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LNG是一种清洁能源,有关机构预测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LNG接收站是保障LNG进口的关键.合理、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对于接收站各项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LNG接收站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管材选择进行了总结介绍,同时也提出了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以期对今后的LNG接收站给排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在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能源消费清洁化要求及北方地区"煤改气"的大力推进,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近年来高速增长。但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日益突出的问题之一,其中LNG接收站的建设是保障海外资源进口充足的关键。根据国家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相关规划及未来天然气进口管道和计划建设的LNG接收站投产进度,经测算,当前至2035年,我国LNG接收站设计能力缺口将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考虑45%、60%和80%三种利用率情景,至2035年我国的LNG接收站接收能力缺口分别为2 466亿立方米、1 352亿立方米和517亿立方米,提高LNG接收站利用率可以显著缓解我国LNG接收站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LNG接收站的工艺流程分析,结合工艺特点,从设计源头进行优化节能措施;在保证接收站功能及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降低LNG接收站能耗并提高接收站的运行效率,在为社会提供绿色清洁能源的同时,提高LNG接收站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是储存、气化、外输LNG的场站,具有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的功能,目前在国内发展迅速。由于LNG是低温流体,在接收站中其温度一般为-162~-150℃。分析BOG的生成机理,研究LNG接收站BOG的单元计算方法,在LNG接收站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BOG计算量过大,会导致BOG处理系统设计能力过量,增大建设成本;BOG计算量过小,BOG处理系统设计能力不足,导致站内BOG的大量放空,不仅浪费能源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5.
提高天然气储备能力是我国现阶段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鼓励企业开展LNG接收站或储备站的建设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是LNG接收站项目建设论证、审查、决策的重要依据,对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根据可研报告的内容要求和LNG接收站项目的特点,对LNG接收站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工作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是一种新型的清洁优质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占主要的地位。鉴于此,本文针对液化天然气的制取和输送、LNG接收站的工艺系统、LNG接收站的主要设备和冷能利用和汽车利用等进行了研究,并作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严涛  刘玉丰  刘丰 《化工进展》2015,34(Z1):51-54
随着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比例的上升,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如雨后春笋,发展非常快。而在LNG接收站中,再冷凝器是一个核心工艺设备,工艺操作参数及结构尺寸的是否合理,对接收站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影响很大,而且也是接收站能否长期稳定操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省内快讯     
《浙江化工》2004,35(3)
浙江将成我国第三个引进LNG的城市浙江省将成为我国第三个引进LNG项目的城市。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近日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签署了《关于浙江省引进液化天然气及应用工程项目的合作协议》。LNG的引进,是浙江省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家分析指出,这表明在我国石油供给矛盾日益突出的条件下,进口LNG作为天然气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未来将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次浙江LNG项目由LNG接收站、输气干线、配套LNG电厂三部分组成。据悉,LNG接收站一期工程设计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了LNG接收站管道焊接控制的意义、要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保障LNG接收站管道焊接质量的措施。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关键。因此,LNG接收站的管道焊接质量必须得到保障和控制,以确保其安全运行、经济性和供应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与煤炭等传统能源相比,LNG是一种清洁程度非常高的能源,不会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全球的LNG使用量每年都在飞速增长,我国也逐渐将LNG推向全国。LNG接收站最主要的部分就是LNG储罐,同时也是LNG接收站施工的重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更是LNG储罐施工的重中之重,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降低LNG储罐的质量,情况严重的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LNG储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单位来说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梁永宽 《化工学报》2009,60(Z1):16-21
在LNG产业链中,长期合同是上下游贸易与合作的基础。通过分析目前LNG上游的合作开发,结合广东大鹏LNG项目的成功经验,指出相互持股、联合开发是LNG长期合同履行的关键保障,并从经济学理论中的资产专用性角度,解释LNG产业贸易模式存在的合理性。提出通过资本渗透和股权收购,建立关系合同是国内能源企业扩大海外业务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浅谈利用LNG冷能的发电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惠芳  洪建安  宋悦  李洋 《广州化工》2014,(6):142-143,146
LNG冷能发电是高效利用LNG冷能的一种形式,常用的冷能发电工艺有直接膨胀法、低温朗肯循环法、联合法、低温Brayton法和多级复合循环法,通过对几种工艺优缺点的比较,得出低温朗肯循环法在LNG冷能利用和冷回收方面优势突出,是LNG冷能发电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LNG冷能的冷库工艺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少中 《广东化工》2010,37(7):250-251
LNG卫星站由于负荷波动较大等问题,其LNG的冷能大多未经过利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适用于LNG卫星站的LNG冷能用于冷库的冷能利用工艺。通过与电压缩制冷工艺对比可知,对于制冷负荷为306.7kW的冷库,工艺每小时可节电约为193kW,具有较好的节电效果。同时,火用分析结果表明,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远优于电压缩制冷工艺。随着我国LNG产业的发展,工艺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液化天然气冷能梯级集成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液化天然气(LNG)产业的蓬勃发展,开发LNG冷量梯级利用技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有利于降低LNG使用成本和开拓天然气下游市场。针对我国LNG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LNG冷量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损较大、研发力量松弛、宏观调控力度薄弱等问题,提出了LNG冷量梯级集成利用技术,建立了LNG冷量梯级利用工艺模型,并简要分析了各种冷能用户的发展规模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高为  张磊 《化学工业》2014,32(10):23-26
介绍液化天然气(LNG)卫星站及国内LNG卫星站现状,对LNG卫星气化站所提供的冷能特点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借鉴大型LNG接收站冷能利用方式,对卫星站冷能利用可开展的项目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LNG卫星站冷能利用势在必行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秉繁  潘振  张桂强  商丽艳 《当代化工》2014,(11):2377-2378,238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绿色能源的液化天然气(LNG)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利用。大量的冷能产生于LNG气化过程中,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还将会造成冷污染。与此同时LNG所携带的冷能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文章描述了对液化天然气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冷能相关的回收及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姜文全  杨帆  陈保东 《当代化工》2014,(9):1913-1915
在液化天然气(LNG)工业强劲发展的势头下,与LNG产业链相关的输送管道研究已被广泛的学者所关注,LNG的管道输送可以继续保有LNG的优点,如节省大量的压气机输送能耗,也可在管道输送末端利用其冷能等。建立了LNG无气化输送模型,通过编制程序得出了在不同入口参数下的无气化输送距离,并采用HYSYS软件进行了管输截面参数的验证,为LNG长距离管道输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由  王军 《当代化工》2014,(10):2131-2132,2136
渤海湾天津地区,工业发达,能源紧缺。接受终端的使用能为天津地区,提供大量LNG,作用生产。在国外发达国家,最近10年正大规模开发该系统。综述了渤海湾浮式发展现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将是大规模开发FLNG系统,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张连乙  李小玲  刘乐  方涛 《当代化工》2016,(10):2360-2362
介绍了国内外LNG冷能应用于冷库中的发展现状。并对LNG冷能在冷库中的单一利用和梯级利用两种应用形式进行比较,最终得出采取梯级利用形式才能实现充分合理利用LNG冷能的结论。较之传统的冷库电压缩式制冷工艺,LNG冷能用于冷库的制冷工艺可以大大节省耗电量,降低冷库运行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冷能发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发电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对国内外LNG冷能发电工艺进行了分类与总结,结合我国LNG接收站的技术特点,探讨了LNG冷能发电项目的经济性,并对发展LNG冷能发电项目给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