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介绍了石钢短应力线轧机成品架的轴承安装轧机轴向间隙的检测及轧辊固定方法,从而使轧辊轴向窜动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改变GY型短应力线轧机轧辊轴承座固定形式能有效解决轧辊轴向窜动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睿 《山西冶金》2022,(7):199-200+203
通过对短应力线轧机结构的了解,分析轧辊轴向窜动的技术原因,掌握止推轴承装配知识,提高装配人员的相关技能,有针对性地消除轧辊的轴向窜动,从而保证轧制质量,减少轧辊等相关备件的损耗。  相似文献   

5.
邓国安 《河南冶金》2005,13(3):41-42
通过分析短应力线轧机轧辊轴向窜动的原因,阐述了其轴向固定结构原理。结合轧机轴向固定结构的改进实践,通过对几种固定方式的比较,介绍了短应力线轧机轴向固定结构改进的方法和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本钢特殊钢公司使用的短应力线高刚度轧机进行技术攻关,使其不断改进,轧制产品尺寸精度逐步提高,达到国际标准,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8.
王京华  边瑞生 《河北冶金》1997,(5):25-27,49
从短应力线轧机轴承672730K的结构,安装,轧制条件,润滑,密封,维护等方面分析入手,提出了降低轴承烧熔次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分析短应力线轧机烧轴承、轧机轴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并针对轴承组装配合、检验、润滑与密封的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影响短应力线轧机轧制精度的因素很多,例如:轧机刚度、轧制工艺、控制系统等。主要针对轧机刚度对轧制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轧机径向刚度、轴向刚度和其它一些制造装配误差累积对短应力线轧机轧制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如何提高短应力线轧机轧制精度的建议,对短应力线轧机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和计算热轧线上各种辊道系统的速度及其匹配以后 ,获得了以轧机主电机的转速为调节基准的其它电机的转速匹配公式。这些公式对系统调试时的控制程序编制以及获得正确的轧线速度匹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短应线轧机的发展及自身的特点,通过国、内外机型的比较,提出短应力线轧机系统的参数化计算方法及结构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图4及表1的15个典型规格产品的有关数据,考虑到DX54D/DX53D以及DX52D/DX51D的不同特点,DX54D/DX53D轧制压力以120t考虑,DX52D/DX51D轧制压力以260t考虑,相当于DX54D/DX53D共9种规格,DX52D/DX51D共6种规格。以前张力横向分布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不出现非平整边为约束条件,对镀锌光整机的支承辊及工作辊辊型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虑了对轧机刚度影响的各主要因素,分别对550短应力线轧机刚度与550牌坊轧机刚度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跟牌坊轧机相比,短应力线轧机在刚度上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冷轧机的选择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德 《特殊钢》2005,26(3):41-44
二次精炼、连铸和多辊轧机是促进世界不锈钢生产快速发展的三大重要技术。针对不锈钢变形 特点和对冷轧机的基本要求,重点介绍了当前不锈钢板带生产中普遍选用的森吉米尔 ZR轧机,SUNDWIG 四 立柱轧机和 SMS-SB双机架轧机等几种单机架可逆式冷轧机和冷连轧机,并对它们的近代发展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棒材短应力轧机的快速精准维修方法,阐述了该标准维修工序的形成、应用以及在标准工序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先进工具,多项工具已申报实用性技术专利,该方法可提高产品质量,希望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板带轧机轴向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轧机能力作出评估,对某板带轧机轴向力进行了测试与分析。介绍了测点位置,最大实测轴向力,轴向力偏载程度,轴向力动态特征以及推力系数的一般规律。结论对分析同类轧机轴向力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轧机工况在线监测系统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轧机监测专用软件 ,介绍了软件的功能与构成及在中板轧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轧钢机主传动系统轴向振动固有频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瑾  吴振宝 《冶金设备》1998,(1):29-31,48
介绍了一类轧钢机主传动系统轴向振动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吻合。在与扭振固有频率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得出不会发生两种固有振动谐振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