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小煤矿普遍缺少实测地表移动计算参数的现状,根据现有的地表移动计算参数选取方法及开采损害技术鉴定手段,在讨论分析开采损害影响范围的界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方法比较划定开采损害影响范围的鉴定模式,并将此模式应用于村庄开采损害技术鉴定的实践中,为小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涛  孟淑英  肖金榜  赵磊 《中州煤炭》2012,(6):48-49,52
为了准确判断煤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损坏原因,从地表建(构)筑物损害特征、实地测量和预测计算方面,总结了开采损害技术鉴定的一般方法.对某矿区地质采矿条件和地表建筑物实际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采损害技术鉴定不能依靠单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应针对具体地质采矿条件和地表损坏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煤田深部开采的实际需要,对已有理论和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极不充分开采采出宽度和煤柱留设宽度的计算办法,论述了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的基本特征;并以极不充分开采地表沉陷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实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深部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生产实践,提出了适合建筑物深部压煤开采的阶段开采技术,对减小地下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损害程度、有效提高煤炭采出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充填开采是解放建(构)筑物下压煤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充填开采地表移动特征研究及建筑物损害鉴定多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成本高、效率低,只能获得离散点的信息,而DInSAR技术可以监测大范围的地面微小形变。为分析DInSAR技术在上述问题研究中的适用性,现以某矿区充填开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DInSAR技术对11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DInSAR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对充填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DInSAR结果绘制了开采影响边界以及计算临界变形值,对矿区地表村庄进行损害鉴定,依据“三下开采规程”的评定标准,村庄内受采动影响的建(构)筑物均处于Ⅰ级损坏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测量在开采损害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矿井同一区域内越界开采和大间距煤层越界压茬开采等造成地表民房损害,而相关矿井隐瞒各自的开采范围,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下,采用高密度层析成像测量技术查清了相关矿井开采地质条件和开采范围,成功地进行了开采损害鉴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开采损害鉴定中缺乏实测数据,仅靠预计结果划定开采影响边界位置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分布式目标In SAR(DS-InSAR)和概率积分法(PIM)的开采损害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快速同质点选取、特征值分解、分时段累加等方法提取研究区长时序地表形变信息,对概率积分法预计边界进行验证和修正。以153景Sentinel-1A影像为数据源,获取了研究区2016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的地表沉降信息,结合概率积分法,划定了开采影响范围。结果表明:村庄内最大下沉值约为576 mm,煤矿3个工作面的开采对村庄影响较大,开采影响边界位于村庄南部。融合DS-InSAR和PIM的方法划定开采影响边界得到了矿村双方共同认可,为开采损害鉴定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明 《矿山测量》2021,49(3):27-30
通过对山东某矿地表密集建筑物压煤区开采条件及建筑物抗变形能力分析,提出了多个密集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开采方案进行了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并对建筑物损害程度进行了评估,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确定条带开采方案既能够满足地表变形要求,又能够有效保护地面建筑物安全,且经济、生态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以岩层与地表移动预计为基础的特殊开采预计、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和开采损害鉴定等三项工作在概念上的区别和工作性质和方法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开采影响评价与开采损害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以岩层与地表移动预计为基础的特殊开采预计、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和开采损害鉴定等三项工作在概念上的区别和工作性质和方法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唐口煤矿130、230采区的工程地质分析,应用概率积分模型对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进行了预测计算,根据井下煤层开采的实际情况,对地表移动影响预测范围内的建(构)筑物损害进行了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