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林燕  王芳  张志庆  杨洁  魏颖 《化工进展》2013,32(3):549-557
从离子液体脱硫的影响因素、脱硫机理、脱硫方法及新型离子液体--负载化离子液体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离子液体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离子液体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优良的物化性质,使其应用于油品脱硫时有其它有机溶剂无可比拟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脱硫效果,尤其是与其它工艺(如氧化法)相结合时,脱硫效果更佳。但是离子液体存在价格昂贵、用于油品脱硫时分离不完全等缺点,工业应用有困难,负载化离子液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问题,应用于油品脱硫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离子液体脱硫机理,分析了影响离子液体脱硫效率的因素,综述了离子液体车用燃料油脱硫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论述了离子液体直接萃取法、氧化-萃取法、烷基化脱硫法、吸附脱硫法的研究现状,并分析比较了各种脱硫方法的优缺点。氧化-萃取法因为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以及脱硫率高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研究应用前景,最后指明了离子液体脱硫的基础性研究和回收再利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简述并比较了各种燃油脱硫方法,如加氢脱硫、生物脱硫、吸附脱硫、萃取脱硫、萃取氧化脱硫的优缺点,重点从离子液体脱硫的影响因素、脱硫机理、脱硫方法及离子液体的负载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离子液体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优良的物化性质,应用于油品脱硫时有着其它传统有机溶剂无可比拟的优势,脱硫效果理想,尤其是与其它工艺(如氧化法)相结合时,脱硫效果更佳。由过去几十年里离子液体的迅猛发展可以预见更多由离子液体参与的高效、绿色环保及成本低廉的脱硫过程。  相似文献   

4.
离子液体萃取燃料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小燕  林金清 《化工进展》2007,26(12):1681-1685
分析了离子液体萃取脱硫机理以及离子液体的结构、硫化物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剂油比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离子液体再生方式进行了比较。认为研究开发价格低廉、适于大规模工业化使用的离子液体、增大硫化物的萃取选择性、提高离子液体的再生利用率、完善工业化应用所必需的各种基础数据以及离子液体萃取脱硫技术与其它工艺的组合将是离子液体萃取脱硫技术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离子液体萃取脱硫机理-π-π络合效应,综述了离子液体直接萃取法、催化氧化法、烷基化脱硫法、电化学聚合法和固载化离子液体脱硫法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离子液体回收再利用。提出了催化氧化法和固载化离子液体脱硫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化学键合固载化离子液体法制备的固载化离子液体,离子液体不易脱落,固载后离子液体性质也更稳定,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2):452-457
系统讨论了中性离子液体、酸性离子液体、杂多酸离子液体和负载型离子液体在萃取氧化脱硫中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负载型离子液体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重复利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萃取氧化脱硫的动力学研究并总结了离子液体的再生方法。提出了离子液体在脱硫领域具有的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新型离子液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目前轻质油品脱硫的技术,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效果评价。重点讲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有机溶剂、离子液体进行萃取脱硫技术的研究,阐述了离子液体萃取脱硫的原理,分析了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通过分析评价可得:(1)离子液体稳定性好、可循环使用、适合深度脱硫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萃取和氧化技术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离子液体的脱硫率,将是未来萃取脱硫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离子液体在燃料油脱硫中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Lewis酸性离子液体和非Lewis酸性离子液体对各种烃类与含硫化合物的溶解性以及在汽、柴油萃取脱硫和氧化萃取组合脱硫工艺中的应用,并介绍了Lewis酸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在FCC汽油烷基化脱硫技术中的应用研究。最后,探讨了离子液体在今后燃料油脱硫中的研究方向和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9.
系统讨论了中性离子液体、酸性离子液体、杂多酸离子液体和负载型离子液体在萃取氧化脱硫中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负载型离子液体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重复利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萃取氧化脱硫的动力学研究并总结了离子液体的再生方法。提出了离子液体在脱硫领域具有的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新型离子液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离子液体应用于燃料油萃取脱硫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比萃取脱硫、萃取耦合化学氧化脱硫、萃取联合催化氧化脱硫三种不同体系的脱硫机理与技术优势,探究了离子液体的萃取性、催化性、氧化性及其再生问题。阐述了离子液体在燃料油脱硫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离子液体反应型萃取燃油脱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汽、柴油的消耗量逐年增大,开发温和条件下对芳香族硫化物具有优异脱除性能的非加氢脱硫方法对我国汽、柴油标准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萃取脱硫法能够在室温常压条件下脱除油品中的芳香族硫化物,且能够通过萃取剂结构设计实现选择性脱硫。综述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反应型萃取脱硫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探讨了离子液体反应型萃取脱硫方法的原理和萃取作用机制,重点论述了离子液体反应型萃取脱硫方法中离子液体设计、氧化剂类型、外场强化作用、离子液体的分离回收等研究现状,分析了制约反应型萃取脱硫广泛工业化应用的瓶颈,并提出合适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基于离子液体反应型萃取脱硫方法和技术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2.
乙酸型离子液相转移催化剂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群  陈海丽  赵荣祥  李秀萍 《当代化工》2010,39(3):245-247,251
利用离子液的合成原理将乙酸嫁接在甲基咪唑上合成乙酸型离子液,使离子液同时具有相转移催化剂和萃取剂的功能,阐明了离子液在模拟油氧化脱硫的反应历程,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0 min,模拟油、离子液和双氧水的量分别为10 mL时具有最佳的脱硫效果,模拟油中噻吩的脱除率可达到73%。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离子液循环吸收脱硫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工业化应用情况,认为离子液循环吸收脱硫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脱硫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环保效益好等特点,作为环境友好型工艺具有良好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用离子液体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咪唑类离子液体作为萃取脱硫剂,在正辛烷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噻吩构成油品模拟体系。采用正交实验,系统考察了单级萃取中温度、时间、剂油比以及离子液体碳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脱硫条件:温度约60℃、萃取时间约40 min、剂油比为1∶1、侧链碳数为10。考察了多级脱硫效率以及离子液体的回收利用。结果表明,经过5级脱硫后,燃料油含硫可以达到欧Ⅲ标准,离子液体重复使用5次后,脱硫效率约降低了2%。回归得到了模拟油品中脱除噻吩的萃取动力学方程。该研究为基于离子液体的燃料油脱硫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室温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介质,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者综述了离子液体用于燃料油和模型油脱硫技术方面的几种方法,包括萃取法、催化氧化法、氧化-萃取法、光化学氧化-萃取耦合法及烷基化法。离子液体由于可以循环使用,必将在燃料油脱硫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离子液体的燃料油萃取脱硫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咪唑类离子液体作为萃取脱硫剂,在正戊烷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噻吩构成油品模拟体系. 采用正交实验,系统考察了单级萃取中温度、时间、剂油比以及离子液体碳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脱硫条件:温度约40℃,反应时间约50 min,剂油比为1:1,侧链碳数为10. 回归得到了模拟油品中脱除噻吩的萃取动力学方程. 该研究为基于离子液体的燃料油脱硫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轻质油品溶剂萃取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章勇  张玉贞  张小英  刘东 《应用化工》2009,38(7):1067-1072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轻质油品溶剂萃取脱硫的相关技术,并进行比较和评价。认为单一的溶剂萃取脱硫技术存在着碱液排放量大、脱硫率不高的问题,多种脱硫技术相结合是深度脱硫的发展趋势。离子液体由于可以循环使用,必将是一项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8.
曹赟 《广州化工》2014,(23):96-98
制备了一种带-SO3 H官能团的Brφnsted酸性离子液体[ SO3 H-Bmim] HSO4,应用于模拟汽油烷基化脱硫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离子液体复合催化剂对噻吩有较好的脱除效果,脱硫率可达75.1%;单烯烃能与噻吩发生烷基化反应而使脱硫率有所升高;芳烃的存在会导致脱硫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A nitrogen-containing ionic liquid was synthesized using an aromatic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and an amino acid, and applied to the extractiv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to remove benzothiophene, dibenzothiophene, and 4,6-dimethyldibenzothiphene from a model fuel oil.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simulation using Gaussian 09 software confirmed the rationality of an ionic liquid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of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onic liquid and the three sulfur-containing contaminants was studied by reduced density gradient analysis. The viscosity of the ionic liquid was adjusted by addition of polyethylene glycol. Under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the volume of ionic liquid to oil as 1:1 and temperature as room temperature, the desulfurization selectivity of ionic liquid followed the order of 4,6-dimethyldibenzothiphene (15 min) < benzothiophene (15 min) ≈ dibenzothiophene (10 min). Addition of p-xylene and cyclohexene to the fuel oil had little effect. The extractant remained stable and effective after multiple regeneration cycles.  相似文献   

20.
为回收焦化粗苯中的噻吩,采用等物质的量的磷酸三甲酯和N-甲基咪唑反应合成离子液体,以该离子液体为萃取剂萃取脱除粗苯模拟液中的噻吩,并通过再生离子液体的方法回收噻吩.实验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离子液体与粗苯模拟液的体积比以及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等对噻吩脱除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萃取后离子液体中噻吩的回收也做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