成靠近溶腔测点的收敛变形和应力值明显增加,溶腔位于拱顶时对隧道整体受力影响最大,溶腔位于边墙时对隧道影响次之,溶腔位于仰拱时对隧道影响最小;溶腔的存在会对初支受力造成不利影响,引起溶腔近侧初支应力重分布,建议加强溶腔施工段初支整体强度。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铁路路网的完善,建设标准的提高,隧道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也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软弱围岩隧道坍方、作业人员伤亡等事故却时有发生,隧道建设的安全现状无法与当前的形势相适应。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软弱围岩,软弱围岩的施工难度大,会让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感到巨大的压力。软弱围岩是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铁路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岩体力学行为,评价隧道稳定性,以西南地区某隧道软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支护结构进行应力监测。根据现场施工状况与监测结果,分析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等信息,进而可以修正设计、优化施工方案,从而确保结构稳定性和隧道安全;同时采用二维有限元Phase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钢拱架及钢筋混凝土的安全系数,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研究的方法、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公路隧道工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全断面法、台阶法以及CRD法共3种不同开挖条件情况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得到CRD法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可降低7.4%,引起的围岩应力变化最小。CRD法适用于围岩破碎、裂隙发育围岩的最优施工方法。围岩变形过大时,增加管棚和锚杆支护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个支护体系和围岩体系强度。 相似文献
14.
隧周帷幕注浆施工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生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6(1):55-59
隧道穿越岩溶区施工中,洞周帷幕注浆止水是隧道辅助施工的有效方法,以在建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穿越97 m的F2富水洞段为例,建立了隧道帷幕注浆模拟的数值模型,详尽分析了掌子面距富水断层不同距离时隧道掌子面岩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探讨了不同条件时隧道的稳定性;同时就隧道施工中不同帷幕加固范围时隧道围岩的位移、应力进行分析,探讨了隧道帷幕注浆安全、经济、合理的加固范围。以上两方面的讨论为金子山隧道帷幕注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锦屏一级水电站6,8号场内公路隧道地质围岩差,且受现场地形限制,大型开挖设备无法施展,特别是支护施工所需的材料基本靠人工搬运,隧道的安全开挖施工难度大。介绍6S2洞室K1+035m段开裂处理和K1+047-K1+067m塌方处理方案,为类似地下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新奥法的施工原理,结合工程实例,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工程复杂程度和不同的围岩情况,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和支护方式,早喷锚、快支护、确保安全掘进,合理准确地解决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浅埋公路隧道的软弱围岩地质情况,基于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软弱性围岩浅埋隧道变形预测模型,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基于预测模型,计算并分析不同工法下洞周围岩在掘进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开挖面稳定性等。结果表明:CD法施工时的拱顶沉降与开挖面最大内空位移是3种工法中最小的,但由于其开挖过程工序繁多,对围岩造成的扰动效应与开挖引起的收敛位移较预留核心土法大,综合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四川某电站对外专用隧道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沿,海拔2 600~2 700多 m,全长5 327 m,隧道开挖断面为圆拱形,宽12.5 m,高8.518 m,开挖断面面积约106 m2.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是影响工程进度、质量的关键.就该隧道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为施工组织提供了正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