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芝-香菇柄固态发酵复合物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体内抗氧化试验,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2.5 g/kg)、中剂量组(5 g/kg)和高剂量组(10 g/kg)。灌胃30 d后,采样,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小鼠血清中SOD和GSH-Px的活力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且5 g/(kg·d)和10 g/(kg·d)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血芝-香菇柄固态发酵提取液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提取方式获得茯苓-香菇柄-山楂叶固态发酵复合物提取液,并通过测定所得提取液中的多糖含量来确定获取提取液的最优方法;将获得的提取液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提取液对其生存寿命的影响;实验表明,以质量分数1%的柠檬酸为提取介质,通过加压提取法获得的提取液中多糖浓度最高,由于柠檬酸对果蝇的生存可能有影响,所以在果蝇培养过程中,以水代替柠檬酸为介质,通过加压提取方法获取提取液,添加到果蝇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实验中以添加VE的培养基为阳性对照组,普通培养基为阴性对照组;结果表明,固态发酵物组的果蝇寿命延长情况,显著优于2个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以香菇柄、山楂叶为主料,按照一定比例制备固态发酵培养基,将茯苓转接到固态发酵基质中培养,将满管8 d后的固态发酵物烘干;通过超声波提取方法对茯苓-香菇柄-山楂叶固态发酵物和原料基质中总黄酮进行提取,经对比可知,固态发酵物中总黄酮含量要高于原料基质中的含量;固态发酵物中含有多糖、总黄酮等功能因子,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通过加压提取的方式获得固态发酵提取液和原料基质提取液后,取适量提取液添加到玉米油、卵黄中,发现固态发酵提取液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要显著优于原料基质组;因此将固态发酵提取液开发成功能食品,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基质为培养基,对茯苓固态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力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淀粉酶在20 d时达最高值,约为494.2 U/mL,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木聚糖酶在20 d达1 073.2 U/mL,随后略有下降;纤维素酶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提升,40 d时达1 280.5 U/mL。与未发酵小麦相比,经发酵后的小麦中总糖质量分数明显下降,但还原糖、多糖、三萜的质量分数显著提升。茯苓菌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利用小麦的营养成分,进而提升小麦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香蒲基质固态发酵血芝工艺研究中,采用正交试验对血芝在香蒲固态发酵体系中各培养料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的香蒲-血芝固态发酵基质配方,并对其固态发酵复合物进行提取,并进行了果蝇试验,观察其对生存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培养配方为:香蒲78%,玉米粉15%,甘草5%,蔗糖2%,料水比为1:1.5(m:v);固态发酵复合物提取液组果蝇寿命显著优于V_E阳性对照组、普通培养基阴性对照组,说明香蒲-血芝固态发酵复合物提取液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香菇柄经过乳酸菌发酵后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乳酸菌为菌种发酵香菇柄,与未添加乳酸菌的香菇柄作比较,测定发酵前后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膳食纤维的单糖组成。结果与发酵前相比,香菇柄经过发酵后总糖、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下降,总膳食纤维、蛋白质的含量上升,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和总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分别提高了2.13倍和2.71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单糖组成种类无变化,其中,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含量增加,半乳糖含量减少;水解氨基酸的种类无变化,总量略有提高,除赖氨酸外,各水解氨基酸经过发酵后含量均未有减少;游离氨基酸总量减少了31.72%,但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呈味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酸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芳香味氨基酸含量均有提高。结论本研究为开发乳酸菌发酵香菇柄的香菇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香菇产业副产物香菇柄,该研究以香菇柄为原料发酵制备酒精,并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先通过Plackett-Burman 试验研究影响酒精度的8个因素,并筛选出3个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3因素的最适范围;最后利用Box- Behnken试验进行香菇柄酒精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香菇柄粉添加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3因素对香菇柄酒精发酵影响最大,优 化的发酵工艺参数为:香菇柄根粉用量3.7%、发酵温度31℃、初始pH值7.3、原料粉碎度60目、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15%、葡萄糖添加 量22%、酿酒曲接种量0.3%、发酵时间72 h。 在此优化条件下,平均酒精度为11.32%vol。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1):108-114
通过测定菌体培养液吸光值的方法,进行茯苓发酵产物提取液(FPE)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异麦芽低聚糖(IMO)和低聚果糖(FOS)相比,添加了FPE的培养基可以更好的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P 0.01),说明FPE可以作为一种双歧因子,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培养基中FPE的浓度为2.5%~5%时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在添加了FPE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双歧杆菌的生长迟缓期较在未添加的基础培养基中更短,添加FPE的培养液的吸光值明显大于未添加培养液(P0.01),说明发酵产物提取液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益生元促进二者生长。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在传统发酵酱的基础上,添加香菇柄粉制备香菇柄发酵酱,并对其进行水分、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红色指数及氨基酸等指标测定,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香菇柄发酵酱中还原糖含量(21.12%)及红色指数(1.44)均明显高于传统发酵酱,其水分含量(62.79%)及氨基酸态氮含量(0.76%)稍低于传统发酵酱。两种发酵酱中均测出17种氨基酸(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传统发酵酱、香菇柄发酵酱氨基酸总量分别为99.09 mg/g、87.71 mg/g,且两种发酵酱中呈味氨基酸比例相似。两种发酵酱均共检测出3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8种、醛类9种、酯类3种、酮类4种、酸类3种、吡嗪类2种、呋喃类2种、醚类1种。研究表明,香菇柄发酵酱品质符合国标GB 2718—2014《酿造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蜜环菌固态发酵物为原料制得一种蜜环菌饮料。以蜜环菌固态发酵物为原料,提取其中的多糖等营养和药效成分,进行风味调配,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的方法确定蜜环菌饮料的配方。该发酵饮料的培养基配方为:白砂糖1.5%,大米80%,黄豆1%,麸皮10%,红薯7.5%;饮料配方为:蜜环菌发酵液添加比例为30%、白砂糖为20 g/L、柠檬酸0.6 g/L、黄原胶0.2 g/L,测得成品饮料中各成分的含量为:多糖0.049 mg/mL,还原糖0.042 mg/mL,蛋白质53.0 mg/mL,氨基酸1.226 mg/mL。饮料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香菇柄系列产品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勇毅 《食品科学》1988,9(9):62-64
<正>近几年来,由于科技药推广和普及,食用菌种植栽培有了新的突破。继蘑菇,银耳生产的大发展之后、香菇的人工栽培脱颖而出。据文献报道,菇柄与菇盖一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富含大量的可食纤维,对人体起着极有利的作用。尤其在食品日益精化的今日,菇柄不愧为可食  相似文献   

12.
豆渣是大豆加工过程产生的副产物,但具有强烈的豆腥味,导致其难以大规模应用.该文利用茯苓菌作为发酵菌株液态发酵豆渣,研究不同发酵时间(3、5、7、9 d)对发酵豆渣的风味轮廓和挥发性化合物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茯苓菌发酵后,豆渣风味品质提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发酵香菇柄膳食纤维的颜色和品质,以脱色时间、超声功率、氢氧化钠浓度、料液比和双氧水浓度对其L~*值的影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双氧水对发酵香菇柄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进行分析脱色前后其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双氧水脱色的优化条件为:双氧水浓度1.5%、氢氧化钠浓度1.8%、料液比1∶35、脱色时间60min、超声功率120W,在此条件下,脱色后发酵香菇柄膳食纤维的L~*值达79.15,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张健 《广西轻工业》2012,(11):4-5,13
纤维素生物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有机原料,纤维素的有效降解需要纤维素酶酶系间协同作用,采用单菌产纤维素酶存在酶系不完整和酶活力不高的缺陷。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具有能耗小,成本低等优点,利用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的混菌发酵建立新的发酵工艺,可优化纤维素酶系结构组成,提高水解纤维素糖化率。介绍了固态混菌产纤维素酶的进展和主要趋势,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固态发酵基质、外加氮源、初始含水量、装料量,接种量及培养温度对樟芝菌(Antrodia cinnamomea)固态发酵生产三萜系化合物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NH4Cl加量、初始含水量、装料量和接种量对樟芝三萜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较显著,以上述显著因素作为随机因子,进行均匀设计实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小米为固态发酵基质,添加NH4Cl0.2%,初始含水量65%(g水/g干基),1L三角瓶装料量为120g,接种量55%(v/w),培养温度为28℃的条件下,樟芝三萜系化合物含量达到87.62mg/g(干基),比未优化前提高1.56倍;固态发酵产物中三萜系化合物的含量是樟芝液态发酵产物中的5倍。  相似文献   

16.
酵母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选育能够提高豆粕饲用品质的高效菌株,从12株酵母菌中筛选出一株优质酵母菌,以普通生豆粕为原料,通过L25(56)的正交试验,研究其对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小肽含量的影响,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6%的接种量,料水比为1:0.9,通气量为45 g/500 mL,在自然pH,30 ℃下发酵48 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显著下降,降解率达56.2%(42.53~18.63 mg/g),小肽含量提高了4.3倍(1.65%~8.7%).微生物发酵生豆粕能明显降解抗营养因子,从而改善其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固态发酵基质、外加氮源、初始含水量、装料量,接种量及培养温度对樟芝菌(Antrodia cinnamomea)固态发酵生产三萜系化合物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NH4Cl加量、初始含水量、装料量和接种量对樟芝三萜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较显著,以上述显著因素作为随机因子,进行均匀设计实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小米为固态发酵基质,添加NH4Cl0.2%,初始含水量65%(g水/g干基),1L三角瓶装料量为120g,接种量55%(v/w),培养温度为28℃的条件下,樟芝三萜系化合物含量达到87.62mg/g(干基),比未优化前提高1.56倍;固态发酵产物中三萜系化合物的含量是樟芝液态发酵产物中的5倍。   相似文献   

18.
纤维乙醇是目前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而如何提高纤维素酶活性、降低生产成本是纤维乙醇发展的关键。介绍了固态混菌发酵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纤维素酶混菌发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双菌固态发酵处理餐厨垃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对城市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制造富含菌体蛋白的饲料。研究中采用多种酵母菌和霉菌混合发酵,筛选出了(白地霉F-1,米曲霉F—6)为优势菌种组合,并考察了发酵条件,最优化结果为:对发酵培养基高温灭菌20 min,加入(NH_4)_2SO_4 1%,KH_2PO_4 4%,NaCl3%,初始pH 5.5,含水率60%左右;种子液15%,接种比例为1:1,发酵5d。最终得到的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3.87%,比原料增加了6.85%。  相似文献   

20.
优化米曲霉-红曲霉复合菌固态发酵猪骨素产谷氨酸的发酵条件以提高谷氨酸产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谷氨酸产量为指标,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 H和培养基含水量对谷氨酸产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 H为6,培养基含水量为30%,发酵温度32℃,发酵5 d谷氨酸产量达到194.2 g/kg,总氨基酸产量达到768.5 g/kg,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5.7%和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