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氧化还原体系合成羟乙基纤维素-丙烯酰胺( HEC-AM)接枝聚合物,利用旋转黏度计对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增黏性、耐热性、耐盐性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聚合物质量分数(W)范围内,HEC-AM的增黏性要高于纯的聚丙烯酰胺( PAM);当W( HEC-AM)大于0.8%后,HEC-AM的黏度增长迅速.在同一温度下,HEC-AM溶液黏度均较PAM溶液高,当温度升至80℃时,HEC-AM的黏度保留率为54.4%,PAM的为28%;在80℃下老化5d后,HEC-AM的黏度保留率为53.3%,PAM为22.7%,HEC-AM比PAM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盐溶液的质量浓度提高,HEC-AM和PAM的黏度均降低,但HEC-AM的耐盐性较PAM好;并且在较高温度下,HEC-AM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两种新型的分别含有以三苯胺为电子给体的偶氮类发色团作为特征活性官能团和3-呋喃甲酸及受保护的马来酰亚胺的可交联型聚合物体系.通过研究表明利用该制备方法,发色团在聚合物中的含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分别达到32.1%(NLO1_P1)和44.4%(NLO1_P2).该聚合物体系以“DielsAlder”[4+2]环加成反应作为其交联特征,具有高温非交联、低温交联的特点,其过程与以往的热交联型聚合物相反,可解决传统电光交联聚合物中存在的热交联对极化效率影响的问题并用热失重分析法(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这一过程.此外DA交联型聚合物,不需要引入额外的助交联剂,克服了传统热交联聚合物分离难的问题,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材料的纯度. 相似文献
3.
4.
纯振动场作用下聚合物粘弹性能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聚合物大分子与其他低分子的比较.指出了聚合物大分子具有独特分子结构、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和长的分子链.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振动场作用下、聚合物大分子的运动情况.提出了聚合物大分子在振动状态下的橡皮筋模型.比较了直接加热与纯振动场作用下两种不同换能方式对聚合物同体材料塑化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纯振动场作用比直接加热更能促进聚合物材料塑化的结论。按照橡皮筋模型的原理.建立了广相应的力学模型。运用偏微分方法对该力学模型讲行求解,找出了振动场对高聚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填料与聚合物基质发生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的能力,是衡量其补强性能的重要指标。决定橡胶材料中补强作用的有四种不同的机理,即流体力学效应、橡胶.填料相互作用、吸留橡胶及填料的网络化。尽管橡胶通过活性填料补强是已普遍公认的现象,但是“补强”这一术语并未得到十分精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填充剂与聚合物基质发生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的能力,是衡量其补强性能的重要指标。决定橡胶材料中补强作用的有4种不同的机理,即流体力学效应、橡胶一填充剂相互作用、吸留橡胶及填充剂的网络化。尽管橡胶通过活性填充剂补强是已普遍公认的现象,但是“补强”这一术语并未得到十分精当的阐释。简而言之,可以说明的是,考虑到胶体球形粒子(流体力学效应)和橡胶吸留造成的影响,补强意味着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和定伸应力的明显提高,远远超过了基于爱因斯坦一高斯和戈尔德理论的预期值。 相似文献
7.
8.
AAM(AA)-天然橡胶接枝聚合物及其粘合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AAM(AA)-天然橡胶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工艺条件对合成产物接枝效率的影响,以红外光谱法考察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并研究了该接枝聚合物的粘合性能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染发类产品的特性,分析染发类用香精和其它香精的区别,调配适合用于染发类产品的日化香精,研究不同香型香精在染发产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接枝共聚物EVA-g-PU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乙烯一酷酸乙烯共聚物(EVA)的皂化产物与聚醚型聚氨酷预聚体(PU)之间的接枝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接枝共聚物EVA-g-PU。用13C-NMR和FTIR对共聚物EVA-g-PU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U预聚体成功接枝在EVA主链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EVA-g-PU接枝聚合物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优于纯EVA。动态力学分析(DMA)表明,EVA-g-PU接枝共聚物的储能模量相对于纯EVA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热失重(TG)分析表明,PU预聚体的加人能有效改善接枝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