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高阻接地故障的特点及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现场单相接地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给出了系统在发生不同性质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的变化规律,为准确判断故障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许颖 《广东电力》2003,16(6):7-8
介绍了新型混合式3~66kV自备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这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加上了接地短路切除动作的选择保护,以及两组不同保护水平的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电网正常运行时,中性点电阻器接地,限压水平约2倍相电压;当线路电流保护拒动或母线短路时,电网变成中性点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限压水平为2.9~3.0倍相电压。新型混合式3~66kV自备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综合了自备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和电阻器接地两种方式的优点,是国际上较优的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可应用于6~10kV配电网中。  相似文献   

3.
10 kV配电网发生单相断线故障时,故障电流较小、衰减速度较慢。为减少对用户的影响,采用MATLAB仿真软件构建10 kV配电网单相断线故障分析模型,以单相断线发生在A相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设置不同断线位置和过渡电阻,对中性点谐振接地系统和不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故障的中性点电压、断口上下游的电压特征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传统判相方法需要考虑相序和电压大小来判别故障相,但高阻接地故障时相角测量较为困难,因此故障相判断难度很大.通过分析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相电压以及中性点电压随故障电阻变化的关系,提出单相接地故障时仅根据中性点电压大小以及相电压大小直接判断故障相的简化方法.最后通过PSCAD/EMTDC搭建...  相似文献   

5.
刘龙舞 《电世界》2023,(1):29-31
<正>我国3 kV~66 kV电网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110 kV及以上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运行。一般厂用电网等级为10 kV或6 kV。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的情况下允许连续运行2 h, 与此同时,非故障相相电压会升高为线电压,对运行设备的绝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单相接地情况下,长时间运行可能造成配网系统两相短路或更严重的后果,对生产带来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针对配电网接地故障转移技术无法灵活调控系统零序电压,及基于电力电子器件的有源消弧技术精确控制实现复杂、实施条件较严苛的问题,提出配电网相电源馈入中性点的接地故障相主动降压消弧方法。基于中压电网单相电压调控不影响线电压的特性,由接地变压器二次侧提取系统固有线电压相量,对电源电势进行相序重组,通过注入变压器升压反馈输入至配电网中性点,并调节注入变压器变比调控故障相电压,降低故障相电压至接地故障点燃弧电压以下,实现接地故障主动降压消弧;进一步对比分析了接地变压器二次侧非全相反馈输入与配电网接地故障持续期间,系统内各序分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电源电势反馈机制对配电网运行的影响,并研发了相电源馈入中性点的接地故障相主动降压消弧成套装置。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与真实的10kV配电网实验场中模拟各种运行和故障工况,对所提主动降压消弧方法的效果及序分量特性进行了验证与测试。仿真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电源馈入型消弧装置能够主动抑制故障点电压,消除接地故障残流,实现接地故障的快速、可靠消弧。  相似文献   

7.
忽略不对称电压方向的任意性,不能准确表达配电网单相接地时中性点位移电压随过渡电阻变化的轨迹。考虑系统对地泄露电导及不对称电压方向,建立单相接地故障精确模型,准确分析出非全补偿状态下中性点位移电压随过渡电阻变化的轨迹是一段圆弧,全补偿状态下中性点位移电压随过渡电阻变化的轨迹是一条直线段。分析中性点位移电压轨迹,得到以下结论:接地后故障相电压幅值降低,欠补偿状态下接地后故障相电压超前于故障前该相电压,过补偿状态下接地后故障相电压相位滞后于故障前该相电压,全补偿状态下接地前后故障相电压相位保持不变。比较故障前后三相电压幅值与相位的相对变化关系可实现接地故障相辨识。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10kV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在近几年来的实际运行中,中性点经消弧电抗器接地的10kV配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占总跳闸故障率的75%,特别是在雨季、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单相接地故障更是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变电设备和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传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耗时费力,停电时间长。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对10kV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检测选线方法和处理方法提出优化方案,简便快捷的将故障点查找出来成为配网运行维护人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10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如何快速、准确地选出故障相和故障线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开关的故障转移选线方法。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故障相上的快速开关检测到故障相后迅速合闸,将故障相稳定接地,从而将故障电流由故障点转移到快速开关上来。发生故障后,在快速开关合闸前后,故障相上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均为零,故零序电流增量为零,而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在快速开关合闸前为非故障相所有线路零序电流之和,合闸后由于故障电流转移到了快速开关,使得其值变为零或者很小的一个值,故零序电流增量非常大。配合快速开关制造短路、转移故障电流,利用故障线路和故障相上非故障线路各自零序电流增量的显著差异,不仅可以比较快速、准确地选出故障相上的故障线路,切除以恢复供电,而且还可以有效解决故障点电弧重燃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故障选线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选线的速度和准确率,对10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缆等设备的绝缘保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县级调度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10kV交流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其具体表现为接地相的相电压下降为零,其余两相的相电压则从6kV升高到10kV。这时系统上所接的y/y0-12、10/0.4kV配电变压器,在高压线路一相接地的情况下,低压侧三相电压仍显示为正常。  相似文献   

11.
李洪岐 《电世界》2010,(11):46-49
1线路单相接地时 1.1现象 (1)相电压:接地相降为零,另两相升高为线电压。 (2)线电压:不变,仍为10kV。 (3)信号:显示接地和预报音响。  相似文献   

12.
赵喜臣 《电世界》2006,47(8):44-45
6kV电网输配电线路不长,对地电容较小,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按《大庆油田电力网调度规程》(Q/SY DQ0702-2000)规定,允许电压互感器(TV)带一个接地点继续运行不超过2h;但一点接地后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将影响设备绝缘,甚至发展成多点接地时会造成事故扩大,因此需要变电所运行人员能够尽快通过绝缘监察装置正确判断故障原因并及时处理。运行人员经常会遇到绝缘监察装置二次侧电压表显示电压不平衡的情况,如能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判断故障性质,就能查找到故障点,防止故障扩大。  相似文献   

13.
正1引言电力系统按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可分为直接接地系统和不接地系统。不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短路时,故障点故障电流很小,但非故障相电压会上升为线电压,这就使得不接地系统对绝缘的要求很高。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绝缘造价在总建设成本中的比重就越高,因此,在500kV系统中,主变中性点一般为直接接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当发生单相故  相似文献   

14.
35kV接地电阻失去后系统接地故障分析和保护配置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顾黎强  李媛 《上海电力》2010,23(3):231-234
目前35kv电网中大多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文章分析了一起两条35kV线路先后跳闸的事故,发现该事故是由于某220kV变电站3SkV中性点接地电阻长期与系统断开运行,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保护动作,直至发展为相间接地故障后跳闸引起。为此,提出了35kV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变电站应装设35kV母线零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众用电》2009,(3):53-53
问:为什么系统有单相接地存在时。禁止在电缆头处测量电流?答: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对低电压就会升高,金属接地(直接接地)时可升高至线电压(比原来相电压升高、/3倍)。如果非故障相存在绝缘薄弱环节,就很容易发生击穿造成两相接地短路。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配电网故障指示器系统的有效性,在某10 kV线路开展配电线路人工单相接地试验.选择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10 kV配电系统,采用人工方式使10 kV线路产生单相接地故障,在此状况下验证配电网故障指示器系统是否正常翻牌和报警,通信是否正常,系统主站的显示是否正确.通过记录分析故障前后的故障指示器系统运行情况,对配电网故障指示器系统进行有效性分析,对故障指示器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系统应用、建设和运维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1 10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种类 1.1 稳定接地 (1)完全接地。完全接地也就是金属性接地,如果发生完全接地(如A相接地),则故障相的电压降到零,非故障相的电压升高到线电压。  相似文献   

18.
叶启明 《大众用电》2006,(12):27-28
0引言 110kV大公桥变电站是宜昌市城区一座无人值班变电站.投产于1999年10月15日。该站安装2台31500kVA变压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110kV进线为白家冲至大公桥Ⅰ、Ⅱ回(一回运行,一回备用),10kV出线5条,均为电缆出线。随着10kV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该站的在湖北省率先采用了ATS-Ⅱ型自动调谐装置.与中性点消弧线圈和尾端电阻配合使用.能有效防止10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下面分别介绍ATS-Ⅱ型自动调谐系统的调谐原理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  相似文献   

19.
通常10kV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是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也就是小电流接地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单相接地障碍线路是保证供电平衡与安全的关键。对10kV系统的小电流接地的选线方式以及10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诊断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了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压配电网的中性点主要采用非有效接地系统,此类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故障相电压降低,非故障相电压升高.由于线路存在电容和电感,故非故障相电压升高的这一暂态过程可看作对非故障相电容的充电暂态过程.利用出线故障录波器记录的电压电流波形信息,通过对充电暂态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信号提取然后再进行故障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