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单兵攻坚战斗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代单兵作战的特点,提出了单兵攻坚战斗部的结构方案,并通过试验研究对其毁伤效应进行了探讨,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该类战斗部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反辐射导弹射击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根据反辐射导弹(ARM)的攻击特点,建立了射击效率模型体系,详细探讨了反辐射导弹的命中概率及对目标的毁伤概率,深入研究了电子对抗措施对反辐射导弹射击效率的影响,最后仿真模拟了ARM的射击效率,为反辐射导弹武器的定型和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兵自动武器简易光电火控系统的研制,建立了瞄具成像模型、激光测距模型、火控弹道模型,为提高光电火控系统设计与仿真效率,引入协同仿真技术,建立了简易火控系统基于接口的协同仿真模型。在建立的仿真系统中,以距离目标600m进行了仿真实验,获得了简易火控系统仿真特性参数,对协同仿真技术提高复杂系统的效率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协同仿真能够完成各种不同软件环境下仿真模型之间的协同工作,解决了单一模型难以描述多种非线性模块关系的问题,提高了仿真效率,为进一步研究单兵火力系统协同仿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陆军小分队实际作战的特点,采用武器射击效率评定指标,针对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的3种实战情况,并充分考虑敌对人员目标的7种不同状态(人头、人胸、半身、正面跑步、侧面跑步、全身以及机枪+人目标),分别建立了枪械命中概率模型和命中条件下的毁伤概率模型,给出了基于射击效率的枪械动态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并选用3种不同的枪械,进行了实战模拟验算,对比分析了不同枪械在作战过程中的命中概率和命中条件下的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射击线技术的杀爆战斗部杀伤面积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杀伤面积进行计算时,通常借助统计学原理建立破片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向目标方向投影,从而得到破片密度和杀伤面积,提出了采用射击线技术描述全部破片的飞行轨迹参数和威力参数,完成杀伤面积的计算;基于杀爆战斗部破片飞散参数,建立了破片弹道射击线模型;对杀爆战斗部的杀伤面积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杀伤面积与导弹落速、落角、炸高之间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落角和炸高时,随着导弹落速的增加,破片杀伤面积增大;一定的落速和炸高时,随着落角的增加,破片杀伤面积也增大;在设定落速为500 m/s 时,计算落角分别为20°、40°、60°、80°、90°均存在一个使杀伤面积最大的炸高,由此可确定杀爆战斗部的最佳炸高。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某型反装甲杀伤子母弹的母弹飞行过程和子弹抛撒过程动力学模型。在分析了2种常见的射击效率评定方法的基础上,分别对有生力量和装甲目标的射击效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为该型子母弹的作战运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单兵武器发射器发射噪声,文中对单兵武器发射器发射噪声形成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理论计算,找出了单兵武器发射器在发射过程中产生噪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抑制噪音的方法,为单兵武器发射器降噪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自动武器仿真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以自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为平台,开发了用于自动武器仿真设计的专用模块ADAMS/GUN。针对自动武器的工作特点,介绍了模块开发思想,详细叙述了内外弹道的计算、模型库的开发和载荷库的开发几方面的解决方法及界面实现。该模块的开发可以减少武器仿真设计时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美国武器系统效能工业咨询委员会(WSEIAC)提出的模型为基本框架,在分析了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导弹武器夜战效能评价方法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某型顶置武器站的发射过程中,其非线性因素会对射击精度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在建立整炮发射动力学模型时,考虑了主要部件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将身管、弹丸、支撑架、耳轴和托架处理成柔性体;考虑了发射过程中部件相对运动的接触非线性的影响,在身管与支撑架间、自动机与摇架间、耳轴轴承滚珠与内外导轨间、上下座圈与滚珠间添加接触副;对全炮进行了单发射击的动力学仿真,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准确度进行验证,最后以三连发炮口振动特性为算例进行仿真计算。该仿真为顶置武器站定型试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以使用Visual C++模拟排队论模型为例,介绍了实现防空武器系统效能仿真的方法,并生成了效能指标查询表。所制作的软件对经典排队模型具有较高的仿真性,为计算防空武器的效能提供了一个可行工具。详细阐述了排队论模型在防空作战问题研究中的构造方法和应用原理,分析了实现Visual C++仿真排队论模型的要点,同时分析了模型中变量的取值范围与意义,对解决效能仿真问题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