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肠膜明串珠菌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将使此菌种长势良好的几种培养基进行综合对比。用新培养基进行二次筛选,得到肠膜明串珠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肠膜状明串珠菌生产右旋糖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固定化肠膜状明串珠菌Lm(Leuconostcmesentercides)1226,对固定化Lm 1226菌的产右旋糖酐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固定化Lm 1226菌较传统Lm 1226菌发酵生产右旋糖酐具有发酵周期短、产酐率高、可连续生产的特点.为降低右旋糖酐生产成本,实现右旋糖酐原料药的连续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4.
以浓缩苹果汁为原料,分别在裂殖酵母酒精发酵的前、中和后期接入醋酸菌。结果表明,随着醋酸菌接种时间的延后,对酵母酒精发酵的影响逐渐减小。在前期接入醋酸菌明显抑制酵母的代谢活性,使降糖和产酒速率降低,发酵周期延长,但不影响最终残糖量和酒精产量;在中期接入醋酸菌能与酵母菌共同生长,且缩短了酒精发酵周期;在后期接入醋酸菌对酒精发酵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葡萄糖和甘油作为共底物培养基,将利用葡萄糖产甘油的酵母Candida krusei和利用甘油产1,3-丙二醇的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进行混菌培养,考查了双菌混合培养转化葡萄糖生成1,3-丙二醇的能力。首先考察了不同初始甘油和葡萄糖浓度对发酵结果的影响,在葡萄糖浓度为100 g/L和甘油浓度为80 g/L时得到较好的结果。然后在混合培养基中,对Candida krusei和Klebsiella pneumoniae分别独立培养时的生长情况,与双菌混合培养时的菌体生长情况作了比较,并同时对底物的利用和产物的生成情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葡萄糖的加入会抑制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生长,但是随着Candida krusei对葡萄糖的不断利用,葡萄糖对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生长的抑制会减弱。双菌混合培养可以将部分葡萄糖转化为1,3-丙二醇,但是其转化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低档绿茶对灵芝菌摇瓶发酵的影响,低档绿茶由于成分多样复杂,一些特殊因子能够促进灵芝菌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的合成,但因其多酚类等抗性物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菌体生长,与对照实验相比,其生物量降低了17.08%,胞外粗多糖增加了42.5%.同时探讨了低档绿茶经过灵芝菌发酵作用后,茶汤中主要呈味成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降解了64.8%,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了9.7%、酚氨比降低了67.8%、水溶性灵芝胞外多糖增加,茶汤品质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生物质利用率,探索新型饲料资源,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竹笋壳产SCP的培养基组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影响发酵粗蛋白产量的关键因素有麦麸、尿素、初始含水量、温度、时间和接种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分别对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发酵方案(以100 g干物质计)为:竹笋壳粉78 g、葡萄糖1 g、麦麸20.3 g、NaNO3 0.3 g、KH2PO4 0.15 g、MgSO4·7H2O 0.2 g、FeSO4·7H2O0.001 g,初始含水量为68 mL,pH自然;黑曲霉接种量(W/W)为12%,单菌发酵温度为28℃,培养48 h后以36%(V/W)接种量接入产朊假丝酵母,31℃下混合发酵56 h.验证试验表明,粗蛋白最大含量为12.85%,与预测值12.80%较接近,比优化前提高52.6%.  相似文献   

8.
产麦角碱麦角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麦角碱雀稗麦角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色氨酸和琥珀酸铵等成分对发酵有较大的影响;最佳培养基为:7%山梨醇、3%琥珀酸铵、2%柠檬酸、0.1%色氨酸、0.05%MgSO4·7H2O、0.03%KH2PO4、pH5.2。经14d的培养,麦角生物碱的最高产量达到95.6mg/l。  相似文献   

9.
白腐菌产木素过氧化物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静置和振荡两种培养条件下研究营养条件对白腐菌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1igninperoxidase,LiP)的影响。静置培养时,LiP在碳氮比(C/N)低的培养基中显示较高的酶活力,碳源以葡萄糖(0.02%)和糊精(0.18%)同时存在及分段加入要比单一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获得更高的酶活;振荡培养时,在碳氮比高的培养基中LiP酶活最高,而类似于静置培养的氮源组合及分段模式却明显地抑制了LiP的合成。优化后,静置培养在第6天可获得7560U/L的酶活;振荡培养在第8天获得6500U/L的酶活。发酵液中LiP酶活力与菌体分泌的其同功酶的数量成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金属离子对发酵性丝孢酵母发酵产油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发酵.考察了不同浓度金属离子(Mg^2+、Mn^2+、Cu^2+、Zn^2+)对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Mg^2+、Cu^2+、Zn^2+有利于细胞积累油脂.但Mn^2+对菌体生长及积累油脂不利。  相似文献   

11.
荧光假单胞菌RB5产嗜铁素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假单胞菌RB5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对禾谷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CAS法检测分析,发现RB5菌株能产生嗜铁素.为明确荧光假单胞菌RB5产嗜铁素的发酵条件,采用摇瓶培养发酵,利用特异光谱吸收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RB5菌株嗜铁素产量的影响.最终得出RB5产嗜铁素的最佳发酵条件:起始pH 7.0,接种量2%,瓶装量90 mL/250 mL,发酵时间48 h,Fe3+质量浓度为0.8 mg/L.抑菌试验表明,优化发酵条件后的RB5发酵液(OD400值2.35)有很显著的抑菌效果,抑制率达65.28%.  相似文献   

12.
通过摇瓶发酵,考察了不同浓度金属离子(Mg2+、Mn2+、Cu2+、Zn2+)对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发酵产油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Mg2+、Cu2+、Zn2+有利于细胞积累油脂,但Mn2+对菌体生长及积累油脂不利。  相似文献   

13.
桦褐孔菌作为白腐真菌的一种,能够降解木质纤维素,通过往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甘蔗渣、稻秆、麦秆、花生壳这4种不同来源的木质纤维素,研究在液体深层发酵条件下,桦褐孔菌对4种木质纤维素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成分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对稻秆、麦秆、甘蔗渣、花生壳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是74.8%,73.2%,58.5%,70.2%;对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是48.3%,71.6%,49.1%,67.6%;对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是61.7%,48.9%,49.0%,66.2%.本次实验极好地印证了桦褐孔菌能够有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特点,为今后大规模利用桦褐孔菌降解一些废弃木质纤维素奠定了基础,减少了秸秆类物质直接焚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为充分利用木质纤维素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补料工艺对林可霉素发酵生产的作用,考察在不同时间1次和2次补加小料对菌体形态和发酵效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过程中补糖和补硫酸铵可提高林可霉素发酵的效价,在此基础上分批增补小料对林可霉素发酵效价的增加效果更好,其中2次补小料的最优时间分别在发酵48 h和96 h。进行2次补小料的林可霉素发酵效价达到7.421 g/L,比不补小料和补1次小料林的林可霉素发酵效价分别提高192.7%和135.4%。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薯干原料深层发酵生产柠檬酸工艺中的污染菌的分离与防治.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产三萜化合物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实验筛选出桦褐孔菌发酵产三萜化合物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混合氮源,采用部分因子实验得到对三萜含量有显著影响的4个组分,即葡萄糖、蛋白胨、CaCl2和酵母粉,再利用最陡爬坡实验并结合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葡萄糖58.9g/L、蛋白胨2.9g/L、CaCl20.5g/L、酵母粉1.2g/L、KH2PO41.0g/L和MgSO40.2g/L。采用该优化培养基发酵,三萜含量达到57.1mg/g,较优化前(41.8mg/g)和天然子实体(36.3mg/g)分别提高了36.6%和57.3%。  相似文献   

17.
埃博霉素B是由纤维堆囊菌产生的具有抗癌作用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谱广、作用性强的抗肿瘤药物.以纤维堆囊菌SoF5-76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其产埃博霉素B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4,装液量50/250mL,转速200r/min,种龄60h,接种量10%,温度30℃,发酵周期6d.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埃博霉素B的产量为35.24mg/L,比优化前提高了17.67%.  相似文献   

18.
选用耐氧驯化过的双歧杆菌分别与不同来源的酸奶菌种进行混合发酵。比较了不同接种量对制作的发酵乳在保存期内所含双歧杆菌活菌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双歧杆菌接种量不大(体积分数2%)的情况下,可在发酵乳中获得可观的双岐杆菌。在10天内,双歧杆菌活菌数达10^8cfu/mL,随着时间的延长,至15天,双歧杆菌活菌数仍可达10^7-8cfu/mL。  相似文献   

19.
以菠萝为原料,分别采用自然发酵方式及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3种混合乳酸菌混合菌种人工方式制备菠萝酵素,并比较2种发酵方式对菠萝酵素的理化指标、营养功能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菠萝原汁,自然发酵的菠萝酵素的pH值降低了8.13%,总黄酮、总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上升了257.13%和44.39%,总糖的质量浓度下降了72.74%,还原糖质量浓度约为菠萝原汁的7.3倍;混合菌种人工发酵的菠萝酵素pH值降低了5.96%,总黄酮、总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上升了14.08%和54.28%,总酚的质量浓度下降了48.63%,还原糖的质量浓度约为菠萝原汁的3.1倍。自然发酵的菠萝酵素的3个体外抗氧化指标均明显优于混合乳酸菌菌种人工发酵的菠萝酵素,3个体外抗氧化指标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较好。为此,采用自然发酵方式可以获得品质较优的菠萝酵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熟化发酵污泥的性能及挖掘其剩余有机碳源和能源,向熟化发酵污泥中投加NaCl与NaOH对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通过投加0g/L、5g/L、15g/L、20g/LNaCl,分别考察不同盐度对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性、内碳源再提取情况及脱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初期,5g/L、15g/L及20g/LNaCl试验组与0g/LNaCl试验组相比均可以促进熟化发酵污泥EPS释放且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其中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与原熟化发酵污泥相比水解率可提高36%,酸化率可提高34%,氨化率可提高40%。发酵后期5g/L试验组与0g/L、15g/L及20g/LNaCl试验组相比加速EPS和可挥发性脂肪酸分解,同时发现,NH4-N含量随着盐度提高而增加,PO43--P含量随着盐度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熟化发酵污泥再发酵后5g/LNaCl条件下可改善发酵污泥脱水性,15g/L及20g/L条件下恶化了发酵污泥脱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