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工作辊冷却及热凸度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工作辊冷却及热凸度控制是降低工作辊消耗,控制板型,提高生产收得率的有效措施,通过控制冷却,可以改善工作辊冷却效果,防止工作辊出现严重热裂纹,减少工作辊磨损进而减少换辊次数,避免不良板形的产生,本文介绍了工作辊的温度模型,磨损模型及热凸度控制模型,并对国外两种类型的工作辊冷却及热凸度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单辊交叉轧制及其等效辊型凸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双辊交叉轧机相比,单辊交叉轧机的交叉角调整装置可减少一半,从而简化了轧机结构,节省了设备投资。导出了单辊交叉轧制时的轧辊等效凸度公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5.
针对某四机架六辊高精度控制辊型(HC)冷轧机组大压下率轧制时弯辊力时常饱和的问题,可将末机架工作辊辊型优化为六次多项式曲线,赋予工作辊正凸度,并适当降低承载辊缝的二次凸度和四次凸度,这样既可以增强轧机板形控制能力,也可以实现对中间辊磨损凸度的在线补偿,降低工作辊弯辊力。工作辊最大凸度优化值应根据轧制品种、轧制厚度和宽度规格、中间辊辊期长短进行综合考量。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1个中间辊辊期的初始阶段采用平辊型工作辊,中后期阶段采用凸辊型工作辊,可实现中间辊磨损凸度和工作辊初始凸度的良好匹配;连续轧制时弯辊力始终处于良好的调控区间,且对轧制品种和宽规格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板形综合值小于8 IU的比例可提升10%以上。 相似文献
6.
7.
8.
9.
方少华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37(5):26-28,33
热带钢凸度是板形的一项重要指标。据此,结合梅钢1 422 mm轧线的实际生产情况,对热轧带钢凸度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原始辊型配置,轧辊热凸度的控制,机组窜、弯辊的配合应用,轧制计划的编排及现场操作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介绍了由英国Davy开发的铝热连轧凸度闭环控制系统.内容涉及凸度控制的理论依据和关键环节.以及该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作用。带材的凸度控制是铝热连轧机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形控制的ASR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片日趋严苛的板形质量问题,通过工业测试并分析发现热轧是无取向硅钢板形控制的关键工序,硅钢横向厚差偏大表现为中部凸度偏大、尤其是边部减薄显著,硅钢热轧下游机架工作辊磨损显著是造成硅钢横向厚差偏大的主要原因.在武钢1700热连轧机下游F5架采用自主开发的ASR非对称自补偿工作辊及配套工作辊窜辊和弯辊策略,工业试验轧制单位带钢出口凸度小于52μm的比例由13.70%提高到81.25%,凸度>60μm的带钢比例从65.60%下降到6.60%,且轧制单位已由60块稳定扩大到80块以上.ASR技术已成功在大型工业轧机投入稳定运行并可推广用于低凸度超平材和SFR自由规程轧制. 相似文献
18.
19.
涟钢1800CSP热轧平整机在生产中存在一些板形缺陷,用户反馈板形质量异议在5%以上。为了提高该机组的板形控制水平,减轻工作辊“W”形不均匀磨损对板形的影响,并提高单辊过钢量,针对热轧平整机工艺特点,本文以工作辊和支持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均匀化和前张力分布均匀化为目标,优化设计了新的工作辊及支持辊辊形。理论计算和现场应用表明,优化后新辊形使辊间接触压力分布趋于均匀,平整机工作辊“W”形磨损得到缓解,单辊过钢量与板形质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某厂镀锡板连退机组双机架HCM平整机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结合有限元仿真和现场实验,对硬质薄规格镀锡板的平整轧制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硬质薄规格镀锡板平整时轧制力偏大、实际延伸率达不到设定目标延伸率以及实物板形质量较差的原因,确定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技术思路.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辊形设计方法和软件,研制了新的中间辊端部辊形.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中间辊端部辊形能够有效地减轻压靠、稳定实现设定的目标延伸率且实际平整轧制力降低10%~20%,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正常平整轧制力下使实际延伸率增加0.1%~0.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