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拉东投影法三维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地下地质构造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这就给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时间偏移算法。利用拉东投影变换的原理,将整个三维叠前数据体投影到各方向的径向线上,使各方位角的构造都包含在其中某条或多条径向剖面上。投影完成后,形成一系列独立的二维叠前径向线,然后采用各种标准的二维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来实现各径向线的叠前时间偏移。当各径向剖面偏移完成后,在时间切片上进行反投影,从而最终形成三维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实际应用表明,用本方法进行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可明显提高剖面的信噪比,边界反射很弱,并且资料的中深层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拟真三维投影偏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二步法来实现偏移,但由于三维纵测线或横测线往往不在地质体的真倾角方向上,所以很难实现三维地震数据的正确偏移归位。而真三维地震数据偏移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机内存及计算量,故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本文介绍一种拟真三维投影偏移方法。该方法的实现过程是,首先利用三维叠加数据体的时间切片进行Radon投影,得到一系列径向剖面;然后对每条径向剖面作Radon正,反变换,得到径向偏移  相似文献   

3.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千米桥潜山勘探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Geo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对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其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在时间偏移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建立时问域地质模型;②用相干反演法与速度转换法相结合,逐层求取层速度,建立深度域层速度模型;③用剩余速度分析与层析成像法迭代修改、优化深度域层速度模型;①选用克希霍夫积分求和法来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相似文献   

4.
三维VSP数据的波动方程偏移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三维VSP地震数据偏移成像大都使用基于射线理论的Kirchhoff积分方法在共炮点道集中进行,因此对地下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复杂构造区适应性差、效率很低。基于三维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观测系统的特殊性,利用地震波场的互易性原理,提出了一种在共接收点道集中进行三维VSP地震数据波动方程偏移成像的方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三维VSP偏移成像的计算效率,而且还适用于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复杂构造区。为了利用时间域偏移成像方法对速度模型的相对不敏感特性,在三维VSP偏移成像中,借助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算法的概念,还提出了一种可以满足时间域速度模型横向变化要求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拓展了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的有效方法。应用研制的基于地表的炮域波动方程FFD混合算法对江汉平原海相、鄂西渝东山地等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地震资料进行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时间偏移剖面相比,其构造层位清楚,断层、断点清晰,取得了明显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处理流程,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方法处理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与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对比可知,剖面品质有较大改善,成像质量得到提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层析成像法波动方程偏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图像处理技术中的投影与重建原理--CT技术,利用二维Fourier变换理论,从标量波动方程出发,推导了一套适用于地震数据处理的投影与重建表达式--CT偏移公式。利用该公式对水平叠加地震剖面作叠后偏移处理,可得到常规偏移地震剖面和压制了干扰波或经过道间内插之后的偏移地震剖面;这种偏移方法适用于信噪比低或具有不等道间距的水平叠加地震剖面的偏移处理,并具有提高信噪比和元"边界反射"效应等优点。文中提供了用该方法对理论地质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在红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和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的对比说明,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剖面上断点清楚,断层清晰,地震波组特征明显,与井的吻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关于深度偏移的几个相关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仅对深度偏移和时间偏移的关系,叠前深度偏移和叠后深度偏移的关系.法向射线与成像射线、射线偏移、相干反演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所有的偏移公式都是在深度域定义的;只有当前层以上所有各层的速度都正确时,修改速度模型使其共成像点道集上同相轴达到平直,方可认为该速度和深度接近于真实值。论述了射线偏移在建立速度一深度模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把时间域层位转化为深度域层位;进一步明确了法向射线与成像射线的概念.利用法向射线可以将叠加时间剖面上层位转换为深度域层位;利用成像射线可以把时间偏移剖面的层位转化为深度域层位;提出了利用相干反演建立初始速度深度模型的优缺点及克服其缺点的办法。只有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才能提高利用深度偏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τ-p变换不仅能够应用于叠前地震剖面的偏移,也能够应用于叠后地震剖面的偏移。本文从F-K域偏移公式出发,系统地导出了叠后地震(时间和伪深度)剖面波动理论的τ-p域偏移公式。τ-p域偏移和F-K域偏移是完全等价的,同属于常规时间偏移方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叠前时间偏移在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昭军  唐建明 《石油物探》2007,46(2):174-180
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和倾斜时差校正等是处理的难点,而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不需要进行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倾斜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处理,就能实现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全空间精确成像。为此,探讨了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的方法原理——根据转换波的特点,在转换波散射旅行时方程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针对转换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利用“三谱”分析技术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原理——通过对共成像点道集的偏移、反正常时差校正处理、交互迭代解释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等,确定最佳的偏移速度场。将该技术应用于XC气田的三维三分量转换波资料处理,处理后的三维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清晰,归位准确,地质形态细致。  相似文献   

12.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肇源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地层倾角较小构造相对不很复杂时,基于零炮检距剖面的叠后时间偏移能获得较满意的偏移效果,但当地层倾角较大构造复杂时,NMO校正叠加剖面不等同于零炮检距剖面,因此,需要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及该方法在大庆肇源南地区的应用效果。通过不同偏移方法的剖面对比说明,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剖面的断面清晰,断点清楚,地层接触关系清晰,陡倾角构造的成像明显好于叠后时间偏移。  相似文献   

13.
在常规处理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时间域成像和叠后偏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提出了一些新的时间域成像技术和叠前偏移方法,CRS(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共反射面元)叠加便是其中的一种。CRS叠加是一种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ZO)剖面而不依赖于速度信息的叠加方法。二维和三维CRS叠加不仅能够改进模拟ZO剖面,提高深层的信噪比,而且给出了可用于反演速度场的多参数剖面。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基于起伏地表的CRS叠加不需要先对原始数据做静校正,而且得到叠加结果后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基准面重建。另外,利用CRS得出的出射角及波前曲率信息可以更好地实现偏移速度建模,这也是今后CRS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资料信噪比较高的地区,采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获得的深度剖面,可较好地反映实际构造形态。但在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山地复杂构造区,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周期长,成像普遍较差,难以满足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发展的需求。两步法地震深度成像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成像方法。第一步在时间域里归位,采用叠后时间偏移或叠前时间偏移,对叠加剖面上的横向畸变现象(回转波、绕射波、断面波及倾斜反射波)进行偏移。第二步在深度域里归位,在偏移时间剖面上,建立有井约束层速度模型,通过变速时深转换,实现纵向归位,纵向上消除受速度"上拉效应"形成的假背斜和假高点,最终获得能真实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的深度剖面。该项技术已在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永安高精度三维地震工区地表复杂,勘探目的层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藏。针对该区地震资料的问题和特点,开展了大量细致的试验分析,总结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首次采用了层析成像静校正处理技术,消除近地表静校正量的影响,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针对多次波干扰和火成岩的影响,采用反Q滤波、拉冬变换及串联反褶积的处理技术消除了多次波、火成岩对有效反射的影响,改善了火成岩附近有效反射的成像效果;使用高精度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分辨率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16.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浅层复杂断块群成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构造破碎,小断块发育,储层埋藏浅(只有50~800 m),地震波纵、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和保护浅层反射信息的处理,包括叠前数据的基础处理,速度模型的建立和偏移参数的确定三个重要环节.通过叠前去噪、高精度静校正、远偏移距拉伸处理、分偏移距能量均衡等得到了高品质的叠前数据体;通过偏移、速度分析,再偏移、再速度分析多次迭代,确定了最佳偏移速度;根据目的层倾角分布情况,选择最佳偏移孔径和偏移倾角参数,提高了成像精度.最终时间偏移成果剖面上断层清楚、信息丰富.通过综合解释,对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断裂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批新圈闭,经钻探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7.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李埠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汉盆地江陵李埠地区地下断层、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利用常规的叠后时间偏移技术很难得到高质量的地下地质信患。因此,针对江汉油田的Inline146、Inline166的地震资料,经GeoDepth软件的常规分析处理,其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较叠后时间偏移有许多优点:断层成像效果好、偏移归位准确、复杂构造成像效果好等。  相似文献   

18.
叠前地震数据优化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由于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是在叠前数据上进行的,因此对数据的质量要求较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数据优化处理技术研究,研究的基础资料是胜利油田渤深6区块的三维地震数据,首先对资料的质量进行了分析一由于是拼接资料,因此存在着能量不均衡、覆盖次数不均匀、坡形不一致以及各类干扰发育等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时间-空间域内分频随机噪声衰减、频率一空间域相干噪声衰减、波形匹配处理和数据拟合三维随机噪声衰减等4种处理方法,分别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在对实际资料进行数据优化处理时,根据资料的特点采用了合适的组合方式,处理后资料的品质得到了较大提高,相干噪声、随机噪声得到了有效衰减,波形一致性得到了恢复,中、深层有效频率和有效能量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