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化学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粘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界面粘度弹性测定仪测定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三元复合驱体系的油/水界面粘度。通过实验发现,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原油与注入水、HPAM溶液之间均有较高的界面粘度、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界面粘度降低、老化现象减轻。三元复合体系具有合适的界面粘度和较低的界面张力,才会具有较高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2.
加氢裂化尾油粘度指数高,低硫、低氮、杂质含量少,倾点和粘度偏高。将加氢裂化尾油切割、精制得到合适粘度的7号白油,其倾点高、光稳定不好,仍不能直接用于生产25#变压器油。实验结果表明:降凝剂PL1401、T803可使7#白油的倾点降到-25℃,对界面张力影响不大;光稳剂UV-327可以明显地改善变压器油的光稳定性,其有效添加量为0.3%~0.4%。经复合实验表明,加氢裂化尾油经切割、精制后得到的7#白油,配以抗氧剂T501、金属钝化剂T553、光稳定剂UV-327、降凝剂T803B等添加剂可以生产符合GB 2536-90要求的25#变压器油。  相似文献   

3.
加氢裂化尾油粘度指数高,低硫、低氮、杂质含量少,倾点和粘度偏高。将加氢裂化尾油切割、精制得到合适粘度的7号白油,其倾点高、光稳定不好,仍不能直接用于生产25#变压器油。实验结果表明:降凝剂PL1401、T803可使7#白油的倾点降到-25℃,对界面张力影响不大;光稳剂UV-327可以明显地改善变压器油的光稳定性,其有效添加量为0.3%-0.4%。经复合实验表明,加氢裂化尾油经切割、精制后得到的70白油,配以抗氧剂T501、金属钝化剂T553、光稳定剂UV-327、降凝剂T803B等添加剂可以生产符合GB2536—90要求的25#变压器油。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类型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乙丙共聚物型粘度指数改进剂在内燃机油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加入粘度指数改进剂对内燃机油运动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粘度指数改进剂添加量一定的情况下,油品粘度随基础油粘度变化的模型是一有截距的直线方程,而目前常用的描述粘度指数改进剂对油品粘度影响的Kraemer和Huggins方程,在粘度指数改进剂添加量一定时,所显示是一无截距的直线方程,与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分析试验结果后,找到了更加适宜的粘度指数改进剂对油品运动粘度影响的模型,v=v0 ω(c1v0 c2ω)。新模型物理意义简单,直接,c1代表基础油粘度与粘度指数改进剂增粘能力的影响,c2代表粘度指数改进剂加量对粘度指数改进剂增粘能力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模型较Kraemer和Huggins方程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戴瑞群  夏致宏 《润滑油》2004,19(2):60-64
通过考察内燃机油配方组成的HTHS粘度,较为系统地探讨配方组成对HTHS粘度的影响。对本试验大量数据进行回归,得出HTHS粘度计算公式,同时对HTHS粘度质量指标的难易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驱油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驱油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对其影响是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但由于注聚周期长,造成粘度损失较严重;Mg^2+、Ca^2+的存在使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变差;在低浓度范围(Fe^3+浓度小于10mg/L)内Fe^3+的影响较小,而Fe^2+使聚合物溶液粘度急剧降低,溶液长期稳定性变差。针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制了稳粘剂WN系列,采用胜利油田采油污水对其粘度稳粘效果进行了评价,经稳粘剂WN处理的污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达68.8%,具有良好的粘度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大庆减压渣油超临界馏分(简称大庆减渣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减渣馏分油-水界面粘度随馏分的增重、油相中值分质量分数的增加以及水相中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大庆减渣馏分中蜡含量多。对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大,油-水界面粘度受馏分中界面活性物质(胶质、沥青质)和蜡的共同影响。轻馏分油-水界面粘度随油相中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油相煤油与苯体积比为1:1时,重馏分油-水界面粘度最大。碱性条件下,馏分油-水界面粘度最低。酸性条件对轻、重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不同,随着酸度的升高,轻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下降,重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上升。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油的升级换代与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道胜 《润滑油》2002,17(1):16-22
详细叙述了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类型,作用机理及其指标,高聚物是如何改进油品粘度指数,各种高聚物作为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发展趋势,以及它们的剪切稳定性,增稠能力,低温性能等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不同组成的内燃机油复合剂对油品运动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不同类型无灰分散剂组成的内燃机油复合剂对油品运动粘度存在不同影响,其中含高分子无灰分散剂的复合剂的增粘作用较大,且复合剂对油品运动粘度影响的大小与油中是否存在粘度指数改进剂有关。  相似文献   

11.
自组织神经网络定量分析内燃机油粘度指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自组织神经网络仅具有的定性分析功能进行了发展,将自组织神经网络从无监督聚类方法改为有监督聚类方法,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内燃机油粘度指数定性分析模型;从自组织神经网络连接神经元权重中提取定量信息,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内燃机油粘度指数定量分析模型。该方法不仅实现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内燃机油粘度指数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能够优化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训练。使用了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牌号的内燃机油,用20个样品作为训练集训练该模型,用10个样品作为测试集检验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内燃机油的近红外光谱中含有与粘度指数相关的信息,用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内燃机油粘度指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油的低温启动模拟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海鸥  闫旭 《润滑油》2003,18(6):60-64
低温启动模拟试验(即低温动力粘度)是多级油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能预测发动机在低温下能否顺利启动。对发动机油低温动力粘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基础油和粘度指数改进剂,研究给出常用的基础油组分YU-4、ES90150、150SN、YU-6、500SN、150BS的单组分低温动力粘度的具体数值,并对500SN、150BS和其与YU-4的配伍进行了详细地讨论。数据表明:2%500SN与1%150BS对低温动力粘度的影响相当,150BS与YU-4配伍比500SN与YU-4配伍的低温动力性能优异;考察证明HSD型的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低温动力粘度明显优于OCP型;定量地考察不同粘度级别和质量等级的发动机油的低温动力粘度,可以为SAEJ300~99(2001)标准在中国的执行和生产多级油提供的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3.
剪切式(或称撞击式)泄油器在油田上广泛应用。因为井液粘度会阻滞投棒的运动,限制了谊种泄油嚣在稠油中的应用,造成井场污染。通过计算确定稠油井的极限粘度,使它在一些稠油井中得以应用,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分子量对聚合物驱油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吴文祥  侯吉瑞 《油田化学》1996,13(3):244-247
在人工均质岩芯和变异系数0.72的二维纵向非均质岩芯上,用3种分子量(550万、1100万、1800万)的聚合物溶液在等浓度(1000mg/l)和等粘度(11.02s-1、45℃下34.5mPas左右)两种条件下进行了驱油实验。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大,均质和非均质岩芯上的驱油效率在等浓度驱替条件下有大幅度升高,在等粘度驱替条件下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在大庆油田,选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有利于提高聚合物驱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粘度对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模拟大庆油田某化学驱试验区油藏条件下(45℃,原油粘度9mPa.s),用7个水油粘度比的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驱替非均质(平均渗透率Ka=0.83μm^2,变异系数0.59)和均质(Ka=1.2μm^2)人工砂岩岩心的水驱剩余油,测定采收率提高幅度,在三元复合驱实验中,主段塞0.3PV,相同粘度的聚合物保护段塞0.2PV,在聚合物驱实验中聚合物段塞0.57PV,后续注水均为5PV,当驱替液粘度与被驱替原油粘度之比由1,2阶梯式增加到7时,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采收率提高值均不断增大,但对应于每一粘度比增加阶梯的采收率增幅却减小,在粘度比超某一范围后采收率增幅的减小变得十分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均质岩心上,驱油液与原油的粘度比宜取2-4,这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20.6%-24.0%,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3.3%-16.8%,在均质岩心上该粘度比宜取2-3,这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17.0-19.1%,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1.8%-13.1%,根据驱油机理讨论了产生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郭意厚 《润滑油》1995,10(5):33-37
对用四种不同类型的粘度指数改进剂调制的几种多级油,在实验室中以1000s^-1剪切速率作了流变性研究,并考查了40℃和100℃的粘度和粘度指数,对于多级油性能的评价,最重要的是要把其性能与测试时的条件相联系,而不能当作一个绝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影响多级内燃机油低温动力粘度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文羽 《润滑油》2001,16(3):19-21
在多级内燃机油研制过程中,利用冷启动模拟试验机分别考察了基础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功能添加剂对油品低温动力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尤其是重质基础油影响最大,为调制大跨度粘度等级内燃机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红外光谱表征的内燃机油结构族组成信息,采用Kohonen神经网络数据处理数学模型。预测了内燃机油的粘度指数,结果表明Kohonen神经网络是1种有效的定性分析内燃机油粘度特性的工具,内燃机油的组成与粘度特性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乙烯裂解装置中急冷油粘度增长的原因及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JNJ-3型急冷油减粘剂。考察了减粘剂JNJ-3用量、加热停留时间对急冷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JNJ-3减粘剂用量500μg/g条件下,在不同停留时间内均具有抑制急冷油粘度增长的效果,而且减粘效果明显优于进口剂EC3210A。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减粘剂JNJ-3能有效降低急冷油系统物料的粘度,减少结垢物的生成,维持装置的长周期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0.
申福龙  余学军 《润滑油》2006,21(2):14-21
与大庆原油相比,大庆原油混兑8%俄罗斯原油后,对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和质量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基础油HVI 150、350、650的粘度指数下降了1~4个单位,旋转氧弹上升了19~47 min,比色上升了0.5个单位。基础油综合收率提高了0.04%。大庆原油混兑8%俄罗斯原油后,通过调整润滑油生产装置的操作条件,可以生产符合Q/SHR 001-95标准的HVI 150、350、650基础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