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考察了高锰酸钾预氧化对高藻水源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高藻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单独混凝沉淀工艺更好.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当高锰酸钾最优投加量为1.0 mg/L、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30 mg/L时,该组合工艺对藻类、藻毒素、嗅味、UV254、DOC及三卤甲烷生成势的去除率分别为83.57%、87.89%、100%、44.3%、45.45%和64.4 %.  相似文献   

2.
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地下水硬度动态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某水厂地下水硬度。动态中试试验采用一体化处理装置,考察石灰软化工艺运行效果,并进一步探索石灰投加量和PAC投加量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OH)2投加量为299.1361.3 mg/L、PAC投加量为43.6361.3 mg/L、PAC投加量为43.648.7 mg/L,处理效果较佳。处理后总硬度(以CaCO3计)降到110mg/L,总碱度(非碳酸盐碱度)降到80 mg/L,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基于基础设施、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分析表明,石灰软化工艺较离子交换工艺的制水成本减少0.457元/t。  相似文献   

3.
粉末活性炭工艺强化处理黄浦江下游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进行强化黄浦江下游原水常规工艺处理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调节pH值为6.0~6.5,在投加混凝剂(硫酸铝)30 mg/L,2 min后投加20 mg/L的PAC,经过絮凝、沉淀、砂滤后,对CODMn的去除率大于50%,PAC的净去除率大于10%,且该组合工艺对锰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鉴于某污水处理厂接纳处理污水中存在难降解有机物和有机磷,会对出水稳定达标造成一定风险,文中分别取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分别投加不同浓度的粉末活性炭、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进行组合试验,以探究去除CODCr和总磷(TP)的最佳药剂组合。试验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和不同药剂组合对二沉池出水中CODCr和TP均有一定去除作用,当投加10 mg/L的粉末活性炭、2.0 mg/L的PAM和15 mg/L的PAC时,对去除二沉池水中CODCr和TP具有明显的效果。该结果对处理同类水质的污水厂选择深度处理工艺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模拟突发LAS污染源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考察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对模拟突发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污染源水的应急处理效果,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的炭种、投加量、吸附时间、混凝剂种类以及投加量对粉末活性炭预吸附消除LAS的影响。进行了为期约一个月,处理规模为4m3/h的中试试验,考察了常规处理对含LAS源水的处理效果,优化了活性炭投加点,并且探寻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对模拟突发LAS污染源水的处理能力。烧杯实验结果表明木质活性炭对LAS的去除效果优于煤质活性炭,优化的投加量为30mg/L,吸附时间30min以上。活性炭吸附后投加混凝剂(PAC)20mg/L可达最佳效果。中试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对含LAS源水处理效果差,滤后去除率低于5%。活性炭投加点宜设在常规处理前端,接触时间45min。采用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应急处理突发LAS污染源水,在LAS超标6倍以下,滤前出水可达标。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应急技术可行性高,处理费用仅0.0255元/m3,为可能突发的水源LAS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某含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与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组合联用,研究KMn O4预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工艺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KMn O4的预氧化作用能够提高混凝剂PAC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KMn O4的最优投加方式为在PAC前投加,投加量为2.5 mg/L,KMn O4的最佳预氧化时间为9 min;PAC的最优投加量为110 mg/L,沉淀时间为65 min,p H值范围为6.5~7.5;在该条件下,油和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70%和81%,约分别提高了14.38%,6.85%。  相似文献   

7.
某硅钢厂排放高浊度高浓度乳化液废水(COD 37 g/L、p H=6.5~8.5),调试现场拟采用单独投加聚合氯化铝(PAC)与混合投加(PAC+聚丙烯酰胺(PAM))两种絮凝方法对乳化液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絮凝条件为PAC投加量3500 mg/L、PAM投加量15 mg/L、p H值7.5左右,此时乳化液废水COD降至654 mg/L,COD去除率高达98.3%;该乳化液废水的破乳条件为PAC投加量≥2250mg/L、p H≥7.0;对比单独投加PAC与混合投加(PAC+PAM)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尽管COD去除率变化不大,但由于PAM助凝效果明显,故建议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混合投加(PAC+PAM)。  相似文献   

8.
陈虹  张亮  林春敬  陈海松 《净水技术》2022,(4):164-168+174
受地理环境影响,深圳东部地区水库原水呈低浊特征,常规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后因缺少聚核,絮凝沉降效果不佳,易导致仅有常规工艺的水厂出水浑浊度及余铝超标,造成供水安全潜在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深圳A水厂采用优化排泥水回收比例、辅助投加石灰、适度提高排泥频次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混凝效果,提升了出水水质。长期实践结果表明,在原水平均浑浊度为1.57 NTU,通过回收排泥水将原水浑浊度提高至10 NTU左右,并联合投加5.0~6.0 mg/L PAC和3.0 mg/L石灰时,可使出厂水和管网末梢铝浓度分别降低48.9%和43.1%;浑浊度分别降低10.7%和85.4%,其他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上述结果表明,A水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切实可行,可有效解决出厂水水质中余铝及浑浊度偏高问题,避免出水水质铝超标风险,可为存在同类问题的水厂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XX市某水厂新型气浮-沉淀工艺对水库水处理效果。通过改变PAC投加量和进水量负荷来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最优值,考察工艺运行效果。运行气浮工艺时,最适PAC投加量及进水量范围分别为1.5 mg/L、和210~270 m~3/h。运行沉淀工艺时,最适PAC投加量和进水量范围分别为5.0~5.4mg/L和180~270 m~3/h。新型气浮-沉淀工艺可提高不同季节水库水出水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健  殷祺  陈艳  徐鹏成  李惠平 《净水技术》2022,(1):51-57,102
以太湖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工艺,通过分别投加混凝剂Al2(SO4)3和聚合氯化铝(PAC),分析混凝过程对超滤膜运行效果及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可以有效提高超滤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Al2(SO4)3和PAC投加量大于6 mg/L和3 mg/L(以Al3+计)时,混凝剂对超滤去除有机物的提升效果趋于稳定;混凝可以有...  相似文献   

11.
四氯化硅固定床冷氢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氯化硅固定床加氢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n(氢气)/n(四氯化硅)、m(催化剂)/m(硅)等因素对四氯化硅转化率的影响。该工艺克服了流化床中粉末状物质会严重堵塞反应装置以及催化剂大量流失的缺点,可以指导生产并为企业带来可观效益。经探讨,最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500 ℃;压力35 MPa;n(氢气)/n(四氯化硅)为50;m(催化剂)/m(硅)为0100。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二氯乙腈(DCAN)和二氯乙酰胺(DCAM)前体物的去除为目标,综合考虑浑浊度、CODMn、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等指标的去除效果.通过调整臭氧投加量、上升流速、反冲洗周期、反冲洗时间4个因素,研究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O3-UBAC)工艺对典型N-DB...  相似文献   

13.
王学杰  游金宗 《化学试剂》2011,33(6):503-507
采用热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加巴喷丁(GBP)在氮气氛和空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测定GBP、热分解过程中不同阶段残余物和气化物的红外光谱,探讨GBP的热分解机理.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计算GBP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采用Dakin方程推算GBP在各种温度下的预期寿命.结果表明,GBP的热分解过...  相似文献   

14.
何磊  张颖  余波 《净水技术》2013,32(5):36-40
通过组分划分试验,对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离得到四种组分,并借助于分子量技术、荧光技术深入研究各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疏水性(HPO)组分表现出最强的膜污染趋势,而弱疏水性(TPI)组分呈现出最高的可生物降解性,生物降解去除率可达91.8%。  相似文献   

15.
先进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CVI法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化学气相渗透法(CVI)是制备先进陶瓷基复合材料最赋潜力的技术.本文概要阐述了CVI法的原理与动力学机制,论述了CVI先进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纤维、基体、界面的研究现状,对不同类型的CVI工艺及目前的CVI模拟技术作了一定的评价,提出了CVI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子嵌入势,用元胞自动机方法模拟了铁(001)面上的薄膜生长。研究了溅射原子的沉积、迁移扩散和再蒸发3个主要的过程。发现溅射功率和基底温度对薄膜表面所形成岛核的形态影响很大,定量计算了当溅射功率和基底温度变化时岛的均匀度。给出了对于实验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膜法处理石化废水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文骏  汪诚文 《当代化工》2007,36(2):148-150,205
以膜生物反应器(MBR)和膜混凝反应器(MCR)分别处理石化污水厂水解池出水和二沉池出水.结果发现水力停留14.5 h,DO约4 mg/L时,MBR对石化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88 %,膜出水COD为71.3 mg/L.以MCR对污水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发现PAC约10 mg/L为最佳投药量,此时COD去除率达到32 %,膜出水COD为75.6 mg/L.以两种微滤膜反应器出水进行淤泥密度指数(SDI)实验,SDI在3~5之间,可以作为RO进水,但为了RO系统的稳定运行,应进一步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8.
刘立华  龚竹青 《精细化工》2006,23(6):588-592,624
以二甲胺与烯丙基氯为原料在高压釜中合成中间产物二甲基烯丙基胺(DMAA),将它与水相分离后用片状NaOH干燥,再与等摩尔烯丙基氯在丙酮混合溶剂中回流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水相蒸发浓缩一半体积后,用干燥油相的NaOH中和,使二甲胺和DMAA再生,进入下一轮反应。结果表明,当叔胺化反应温度为60℃,n(二甲胺)∶n(烯丙基氯)=(2.05~2.10)∶1,时间为3.5 h时,DMAA的收率达96.5%,比传统两步法工艺提高了27.1%,废液体积减少了1.12 mL/(mLDMAA);当V(DMAA)∶V(烯丙基氯)∶V(混合溶剂)=1∶1∶3,季铵化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10 h时,DMDAAC的收率为92.3%,比传统两步法工艺提高了20.3%;w(DMDAAC)=99.87%。采用元素分析、FT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研究已完成10 L规模扩试。  相似文献   

19.
以生产头孢菌素C(CPC)过程中的副产物去乙酰头孢菌素C(DCPC)为原料,用固定化D-氨基酸氧化酶(DAAO)和固定化戊二酰基酰化酶(GA),连续两步进行酶裂解,制备了去乙酰基7-氨基头孢烯酸(D-7-ACA),总收率72%。滴加浓度为1 mol/L的过氧化氢可使去乙酰基戊二酰基7-ACA(D-G l-7-ACA)的收率提高6%。提高氧气流速和改善搅拌形式可以加快DAAO酶反应速度,使中间产物残留减少3%。高纯度的去乙酰头孢菌素C钠盐(DCPCNa)可以提高该两步酶法反应的收率和产品质量,延长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聚二甲基硅氧烷对聚丙烯发泡成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相容剂,在连续挤出发泡过程中研究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无规共聚聚丙烯(R-PP)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用量为5%时,少量PDMS和PP-g-MAH的加入能提高R-PP发泡样品的膨胀率;与纯R-PP相比,R-PP/PP-g-MAH/PDMS共混物在各个温度下发泡样品的泡孔密度要明显高于纯PP发泡样品的泡孔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