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善酿酒酵母单菌种液态发酵糯米酒的风味,将扣囊复膜酵母3-1Y与酿酒酵母SJ4进行混合发酵,比较混合发酵与酿酒酵母单菌种发酵糯米酒的差异性,并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混合发酵糯米酒中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混合发酵与SJ4单菌种发酵相比,糯米酒中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7.3%,19.8%;甲醇、异丁醇、异戊醇的含量分别由417.4 mg/L,321.3 mg/L,4.4 mg/L降至23.6 mg/L,1.3 mg/L,0.047 mg/L;低级酯达到733 mg/L,是SJ4单菌种发酵的3.47倍.总酸、氨基酸态氮、低级酯的升高及有害醇的降低均有效改善了糯米酒的风味和口感;主成分分析混合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含量,得出风味物质的合成活性在发酵54 h期间达到最大值,为进一步改善液态发酵糯米酒风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开菲尔奶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草莓汁、菠萝汁、白砂糖加入鲜牛奶中经杀菌冷却后接种开菲尔粒制作的发酵剂,25℃恒温发酵,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它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汁和菠萝汁的添加体积分数均为3%,白砂糖质量分数为8%,接种发酵剂体积分数4%,发酵16h后获得了一种口感、组织状态、风味俱佳的新型开菲尔奶。  相似文献   

3.
将肠膜明串珠菌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将使此菌种长势良好的几种培养基进行综合对比。用新培养基进行二次筛选,得到肠膜明串珠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营养健康的新型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以新鲜蓝莓为原料,采用乳酸菌发酵工艺制备蓝莓汁,研究发酵对蓝莓汁中各种组分、活菌数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蓝莓汁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7℃、乳酸菌接种量0.1%、蔗糖添加量6%;发酵温度和初始接种量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极显著,接种量和时间交互作用极显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蓝莓汁中总酚含量413.40 mg/L,花青素含量206.40 mg/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261.63 U/mL,活菌数2.18×1011 CFU/mL;发酵后蓝莓汁对DPPH清除率达到99.40%;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蓝莓汁在发酵过程中花青素单体的含量,发现花青素单体组分种类没有变化,含量变化显著,其主要成分锦葵色素-3-O-半乳糖苷含量显著增加,发酵24 h时为59.59μg/mL,与发酵前相比增加了16.87%。因此,发酵能提高蓝莓汁中活性物质含量,使蓝莓汁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鲜牛乳、乳粉、白砂糖等为主要原料,经无菌处理,加入人工培养发酵剂——混合型酵母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酵、凝乳制成了新鲜乳酪制品。对人工发酵剂的制备方法及培养条件的选择、甜鲜乳酪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产品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法完全可以生产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发酵乳制品。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变化、红法夫酵母生物量及类胡萝卜素积累规律,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红法夫酵母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度有利于虾青素合成,在温度为16℃时虾青素含量最高(15.23mg/L),较高温度积累较多的β-胡萝卜素,20℃时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分别为15.56g/L和4.26mg/L.pH值为5.0培养时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最高,分别为15.26g/L和15.08mg/L,pH值较低或较高时积累较多的β-胡萝卜素.培养温度和pH值影响发酵体系溶解氧浓度、红法夫酵母生长和类胡萝卜紊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增加乳制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通过保加利亚乳杆菌以α-亚麻酸为底物、脱脂乳为培养基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发酵,获得富含共轭亚麻酸的发酵乳,发酵结束后测定发酵乳中的共轭亚麻酸含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得出合成共轭亚麻酸的最佳条件分别是:发酵温度31℃,菌体接种量5.0%,α-亚麻酸添加量0.6mg/mL,发酵时间48h,共轭亚麻酸产量为0.15mg/mL。  相似文献   

8.
酸奶在储藏过程中酸度、pH值、细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酸奶储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通过测得其酸度、pH值和乳酸菌活菌数,得出使酸奶的品质变化最小、货架期较长的最佳储藏条件和酸奶的最佳饮用期.先将同批酸奶分别置于常温、4℃和-18℃下,在储藏期不同时间点进行观察,测定其pH值、酸度,观察其感官变化.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活菌数.研究表明,常温储藏5 d的酸奶菌含量最高达到4.6×108cfu/mL,酸度为85.7°T,pH=4.08,有少量乳清析出,口感适宜;4℃储藏13 d的酸奶菌含量最高达到4.6×108cfu/mL,酸度为85.5°T,pH=4.05,口感适宜;-18℃储藏19 d的酸奶菌含量最高达到4.5×108cfu/mL,酸度为85.5°T,pH=4.06,但组织结构已发生改变.故4℃储藏的酸奶13 d内饮用最好.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产三萜化合物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实验筛选出桦褐孔菌发酵产三萜化合物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混合氮源,采用部分因子实验得到对三萜含量有显著影响的4个组分,即葡萄糖、蛋白胨、CaCl2和酵母粉,再利用最陡爬坡实验并结合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葡萄糖58.9g/L、蛋白胨2.9g/L、CaCl20.5g/L、酵母粉1.2g/L、KH2PO41.0g/L和MgSO40.2g/L。采用该优化培养基发酵,三萜含量达到57.1mg/g,较优化前(41.8mg/g)和天然子实体(36.3mg/g)分别提高了36.6%和57.3%。  相似文献   

10.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为底盘细胞,引入蛹虫草菌中虫草素合成关键基因cns1和cns2,成功构建了产虫草素的酿酒酵母工程菌COR12,经液体发酵10 d后虫草素产量达到(43.74±0.13) mg/L。采用细胞透性化技术,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60、吐温-80、SDS)、有机溶剂(乙醇、DMSO)、物理处理法(热激、超声、玻璃珠振荡)等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弱化胞内虫草素积累诱发的反馈抑制,促进胞内虫草素外排以实现虫草素高产。结果表明,在发酵第3天时添加0.4%SDS,7 d时虫草素发酵产量最高,达到(98.53±0.98) mg/L,较对照组提高366.30%。  相似文献   

11.
双乙酰(2,3-丁二酮)是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副产物,双乙酰的含量是衡量啤酒成熟的最重要指标.双乙酰的还原工作贯穿于啤酒发酵的全过程,双乙酰的还原对于保证啤酒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银杏叶提取物和葡萄醪共发酵方式制备葡萄酒,研究不同加入量的银杏叶提取物对葡萄酒发酵进程﹑抗氧化性及感官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的银杏叶提取物加入量。对照葡萄酒与不同处理银杏葡萄酒在发酵结束和经过6个月陈酿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酵过程中银杏叶提取物对葡萄酒酵母抑制作用很小,不影响银杏葡萄酒酒精发酵的完成;添加500mg/L银杏叶提取物所酿银杏葡萄酒抗氧化性较强,口感、颜色和香气等感官质量与对照葡萄酒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燕麦的发芽处理对燕麦酵素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及主要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以发芽处理后的燕麦为样品、不发芽为对照,考察燕麦酵素发酵过程中β-葡聚糖含量、DPPH清除率以及主要微生物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与对照中的β-葡聚糖含量、DPPH清除率均呈增长趋势,且样品分别高于对照4.12%、8.85%;样品中的β-葡聚糖含量、DPPH清除率在发酵第9天分别达到最大值,而对照则推迟到第12天达到最大值.燕麦酵素中广泛存在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样品中乳酸菌和酵母菌数分别高于对照23.23%、18.77%;发酵第6天样品中乳酸菌达到最高145.55×106 cfu/mL,对照则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118.11×106 cfu/mL;样品中酵母菌第9天达到最高47.21×104 cfu/mL,对照则在第12天达到最大值39.75×104 cfu/mL.在燕麦酵素发酵过程中,发芽处理后燕麦酵素的品质有所提高,缩短了酵素发酵时间,有利于燕麦酵素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以真空低温干燥的木枣为原料发酵红枣酒,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红枣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O2加入量40 mg/L,酵母添加量3%,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为7 d.用真空干制枣发酵的红枣酒在颜色、口感和营养成分方面都比采用普通干燥的枣好.  相似文献   

15.
发酵土豆渣制取膳食纤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利用微生物发酵土豆渣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步发酵模式下,利用菌株C13在菌龄2 d、接种量25 mL、摇床(P270)转速175 r/min条件下发酵土豆渣4 d,灭活后加入菌株D31,发酵2 d,可以获得膳食纤维总含量达到35.28 g/L的发酵液,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为6.31 g/L,为土豆渣深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SRMBR)系统中用丁香油为原料和大豆酯氧化酶(SBLOX)为催化剂,进行了生物转化制备香草醛的实验研究.与摇瓶发酵实验相比,在SRMBR中的发酵由于硅橡胶膜的渗透萃取即时分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产物香草醛的氧化损失和酶的产物抑制,原料丁香油转化率从0.038%提高到1.01%.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香草醛在膜下游萃取液中的最高质量浓度达到了121.53 mg/L,远高于摇瓶实验的8.14 mg/L,香草醛的峰面积比为70.08%.又在反应器中加入活性炭吸附剂,使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到1.14%,膜下游萃取液最高质量浓度为140.27 mg/L,香草醛的峰面积比达到93.53%.  相似文献   

17.
将自然发酵和控菌发酵的兔肉香肠真空包装制品于25℃保藏90天,序时检测其pH值、TVB-N含量、TBA值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L26(Lactobacillus plantarum)、葡萄球菌C18(Staphylococcus xylosus)、酵母Y163(Debaryomyces hansenii)的菌数比L26:C18:Y163为1:2:1,接种量为1×107cfu/g的控菌发酵兔肉香肠不易氧化,口感鲜嫩,耐保藏,且不合亚硝酸钠,卫生质量明显优于自然发酵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以酒精含量为指标,筛选发酵性能最好的混菌酵母组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荔枝酒发酵工艺的3个主要因素.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混菌发酵荔枝酒的最佳工艺参数:发酵温度17.86℃,pH3.47,接种量9.74%(V/V),酒精含量达12.53%(V/V).对比分析了混菌发酵与单菌发酵荔枝酒中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混菌发酵降低了有机酸总量,使酒体协调性增加,增加的氨基酸总量赋予了荔枝酒较高的营养价值;混菌发酵的荔枝酒感官评分高于单菌发酵.  相似文献   

19.
应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普那霉素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ND-23的孢子和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获得高产突变菌株,其中高产突变株SP-S73的产量达到356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在上述增产突变株中选取4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亲本,对它们进行了4轮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G-211的普那霉素产量为832 mg/L,比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提高了134%,比原始出发菌株ND-23(272 mg/L)提高了206%.通过研究高产菌株和出发菌株ND-23在5 L罐上的发酵过程,发现普那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属于非生长耦合型;其高产菌株G-211在合成产物的时期对还原糖和氨基氮的消耗量均大于原始菌株ND-23,这些结果将为高产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放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强化低碳源污水的脱氮除磷效能,采用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通过交替曝气的运行方式,构建了厌氧-交替好氧缺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A-(O/A)n-SMBR)反硝化除磷系统,考察了系统在不同溶解氧(DO)含量下污染物去除效能及聚磷菌的构成特征.结果表明:当DO的质量浓度由2.0~2.5mg/L变化至0.5~0.8mg/L的过程中,系统对氨氮(NH3-N)和有机物(COD)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出水COD和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小于25mg/L和1mg/L;当DO含量较低(0.5~0.8mg/L)时,系统对总磷(TP)的去除率高于对总氮(TN)的去除率,而DO含量较高(2.0~2.5mg/L)时则相反;而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0~1.2mg/L时,TP和TN的去除率可分别到达85%~90%和80%~85%.DO含量对交替好氧/缺氧运行的SMBR系统中聚磷菌构成影响较大,当DO的质量浓度由2.0~2.5mg/L降至0.5~0.8mg/L时,反硝化除磷菌(DPAOs)的比例由40.30%提高至75.10%,而好氧除磷菌(PO)比例则从59.70%降低为24.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