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炼厂不同氢源、氢阱、氢气净化提浓单元等氢气网络的组成特点,采用夹点分析法对某企业的氢源、氢阱进行分析与计算,以氢气纯度、流量为约束条件,同时考虑压力、杂质的影响。通过耦合、调整氢源-氢阱网络等措施,优化后的氢气网络PSA负荷降低39.14%,制氢单元负荷降低27.11%,氢气压缩机减少2台,实现了增加氢气来源,降低氢气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1、2号机组为2台200MW国产机组,其中1号机组自2001年12月投产发电,其发电机系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QFSN—200—2型水氢氢冷却发电机。为了密封发电机内的氢气,机组设置了密封油系统,采用双流环式密封瓦密封,在正常运行时可有效地密封发电机内的氢气及防止密封油进入发电机内。对#1发电机氢气纯度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发现1#发电机氢气纯度合格率低的主要症结是空氢侧密封油交换频繁,占统计氢气纯度不合格的66.7%。  相似文献   

3.
一、性能及用途 BQJ型氢气净化器能将含有杂质的氢气净化为高纯氢,其纯度在99.9999%以上。它可以净化钢瓶氢、氮肥厂的原料氢、各种氢气发生器生产的粗氢,以及氨、甲醇等含氢物质的裂解氢。  相似文献   

4.
氢气的运输成本约占加氢站最终氢气成本的30%~40%。氢气的经济运输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利用已有相对完善的天然气管道设施,掺入一定比例的氢气进行传输,已成为欧美各国的研究热点,为传统油气行业参与氢能产业、获得效益增长点提供了宝贵机遇。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较少,缺少相应的标准规范。综合分析了目前全球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情况,分别分析了掺氢后对管道材料、压缩机和管件等的影响,对居民、燃气轮机和内燃机等下游用户的影响,对管道泄露与运行安全的影响等;并对目前国内外对掺氢比例的要求进行了梳理总结;对我国发展天然气掺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七十年代以来,电子、材料、化学和冶金工业中,要求使用纯度99.999~99.99999%的氢气,由此发展了多种氢气纯化技术,尤其令人注目的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贮氢材料纯化法,它是基于贮氢材料只对氢气产生选择性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在解吸时放出纯氢的原理。一种使用贮氢材料的小型氢气纯化装置  相似文献   

6.
氢能作为众多一次能源转化、传输与融合交互的纽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加氢站的高效稳定运行对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现场制氢与外购氢结合系统进行优化,通过将现场制氢出口20 MPa压缩机与外购氢卸气柱出口连接。结果显示:优化工艺不仅可确保后端45 MPa氢气压缩机出口温度不超过250℃,提高使用寿命,还可将长管拖车内的氢气从常规的7 MPa降低至3—1 MPa,提高拖车有效卸氢率30.77%—46.15%,当购氢成本在30元/kg时,可降低氢气出售成本6.52%—8.58%。同时,随着购氢成本的降低,优化工艺在降低氢气出售成本方面的优势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文中提出的优化工艺对保护45 MPa氢气压缩机,提高长管拖车有效卸氢量,降低氢气出售成本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可为实际生产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膜分离氢提纯技术在甲醇装置驰放气氢气回收单元的应用。并就该系统投用后对解决装置驰放气放空氢损耗问题进行性能考核。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甲醇驰放气中的氢气,氢气回收率提高了9%,提高了驰放气中氢资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显著,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8.
靳皎  冯霄 《化工学报》2012,63(12):3937-3942
氢气网络优化时一般将氢阱氢浓度降低至最低限制浓度,以获取最大可能的节氢效果,然而这会降低系统操作弹性。分析了在氢阱氢浓度降低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夹点位置的改变,从而导致节氢量-氢阱氢浓度曲线斜率的减小以及氢气网络中要考虑的其他经济因素,提出了在氢阱氢浓度降低过程中找出最优浓度并在此浓度下进行系统优化的方法,使得氢阱氢浓度降低幅度不大但系统的节氢效果较为显著。以某炼厂为例,通过选择关键氢阱,分析该关键氢阱氢浓度与系统节氢量的关系,确定最优浓度,系统优化后节氢量为42.81 mol·s-1,占现行系统新氢用量的21.58%。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氢阱氢浓度降低较小的情况下实现较好的节氢目的。  相似文献   

9.
前言随着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近年来,世界上氢气的消耗量急速增加。1970年达5亿3仟万米~3/天,到1980年预计将增加到22亿1仟万米~3/天,即为1970年的4倍。日本氢气消耗量平均每年以50%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氢气消耗中占第一位的是合成氨,其次为石油炼制,再次为合成甲醇。1970年世界氢气使用分配详见表1。当前合成氨、合成甲醇这样一些化学工业所需的原料氢越来越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即使石油工业本身,由于各种加氢处理的发展,氢气消耗量也迅速增加。尤其像临氢脱烷基这样一些氢气用量很大的工艺,其生产成本受氢气价格的影响特别显著。作为发展中的我国,石油炼制工业及以三大合成材料为中心的石油化学工业正在飞速发展,很多有机合成工业、电子工业、冶金工业都需大量的纯氢,农业的发展迫切需  相似文献   

10.
氢气管网是连接炼油厂供氢单元、耗氢单元与氢回收单元的桥梁,其运行状况的优劣对整个氢气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分析了供氢单元、氢气管网、耗氢单元、氢回收单元的特点及相互关系,阐述了氢气管网优化研究的目标、原则、方法、技术手段等,并对某炼油厂氢气管网优化改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云洁  李金英 《广州化工》2012,40(13):41-42
天然气制氢气常用于大规模的氢气供应场合,在天然气丰富的地区,天然气制氢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制氢需吸收大量的热,制氢过程能耗高,燃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52%~68%,天然气价格仍是上涨的趋势,反应需要昂贵的耐高温不锈钢管作反应器。因此,开发和改进更为先进的天然气制氢新工艺技术是解决廉价氢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过程氢源的提纯回用能够减少氢气公用工程用量,是炼油厂节氢降耗的有效途径。今利用改进的问题表确定提纯回用氢系统的最小氢公用工程用量和最优提纯装置入口流率。改进的问题表法将能够顺利确定多股外部氢源(氢气公用工程和提纯产品气)的流率目标值并识别废氢流股。案例文献的优化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克服原文献仅有一股过程氢源提纯回用的局限,氢公用工程用量和废氢流股的流率分别减少了8.6%和7.2%。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加氢装置循环氢系统氢气纯度,同时回收高附加值氢气,通过新增排放循环氢脱硫系统与原有PSA提纯氢气系统的有效配合,对河北新启元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排放氢气回收系统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装置改造后,循环氢系统的氢纯度有明显提高,氢气回收效益非常可观,达到了改造目的。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利用实验室建立的一套平衡液相取样法实验装置测定了氢气在四氢萘和萘中的溶解规律,其次通过间歇式微型反应釜研究了氢气在煤高温快速液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氢气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与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氢气在四氢萘和萘中的溶解度在5 min内达到最大溶解量的78.54%左右,之后溶解度开始逐步缓慢上升直到30 min时达到最大溶解量;②在充足的四氢萘作为溶剂的液化反应中,氢气对于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几乎没有影响,活性氢主要来源于溶剂;在萘作为溶剂的液化反应中,钼酸铵催化剂促进了氢气参与反应,但是总转化率的变化较小,仅仅促进了沥青烯向油方向的转化。③压力对于煤高温快速液化中四氢萘的供氢性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洛阳石化氢资源利用现状及氢气产量偏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回收利用加氢装置尾气中的氢资源,从富氢气体中回收利用氢气的技术方案进行探讨,达到优化氢气资源利用提高氢气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范双权  石先谋 《广州化工》2014,(18):189-191
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300×104 t/a渣油加氢脱硫装置采用CLG公司的固定床渣油加氢脱硫工艺技术,高压分离器顶出的循环氢排放量约13000 Nm3/h,尾气氢含量在80%以上。利用气体膜分离技术回收氢气,并将回收氢气作为装置的补充氢源,这不仅提高了氢源的利用率,降低制氢装置的生产负荷,缓解供氢矛盾,而且也降低了渣油加氢装置的成本。  相似文献   

17.
薛重阳 《广州化工》2010,38(11):191-194
回收氢气装置是利用经过脱硫处理后的芳烃厂富氢干气,采用国内成熟的变压吸附专利技术回收干干气气中氢气。利用高压吸附,低压抽真空解吸的原理,从含粗氢的干气中提纯出99.9%(v)的产品氢,提供芳烃装置用氢。同时变压吸附的尾气通过尾气压缩机增压后供芳烃装置做加热炉燃料,从而达到厂内富氢干气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装置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企业氢供应不足的现状,以物料平衡、热量平衡、制加氢反应特性分析为工具,分析了制氢原料供需,制加氢过程,新氢、循环氢及驰放气使用等涉氢环节,指出氢流降级利用、PSA产能未充分利用是影响氢气供求矛盾的关键。耦合分析不同氢流利用方案表明,补充S-Zorb汽油精制驰放气作制氢原料,催化重整产氢进入PSA,多产解吸气作转化炉燃料,可增加0.28 t/h干气作制氢原料,氢源由5 000 m3重整氢(体积分数82.5%~89.5%)和11 000 m3/h高浓度氢(体积分数99.91%)提高至18 073 m3/h高浓度氢(体积分数99.91%),氢产量增加16.6%,缓解了氢气供应不足的矛盾。制氢物耗降低18.1%,促进汽、柴油质量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9.
《氢气》国家标准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已于1996年8月1日开始实施。编号为GB/T3634—1995《工业氢。,代替GB3634—83(工业氢气》。GB/T7445—1995《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代替GB7445-87《氢气》和GB7446—87《氢气检验方法。。GB灯3朋4-1995《工业氢》优等品等效采用JISK0512—74《氢》中工业用氢(4类)。根据化工部下达的制修订国家标准任务,化工部光明化工研究所与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共同对GB3634-83《工业氢气》、GB7445—87《氢气》及GB7446—87《氢气检验方法》进行修订。《工业氢气》国家标准从1983年…  相似文献   

20.
曹学文  杨健  边江  刘杨  郭丹  李琦瑰 《化工进展》2021,40(12):6663-6669
为降低氢液化厂的生产能耗与投资成本,加快我国氢能商业化、民用化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液化天然气(LNG)预冷的新型双压Linde-Hampson(L-H)氢液化工艺系统。系统的设计液氢产量为5t/d,采用膨胀降温与换热冷却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氢气的深冷。借助Aspen HYSYS软件对工艺流程展开了详细的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氢液化系统的比能耗为9.802,?效率为41.4%,系统的总?损失为1373.3kW,其中换热设备的?损失占主要部分;在对系统中关键参数进行的灵敏度分析中发现,氢气预压缩压力在2~4MPa范围内变化对液化系统的比能耗和氢气液化率影响较大,而LNG的加压压力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新型氢液化工艺系统设备简单,投资成本较低,具备良好的液化性能,在未来中小型氢液化厂的建设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