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营凹陷油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东营凹陷油气丰富,发育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四段两套有效烃源岩。根据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凹陷内各油田的石油来源。将东营凹陷已发现石油划分为沙三型、沙四型及混合型,认为:南斜坡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沙四段烃源岩,凹陷中部及北部油田的原油主要源于沙三段或为沙三段、沙四段的混源油;凹陷周边油田的原油大多数来源于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大致呈环状分布于凹陷边部;凹陷中部油田的原油以沙三型为主。各供油洼陷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聚集,油气环绕生油洼陷呈环带状分布。图4表1参8 相似文献
2.
3.
油源判识方法研究对于石油甜点区的圈定及油气资源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基于多种油源判识指标参数的归纳总结,概括了生物标志化合物、轻烃组分、碳同位素及其他4个方面的判识依据、范围及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源判识方法并应用于油源判识研究。生物标志化合物能判断成熟度、沉积环境等信息,由于其质量分数低,造成对微生物降解和高成熟的原油表征不清;轻烃组分能反映生烃母质来源,但指示信息单一;碳同位素可指示母质来源和运移路径,但受实验条件影响较大;其他指标,如过渡金属元素和氮同位素也有不错的应用效果。文中对基于曲线相似性原理及对至高点与至低点重新定义,通过统计28组原油样本数据计算出曲线相似性阈值为0.916,当至高点与至低点间Fréchet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小于该值即为同源。该方法从多个参数组成的曲线相似性考虑,有效降低了单一因素对判识结果的影响,具有简单、快捷和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文留潜山构造文古2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油源对比是追溯新的油层和指导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对文古2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了原油与潜在源岩的关系。研究表明,文古2井原油具有族组成中烃类组分含量高,极性组分含量低,组分和全烃碳同位素轻,主峰碳为nC17,呈前峰型单峰分布,伽马蜡烷和奥利烷生物标志物化合物含量丰富的特征。油源对比结果显示,文古2井潜山油藏属"新生古储"型,油源岩以下第三系泥岩为主。主要表现在文古2井原油和下第三系湖相暗色泥岩碳同位素值及曲线分布趋势非常相近,均含有高的伽马蜡烷和奥利烷化合物;煤系源岩抽提物和模拟油碳同位素重,伽马蜡烷含量低,无奥利烷,与文古2井原油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的油源(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类与典型原油油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准东地区各油田原油的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等,可将该地区原油分为5类:第一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值一般小于-30‰,Pr/Ph值一般小于2.0,富含β胡萝卜烷、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以及C28、C29甾烷,而C27甾烷含量很低、几乎不含重排甾烷,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与第一类原油类似,但特别富含Ts、C29Ts和重排甾烷,而伽马蜡烷含量低,与三叠系烃源岩的亲缘关系很好;第三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明显重于第一、第二类原油,δ^13C值一般大于-28‰,且Pr/Ph值一般大干3.0,富含五环萜烷和C29甾烷,而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27和C28甾烷含量低,三环萜烷中以低碳数的C19、C20三环萜烷为主,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第四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3类原油之间,与4套已知烃源岩均没有明确的油源关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特别重,δ^13C值一般大于-25‰,与其它原油差异很大,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图4表1参28 相似文献
6.
陈家庄凸起中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应用族组成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该区馆陶组的原油进行了分类,并进行了精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馆陶组存在2类原油,且2类原油分别来自南北2个凹陷。北部沾化凹陷为主要油源,原油主要来自干渤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南部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的烃源岩为凸起中部提供了部分油源。 相似文献
7.
饱和烃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测定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油和生油岩中单体烃碳同位素在沉积有机质的起源和沉积环境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饱和烃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和许多正构烷烃共溢出,两类化合物的测量准确度都受到影响。本实验对饱和烃样品做了分离处理,使生物标记化合物和正构烷烃的浓度都相对富集和纯化,并选择合适的GC-IRMS工作条件,建立了系统的饱和烃中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怀俄明Skully'sGap地区Aspen页岩(相当Mowry页岩)生物标记化合物的分析表明,源岩的重要特征(如干酪氢碳比(H/C),生汪岩评价仪的氢指数(HI)和显微组分)可以通过测定原油中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进行间接的定量评。Aspen源岩抽提物中的“升藿烷指数”和干酪根H/C以及HI之间存在着很密切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等于0.93和0.83)。C30和C28的4-甲基甾烷和抽提物中总的4- 相似文献
9.
谭庄-沈丘凹陷油气显示活跃,具有显示井多、层位全的特点,区内22口探井中有16口井在石炭-二叠系、下白垩统、古近系和新近系见到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根据原油的宏观物理特征、化合物组成、原油与石炭二叠系、下白垩统烃源岩的轻烃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认为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原油具有混源特征,其中原油重烃组分来自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暗色泥岩,原油轻烃组分来自于上古生界煤层和暗色泥岩。研究表明下白垩统和石炭二叠系是本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下白垩统自生自储型和古生中储型成藏组合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对下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徐闻X1井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徐闻X 1井所产天然气和原油样品的系统分析,指出该井天然气甲烷含量低、重烃气体含量高、干燥系数低,属于原油伴生气,而乙烷和丙烷的碳同位素值小于-30‰,是典型的油型气;该井原油的三环萜烷系列呈C19>C20>C21>C23>C24>C25>C26的阶梯状分布,呈煤成油的特征,但丰富的C27甾烷的存在表明该原油属于典型的湖相原油,而非煤成油,其生物标志物组成的重要特征是富含各种重排构型化合物,表明该原油的烃源岩形成于浅水、弱还原的淡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查干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林卫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3):249-251
查干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原油属低密度、低粘度、低硫中蜡轻质油,具饱和烃含量高(占原油的80%~90%)、C27甾烷丰富等特点。该凹陷发育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和苏红图组一段两套烃源岩。甾烷ααα(20R)C27/C29比值,类异戊二烯烷烃Pr/Ph,Pr/nC17比值及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均显示原油与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而与苏红图组一段深灰色泥岩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查干凹陷的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 相似文献
13.
王府凹陷油源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府凹陷青一段泥岩为最好生油岩;青二、三段为较差生油岩。与朝阳沟原油和三肇凹陷原油相比,本区原油具有低芳烃、低Pr/Ph、高(C_(21)+C_(22))/(C_(28)+C_(29)),碳同位素偏轻。生物标志物成熟度参数C_(29)甾烷(20S)/(20S+20R)为0.51~0.54。油源对比认为原油来自本区青一段泥岩,原油在凹陷内可以从中心向边部作长距离运移。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贵州凯里地区及邻区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凯里地区下古生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凯里地区下古生界原油、油砂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与下古生界烃源岩抽提物碳同位素组成较为接近,而与二叠系烃源岩抽提物的差异较大,反映原油与下古生界亲缘关系较好。但原油、油砂在规则甾烷组成特征、四环萜烷相对含量、γ蜡烷指数等生标特征参数上,却与二叠系烃源岩更为相似,表明研究区下古生界原油、油砂中的石油可能为下古生界烃源岩和二叠系烃源岩生成油的混源油;结合研究区及邻区构造—沉积演化史、烃源岩生烃演化史探讨了混源油形成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碳、硫同位素在石油生成演化过程中的分馏作用为基础,对塔里木盆地原油、油源对比进行了探讨。原油的δ13C继承了生物母质的δ13C值,海相原油的δ13C小于-32‰或大于-24‰,陆相原油的δ13C为-32‰~-24‰。原油中有机硫来源于源岩中的硫酸盐,温度高于成熟原油(80~120℃)的δ34S与油源岩中硫酸盐的δ34S接近,但原油δ34S似要比相应的硫酸盐δ34S轻3‰~4‰。根据碳、硫同位素特征和原油其它物理化学特性可以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分为4种。第1种为寒武—奥陶纪原油,其δ34S为21‰~26‰,δ13C小于-32‰,为典型的海相原油,并可细分为寒武纪原油(δ34S在24‰~26‰)和奥陶纪原油(δ34S为21‰~22‰)。第2种为石炭—二叠纪原油,其δ34S为5‰~7‰,δ13C小于-32‰,亦为海相原油,如沙3井原油,但母质类型较差。第3种为三叠—侏罗纪原油,δ34S在10‰~14‰,δ13C在-26‰左右,为典型的陆相原油。第4种则是前3种原油的混合相原油,δ34S介于海相原油与陆相原油之间,-C—O和C—P两种海相原油混合,其物理化学性质仍为海相原油特征,而-C—O与T—J原油混合则具有混合相原油的性质,没有发现C—P原油与T—J原油的混合油。 相似文献
16.
羌塘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中侏罗统夏里组、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4套烃源岩。盆地内已发现多处油气显示,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索瓦组灰岩裂缝中的液态油苗;另一类为南羌塘坳陷隆鄂尼西布曲组和昂达尔错北索瓦组含油白云岩,以及北羌塘坳陷西部西长梁索瓦组含油灰岩、泥质白云岩;第三类为沥青,主要分布在北、南羌塘坳陷西部和中央潜伏隆起东部等地区。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对比,认为索瓦组灰岩液态油来源于索瓦组泥晶灰岩;索瓦组、布曲组含油灰岩、含油白云岩的油苗来源于索瓦组、夏里组泥页岩;盆内许多沥青,则可能来自索瓦组和布曲组灰岩。 相似文献
17.
18.
南堡凹陷烃源岩的显微组分与生油门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堡凹陷东营组及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富氢显微组分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荧光光谱峰波长λmax值增加,红绿光相对强度比值增大,荧光强度I546降低,且均在埋深3400m左右出现阶段性变化。因此,可以确定南堡凹陷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深度在3400m左右。 相似文献
19.
20.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