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微波辐射下,以壳聚糖为原料,研究了碱用量、氯乙酸用量、反应温度和微波加热时间四个因素对羧甲基壳聚糖制备的影响。并将其用于对废水中Cu2+的吸附,考察了不同pH,羧甲基壳聚糖的用量,振荡时间及溶液中Cu2+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羧甲基壳聚糖的工艺条件为1.0g壳聚糖,6.0mL30%氢氧化钠溶液,1.4g氯乙酸,反应θ为50℃,微波加热t为20 min。当溶液pH为5.45,羧甲基壳聚糖投加量为0.03 g,振荡t为1.5 h,Cu2+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在此条件下羧甲基壳聚糖对Cu2+溶液的吸附量为177.83mg/g。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交联壳聚糖吸附剂,并将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u2+,考察了交联剂的用量、溶液中Cu2+初始浓度、pH、温度和时间等对交联壳聚糖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与交联剂的用量比为m(壳聚糖)∶V(甲醛)∶V(戊二醛)=1.5g∶6mL∶4.5mL、溶液pH为6,溶液中Cu2+初始浓度为5mmol/L时吸附效果最佳,且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吸附表现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3.
姜玉梅 《广东化工》2012,39(17):108-109
文章采用共混沉降法制备了蛭石-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并用此复合吸附剂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Cu2+,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pH、Cu2+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实验得出在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25 min、投加量为0.25 g/L、pH为7,用壳聚糖/蛭石质量比为0.06,吸附效果较好,吸附率可达93.75%。  相似文献   

4.
改性硅藻土对水体中Cu~(2+)的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丹  薛丽君 《广州化工》2010,38(12):125-126,136
用氢氧化钠对吉林长白硅藻土进行改性,并研究了改性硅藻土对Cu2+吸附性能,讨论了硅藻土用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后对Cu2+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改性硅藻土对Cu2+的去除率可达80%;p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最主要因素,pH=4.5时吸附效果最佳;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在Cu2+初始浓度为50 mg/L时,硅藻土用量以5 g/L为佳。  相似文献   

5.
曾明敏  秦玉芳 《化学试剂》2012,34(5):460-462
以废弃聚乙烯(PE)塑料与具有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AA)及其盐接枝共聚合成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并将所得高吸水树脂用于溶液中Cu2+的吸附。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树脂去除水溶液中Cu2+的情况,考察了起始pH、树脂用量、金属离子起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u2+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树脂初期吸附速率大,吸附达到平衡时的接触时间为30 min。当溶液pH为7.0,Cu2+初始浓度为25 mg/L,树脂用量在8 g/L时,树脂对Cu2+的去除率可达95.0%以上。  相似文献   

6.
巯基壳聚糖的合成、表征及其对Cu2+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锐  黄进  叶萌  何其庄 《应用化工》2011,40(7):1125-1130
由简单方法合成巯基壳聚糖,通过FTIR、SEM、XPS、DTA-TG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巯基乙酸的羧基分别与壳聚糖的氨基、醇羟基形成酰胺和巯基乙酸甲酯,从而使巯基功能团接枝在壳聚糖表面。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mL,20 mg/L的Cu2+水溶液中,温度为310 K,pH为5,吸附时间为12 min,吸附剂用量为50 mg时,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87%。巯基壳聚糖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可由拟二级反应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氢氧化钠改性的硅藻土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了吸附剂用量、搅拌时间、pH值以及废水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L Cu2+的质量浓度为10.49 mg/L,改性硅藻土投加量为3.5 g,pH值为8.5,吸附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Cu2+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7.93%,出水Cu2+的质量浓度低于0.22 mg/L,达到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微波辐射下制备了壳聚糖/Y分子筛复合材料(CTS/Y),考察了其对Cu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Y分子筛质量分数为6%时CTS/Y对Cu2+吸附量最大;随交联剂用量增大,树脂吸附量先增加后降低;溶液pH为5.2时对Cu2+吸附量最大。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赖坤容  李梦耀  周维博 《应用化工》2010,39(8):1167-1169,1176
对壳聚糖吸附高锰地下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时间、温度、pH值对壳聚糖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含1 mg/L的高锰地下水,吸附条件为:温度40℃,壳聚糖量0.8 g,时间8 h,pH为10时,壳聚糖对其的吸附率为98.78%;壳聚糖对Mn2+的吸附具有Langmu ir吸附特征,分子中的氨基与Mn2+发生了配位作用,吸附机理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吸附量受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魏燕芳 《广州化工》2011,39(1):48-50,69
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树脂,将其用于吸附Cr(Ⅵ),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树脂用量、Cr(Ⅵ)的初始浓度和介质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20 min,最佳吸附pH为6.0,最佳用量为10 mg,Cr(Ⅵ)起始浓度为6 mg/mL,介质对吸附的影响大小顺序:Cu2+〉Na+。重复使用3次,再生性能好。  相似文献   

11.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用壳聚糖、纳米磁粉悬浮液(Fe3O4)和纯菌丝体制备了磁性生物吸附剂,用XRD对该吸附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溶液pH、吸附时间和Cu2 初始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5~5.5,Cu2 初始质量浓度为0.1 g/L,吸附时间为8 h的条件下,它的Cu2 去除率为88.73%,吸附容量为16.530 mg/g.该磁性生物吸附剂经5次重复使用后,对Cu2 去除率仍然达到79%以上,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壳聚糖对酸性大红G的吸附脱色性能.试验了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及溶液pH对酸性大红G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及常温条件下,当壳聚糖用量为6g/L时,对浓度为50mg/L的酸性大红G去除率为98%.  相似文献   

13.
以环硫氯丙烷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合成了巯基胺型树脂(PA树脂)。然后对PA树脂进行氯乙酸化反应,合成了巯基胺型羧酸螯合树脂(PAC树脂),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AC树脂对模拟含Cu2+电镀废水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树脂用量、吸附时间和pH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取25 mL浓度为10 mmol/L的废水溶液,PAC树脂吸附Cu2+的最佳用量为0.40 g/mmol Cu2+,最佳吸附时间为150 min,最佳pH为6~10,最大吸附量和最大吸附率分别达到2.53mmol/g和94.7%。PAC树脂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iu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4.
刘洋  涂宁宇  谢文玉  金仁和 《当代化工》2012,(8):774-775,777
采用均匀设计优化实验方案并确定了油页岩吸附水中 Cu2+的最优条件.设定吸附时间(X1)、初始浓度(X2)、吸附剂投加量(X3)、溶液 pH(X4)和水浴温度(X5)为5个影响因子,通过均匀设计设定了5因素12×6×6×6×3水平的实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油页岩吸附 Cu2+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是 pH、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和吸附温度.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起负作用.极大值回归分析确定吸附的最佳条件为 pH=5.15, Cu2+初始浓度为28.49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28 g,吸附时间为162 min,吸附温度32.5℃.在此条件下,实测 Cu2+的吸附率达99%.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负载膨润土吸附Cu~(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辉  孙伶  邵红 《辽宁化工》2010,39(9):909-911
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利用脱乙酰度90%、浓度为0.5%的壳聚糖溶液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壳聚糖负载膨润土,并应用于含Cu2+模拟废水的处理。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负载土的投加量15 g/L、pH值为8、离心时间为10 min,在此条件下对Cu2+的去除率达到96.50%。并对负载土的吸附行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石棉尾矿酸浸渣对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经过煅烧的石棉尾矿酸浸渣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并用红外光谱和能谱对吸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Cu2+浓度为20mg/L,溶液体积为100 mL,初始pH=4.85,吸附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60 min,石棉尾矿酸浸渣用量为10.0 g/L时,Cu2+去除率为96.5%,溶液中残余Cu2+的浓度为0.7 mg/L,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弱酸性条件(4.85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察了钠基蒙脱土(Na-MMT)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得最佳条件Cu2+浓度为41.4 mg/L时,温度35℃,吸附时间20 min,溶液的pH值为7左右,吸附剂用量为5 g/L,Cu2+去除率达97.3%以上,吸附后水中Cu2+离子含量为1.12 mg/L达到了我国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用正交实验考察了pH、Cu(Ⅱ)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壳聚糖吸附废水中Cu(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壳聚糖吸附Cu(Ⅱ)的影响关系为:pH>Cu(Ⅱ)初始浓度>温度,其最佳组合为pH为7,Cu(Ⅱ)初始浓度5mg·L-1,温度为15℃,Cu(Ⅱ)最高吸附率达98.85%;等温吸附曲线拟合表明,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以表面接枝和表面印迹技术为基础,采用正硅酸乙酯改性的Al2O3为载体,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制备了一种新型Cu2+印迹壳聚糖/Al2O3复合材料(IIP/Al2O3),以傅里叶变换红外表征了IIP/Al2O3,发现Cu2+印迹壳聚糖被有效接枝到Al2O3表面。考察填充柱入口Cu2+质量浓度、柱高、流速和pH值对IIP/Al2O3柱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动态吸附模型,结果表明:当填充柱入口Cu2+质量浓度为100 mg/L、柱高为37.25 mm、流速为1.0 mL/min和pH值为5时,IIP/Al2O3柱穿透吸附量和平衡吸附量分别为4.03和15.68 mg/g,吸附平衡时间为215 min,穿透时间为31 min,吸附行为符合Thomas模型,理论平衡吸附量为15.76 mg/g,Thomas常数为0.342 9×10-3L/(mg·min)。研究IIP/Al2O3柱的选择性分离特性和稳定性,发现IIP/Al2O3柱对Cu2+吸附率远高于竞争离子Ni2+和Zn2+,经5次吸附-洗脱后,穿透吸附量及平衡吸附量仅分别下降5.2%和3.0%。  相似文献   

20.
用过氧化氢改性壳聚糖作为吸附材料,对Pb2+进行吸附性能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二甲酚橙作为显色剂、六亚甲基四胺作为缓冲溶液,在最大吸收峰波长580 nm下测定吸光度并绘制铅离子标准曲线。初步探讨了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时间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Pb2+吸附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吸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工艺:5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110 mg/L的Pb2+溶液、pH值为1、30℃吸附30 min时,40 mg改性壳聚糖用量对Pb2+的吸附率可达45.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