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已愈来愈深入的融入到人们的大众生活中,"审美泛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文化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消费时代下的审美泛化谈起,详细阐述了审美泛化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并从艺术与生活的维度方面对审美泛化进行范围上的探究,指出审美泛化存在着两方面的现象,即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揭示了审美泛化的深层次含义。  相似文献   

2.
为加深对网络语言这一新兴语言形式的认识,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符号进行了划分,并着重探究了网络语言符号的两方面,即"能指"的多样性、离散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所指"的游移性、多变性和延展性等特征。充分认识网络语言的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其在丰富汉语表达的同时自身也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审美素质对建筑装饰专业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结合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和教学实际,提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审美素质的提升途径,即从装饰美感和审美能力两方面进行提升。装饰美感的提升,教师可从感知、理解、想象、情感4种心理因素对学生加以培养和关注;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在掌握学生审美水平后从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3方面加强培养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两百多年来 ,西方建筑审美观发生了从古典美学到技术美学、再从技术美学到“反”的美学的两次重大变更。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物质条件和建筑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受哲学思想、审美习惯等非物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崇尚自然,沈从文笔下的“自然”蕴含着两方面的含义:即具有审美特质的山水自然景物和具有审美特质的人类自然属性。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既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灵性和诗情画意的山水自然“风景画”,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底蕴的探索,体现了融化在自然山色之中的一种皈依自然的人性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母体文化失落的思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母体文化、汉族文化、西方文化的撞击,构成了沈从文作品中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建筑色彩造型的美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化统一的规律是人们所认定的形式美规律,变化统一的审美反映是与人类知觉中普遍的心理追求相一致。本文从变化与统一两方面研究了建筑色彩造型的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7.
小说叙述语言因叙述视角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审美功能,像全能视角的叙述语言注重讲故事的传奇性和超越性,提供全方位的审美感知。而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的叙述语言则注重叙事的外在客观真实性和内在主观真实性,追求典型、深刻、细腻、传神的本真效果,是拓展型的审美品味和原生态的审美透视。中国小说叙述语言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突出而又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近两百多年来,西方建筑审美观发生了从古典美学到技术美学,再从技术美学到“反”的美学的两次重大变更。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物质条件和建筑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受哲学 思想,审美习惯等非物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服饰仿生艺术的哲学和审美文化渊源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类艺术起源自然崇拜和原始巫术的方面论述了服饰仿生审美追求“真、善、美”的审美原则;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与“师法自然”观论述了服饰仿生的哲学内涵;从“回归自然”和“返朴归真”两个方面探讨了服饰仿生的设计理念,以此为发端探索人类与自然界在形式和精神上的统一是为了体现人类更深层次的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网络语言的语音隐喻和语义隐喻两方面的分析,探究人们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时的心理认知过程,以及网络语言中的隐喻在“微”时代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意义。因概念隐喻而极富表现力的网络语言增强了信息传递的经济性和娱乐性,在“微”时代人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我国科学史上极富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献,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富审美价值的艺术珍品。其审美追求的独特性、首创性、深刻性,不仅与我国古代文人非仕即隐的人生选择大异其趣,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明代的新型审美文化,充分显示了徐霞客颇具创新意识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在建构人格魅力过程中是总体的指导方针。文学是培养人格完美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子,而人格美是我们培养和追求的最高目标。文学作品、审美教育和人格美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命题丰富和完善了审美教育的内容,扩大了审美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刘跃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8,34(Z1):94-96,103
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承载了几干年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索、民族心理、审美追求、伦理诉求和文化体认等。通过对古典诗词中对人物心理刻画的独特方式及其心理意义略作探讨,以期对提高读者古典诗词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小说描述语言是一种赋予审美对象完形、灵动的叙事形态,其审美职责是刻画出丰满、逼真、有生气、有活力的描述对象。为此,中国小说描述语言追求形象、逼真、细腻、传神的审美感知效果,力争把描述对象的形态状貌、性质特征、风格品味、景象气氛等充分饱满、形神兼备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教学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现今众多对教学模式的研究都不同程度地遗忘了学生个体的内在精神。当然,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一个不断以精神追求为指向的过程,在道德精神和科学精神追求下建构出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而在审美精神追求下建构出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实现人格的完满。因此,教学模式的建构应以审美精神为追求。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三类精神的追求:道德精神、科学精神和审美精神,在不同的精神追求下教学模式也相应地表现为不同的特点,同时人类对精神的不断追求也促使教学模式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7.
《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美食"与"食美"已然成为推动中国人日常饮食生活不断提升的两大构成要素。"美食"即美的食,是人类美食生活物质之本,包括遵循饮食科学生产、满足实用性与审美性合一的功用、追求意境体悟三个层次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展现;"食美"即欣赏美食,是人类美食生活精神之纲,涵盖饮食实质审美、感觉审美、意境审美三个层次的由生理到心理的品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学在抗战时期的作用和功能是实现建国与建立新文艺的双重目标。这双重功能的实现充分展示了文学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作用,同时也给文学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表现空间,使文学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文学在抗战时期的作用和功能是实现建国与建立新文艺的双重目标。这双重功能的实现充分展示了文学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作用,同时也给文学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表现空间,使文学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简论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徽派古民居建筑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 ,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徽派古民居建筑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特点 ,都与皖南山区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相适应 ,并注入了徽州居民个性化的审美追求。徽派古民居建筑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追求功能实用与工艺装饰的完美结合 ,形成了“商而兼士 ,贾而好儒”的独特人文景观 ,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