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寡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寡糖亦称低聚糖,由2~9个单糖单元通过苷键结合而成,较之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显著的生物活性,已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寡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等相关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寡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糖亦称低聚糖,由2—9个单糖单元通过苷键结合而成,较之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显著的生物活性,已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寡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等相关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香菇子实体多糖Le-Ⅲ的提取、分离及纯度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香菇子实体多糖其中一个级分Le-Ⅲ的提取分离和纯度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寡糖亦称低聚糖,由2~9个单糖单元通过苷键结合而成,较之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显著的生物活性,已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寡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等相关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棉籽糖家族寡糖(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RFOs)是α-蔗糖的1, 6-半乳糖基延伸物,是一种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棉籽糖、水苏糖、毛蕊花糖,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中。其中,在豆科植物、地黄、水苏、草石蚕等植物中较为常见,属于功能性低聚糖。RFOs因具备调节肠道菌群、预防炎症性肠病、保护肝脏、降血糖等活性功能,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主要综述RFOs的来源,RFOs提取、分离、纯化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RFOs的功能性,以期为RFOs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当中。  相似文献   

6.
为深度转化米糠这一大宗稻米加工副产品,用猴头菌发酵米糠产猴头多糖。为了有效提取猴头菌发酵米糠所产多糖,进行了菌丝体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液料比40:1~120:1、超声时间7.5~37.5min、超声发出时间1~58、间歇时间1~58、超声功率400~1200W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液料比、超声发出时间和超声功率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液料比60:1,超声发出时间38,超声功率1200W,在最佳提取工艺时,猴头菇的多糖提取率为75.9%。  相似文献   

7.
为深度转化米糠这一大宗稻米加工副产品,用猴头菌发酵米糠产猴头多糖。为了有效提取猴头菌发酵米糠所产多糖,进行了菌丝体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液料比40:1~120:1、超声时间7.5~37.5min、超声发出时间1~58、间歇时间1~58、超声功率400~1200W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液料比、超声发出时间和超声功率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液料比60:1,超声发出时间38,超声功率1200W,在最佳提取工艺时,猴头菇的多糖提取率为75.9%。  相似文献   

8.
褐藻胶寡糖是褐藻胶的降解产物,属于低分子聚合物,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具有溶解性好,稳定性强,易被机体吸收且安全无毒等特点。目前有大量文献对褐藻胶寡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发,使其更多的活性应用到功能食品和制药领域中,因此褐藻胶寡糖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褐藻胶寡糖的制备、分离及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褐藻胶寡糖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液体发酵生产的猴头菌丝,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进行多糖的初步提取;粗多糖除去蛋白质杂质之后,进行DEAE-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凝胶分步柱层析纯化,获得的多糖组分经过纯度检验之后,进行多糖性质的研究。结果显示:猴头菌丝多糖主要含有D-木糖和D-果糖,并且,多糖分子容易发生酯化反应而表现出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维平 《粮油加工》2009,(12):178-180
本文研究了胡萝卜寡糖水提取的最佳工艺,分析了乙醇-甲醇法和乙醇法两种提取方法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同时,研究了寡糖在食品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碱提醇沉法从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中获得水不溶性多糖HEPFA,氯磺酸-吡啶法对HEPFA进行硫酸化修饰,制得能溶于水的硫酸化猴头菌多糖(S-HEPFA);通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cryl S-500凝胶柱层析对S-HEPFA进行纯化;运用化学方法和波谱技术对S-HEPFA进行结构分析。碱提醇沉得到相对分子量为5.38×105u,硫酸基含量为19.5%的硫酸酯化的猴头菌多糖(S-HEPFA);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波数1236cm-1、820cm-1处有硫酸酯键的特征吸收峰;离子色谱检测,该组分只含有葡萄糖,甲基化分析得S-HEPFA糖链主要的葡萄糖残基由1-连接Glcp、1,3-连接Glcp和1,3,6-连接Glcp组成,摩尔比为2.07:1:1.83;刚果红实验分析得S-HEPFA在水溶液中或微碱溶液中为三股螺旋构象。  相似文献   

12.
猴头菇营养液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鲜猴头菇为原料,对水溶液提取猴头菇营养液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预试验,确定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工艺参数,即料水比、温度、pH值和提取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因素分析试验,在料水比一定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pH值、提取时间对提取液氨基酸总量、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确定料水比为1∶4前提下,在时间60m in、pH<5、温度75℃的条件下提取效果较佳;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得出:温度50℃、pH5、时间70m in、料水比1∶8为猴头菇营养液提取工艺的较优参数。  相似文献   

13.
深层发酵猴头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猴头菌深层发酵过程中的几项参数的变化情况,确定了猴头菌深层发酵的最佳发酵时间。并探讨了几种摇瓶培养基组成分所得发酵液用于制作保健饮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对超声波技术辅助提取猴头菇多糖工艺及多糖分子量测定和红外光谱扫描进行了研究。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到了超声波提取猴头菇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即超声功率413W,超声时间11min,水料比16∶1;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6.22%。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猴头多糖的平均分子量为20074,与热水浸提所得多糖的分子量相同,且红外光谱扫描表明所得多糖具有多糖类物质的一般红外吸收特征,证明了超声波法提取猴头多糖不会破坏多糖原有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对猴头菇子实体多糖进行纯化研究。采用树脂吸附法对猴头菇多糖脱色并利用超滤法进行分级除杂。结果表明:猴头菇多糖适宜采用HD-3树脂进行脱色;静态脱色工艺为pH4.5、每100mL添加树脂量15.0g、脱色2.5h,脱色率和多糖得率分别达到84.9%和83.2%;动态脱色工艺控制流速为5BV/h时,脱色率和多糖得率都较高,平均达83.9%和82.3%;最佳超滤工艺为选择截留分子质量为10kD 和100kD的两种膜对猴头菇多糖进行超滤,超滤温度45℃、压力0.16MPa、溶液pH7~9。此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得到的猴头菇多糖纯度达74.2%。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纯化得到了猴头菇多糖,初步研究了对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作用。通过研究猴头菇多糖对小鼠血清中SOD、CAT、MDA含量的影响作用之后,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猴头菇多糖可以明显地提高小鼠血清中SOD、CAT的含量,而且提高作用与多糖剂量正相关;同时,猴头菇多糖可以有效地降低小鼠血清中MDA的含量,而且,降低作用与多糖的剂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猴头菇菌丝体多糖热水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选取影响多糖得率的3个因素:固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L_9(34)正交实验,对热水提取法提取猴头菇菌丝体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当固液比1:20(m:V,g/mL)、提取时间1.0 h、提取温度70℃,猴头菇菌丝体的多糖得率最高,达(1.76±0.0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稳定,为猴头菇菌丝体多糖的加工利用和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条件下利用复合酶酶解处理猴头菌丝体,即加入5mL 1%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质量比为1:1)、调pH4.2、50℃水浴酶解30min。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及料液比对猴头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微波酶解协同提取猴头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500W、微波时间3min、料液比1:50(g/mL),此条件下提取率为8.01%。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选用了7种诱导物(壳聚糖、茉莉酸甲酯、赤霉素、萘乙酸、三十烷醇、吲哚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设定不同浓度,采用喷湿方法对猴头菇生长发育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5、1.0 mg/kg的茉莉酸甲酯和0.05、0.5 mg/kg的吲哚乙酸能显著缩短猴头菇的生长周期(p<0.05);1.5、2.0 mg/kg的赤霉素、1.0 mg/kg的萘乙酸及0.5、1.5、2.0 mg/kg的吲哚乙酸能显著提高猴头菇的产量(p<0.05)。其中,0.5 mg/kg吲哚乙酸既能缩短猴头菇生长周期(缩短4 d)又能提高产量(比对照组提高22.18%),有望进一步应用到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