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何限制油脂反式脂肪酸含量和摄入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左青 《中国油脂》2004,29(7):67-70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如引发冠心病、导致乳腺癌、影响必需脂肪酸的消化吸收等.反式脂肪酸存在于精炼油脂和氢化油脂中,为了减少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应采用合适的设备、并控制油脂精炼过程中的脱臭条件,对于氢化油脂还需要控制氢化条件、选择合适的氢化油原料.通过低温、短时间的脱臭可以使精炼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降到最低.另外,建议我国有关食品立法部门规定对反式脂肪酸加以标识,以正确引导消费.  相似文献   

2.
反式脂肪酸的产生及降低措施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武丽荣 《中国油脂》2005,30(3):42-44
反式脂肪酸能增加患心脏病、冠心病、乳腺癌的几率,同时还有抑制幼儿生长发育的负面作用.对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各国的限制性规定,以及油脂加工过程中采用何种措施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了论述.通过降低油脂脱臭温度和时间,选用填料脱臭塔可有效降低油脂脱臭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通过控制油脂氢化反应条件,选择Pt作催化剂或选择超临界流体反应器可降低油脂部分氢化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另外,通过基因改良生产多不饱和脂肪含量低的油料,或采用交酯化反应也可生产低或零反式脂肪酸含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降低大豆油精炼过程反式脂肪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精炼过程对大豆油反式脂肪酸含量变化,发现在碱炼、脱色工段反式脂肪酸含量没明显变化,而在脱臭工段反式脂肪酸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精炼时脱臭是产生反式脂肪酸主要阶段;同时比较脱臭温度,脱臭塔结构,脱臭时间对大豆油反式脂肪酸形成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工业化降低大豆油反式脂肪酸可行性工艺。  相似文献   

4.
植物食用油脂的一般精炼方法,在脱胶、脱酸和脱色工序中对精炼产品的组成并不产生不良的影响。然而在脱臭过程中依赖于时间和温度却产生微量的二聚甘油脂和反式脂肪酸。在一般操作条件下,其量都很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现,环境中有害物质对油料种子的污染是逐步增加的,其中只有少量的一部分能被一般的精炼方法所去除。脱酸和脱色可以除去有毒的重金属;脱臭可除去绝大部分的农药残留。酯交换这种在大范围内改变食用油脂使用价值的方法,改变了脂肪酸在甘油三酸酯上的分布状况。在油脂硬化上,通过氢化使脂肪酸转变成熔点较高的脂肪酸,氢化反应伴随产生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其程度随反应条件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洁艳 《中国油脂》2021,46(6):25-27
研究精炼加工过程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趋势,考察精炼工艺对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式脂肪酸主要在精炼的脱臭工段产生;脱臭温度在210~230 ℃,脱臭时间60 min时,生成的反式脂肪酸主要为C18∶ 2t,脱臭温度升高到250 ℃时,有C18∶ 3t生成;脱臭温度越高,脱臭时间越长,反式脂肪酸含量越高;在脱臭温度210~230 ℃、脱臭时间100 min条件下得到的成品玉米油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0.3%,且质量指标满足国标一级玉米油要求。  相似文献   

6.
油脂氢化过程中反式脂肪酸形成及降低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对油脂氢化过程中反式脂肪酸形成及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措施进行论述。通过控制氢化操作条件,选择贵金属催化剂,加入添加剂,选择超临界流体氢化和电化学氢化反应器等均能减少油脂氢化过程中反式脂肪酸形成。  相似文献   

7.
以氢化大豆油和反刍动物脂质为研究对象,采用Folch法提取油脂,氨丙基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分离出油脂中的甘油三酯和磷脂,利用Sn-1,3专一性脂肪酶作用甘油三酯得到Sn-2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磷脂酶A2作用磷脂得到游离脂肪酸和Sn-1溶血磷脂,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2种不同来源油脂反式脂肪酸在甘油三酯和磷脂中的含量和位置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反式脂肪酸占氢化大豆油甘油三酯总脂肪酸的41.466%,占反刍动物油脂甘油三酯总脂肪酸的2.451%~3.179%。反式脂肪酸在氢化大豆油甘油三酯中主要分布在Sn-2位,而在反刍动物油脂甘油三酯中主要分布在Sn-1,3位,在反刍动物油脂磷脂中则易分布在Sn-1上。不同来源的反式脂肪酸的膳食摄入量及其在甘油三酯中的位置分布不同,可能是导致不同来源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影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油脂氢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TFA),其对人体健康具有诸多负面影响,故在油脂氢化过程中,应最大限度降低氢化油脂中TFA的含量。本文重点对油脂氢化的各种技术进行综述,进一步阐明油脂氢化的原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油脂脱臭是油脂精炼工艺中影响成品油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植物油精炼过程中能够产生反式脂肪酸的主要工序,项目应用新型材料波纹板作为填料,采用降膜逆流传热,增加传热比表面积,提高传热效率,改善脱臭塔内部结构,研究设计出新型高效节能脱臭器和技术工艺,大幅降低油脂在精炼脱臭过程中的反式脂肪酸生成量,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为0.18%,脱臭效果好,为开发绿色、安全、营养的植物油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反式脂肪酸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杜宣利 《中国油脂》2004,29(7):64-67
油脂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氢、长时间高温等引起脂肪酸结构变化,顺式脂肪酸转变为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易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长时间高温脱臭后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将增加4%~6%,最高达8%~9%.建议从改进油脂生产的脱臭工艺与设备及日常生活中减少油炸食品、洋快餐食品摄入等入手,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反式脂肪酸的定义、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详细介绍了红外光谱法、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并从氢化技术、油脂精炼技术、交酯化反应及基因改良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减少油脂加工中反式脂肪酸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食用油热加工过程中由其不饱和脂肪酸异构化产生的反式脂肪酸 (TFAs) 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有效控制TFAs的形成,对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前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是油脂不完全氢化形成TFAs机理研究,而无需催化剂条件下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热致异构化机理和氢化机理完全不同。而近年来油脂热处理过程中关注最多的顺反异构主要集中在C=C上的异构现象,因此,本文将着重总结不饱和脂肪酸自动氧化形成反式脂肪酸机理,旨在为为高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形成抑制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油脂加工减控反式脂肪酸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介反式脂肪酸性质、来源、分类、对人体健康主要危害及世界各国管理规定,分析油脂加工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生成机理、途径及影响其生成工艺技术参数,重点综述阻断或减少油脂加工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生成途径与方法,并提出减控反式脂肪酸生成技术研究、反式脂肪酸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监督管理措施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条件下油脂氢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反式脂肪酸带来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将会引发心血管等多种疾病,而油脂氢化过程是产生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之一;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油脂氢化可大大减少反式脂肪酸形成,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该文主要介绍超临界流体特性及其在油脂氢化工艺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显示膳食中过高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的含量,引起各种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氢化油脂。为消除或减少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通过工艺的改进,特别是改进氢化技术以及使用酯交换技术,是目前的主要方法。本文总结了加工零/低反式脂肪酸人造塑性油脂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品种食用油和煎炸食品对反式脂肪酸形成的影响,本文使用5种食用油(葵花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在一定温度下炸制14批次油条,又依次使用大豆油炸制豆腐、油条和鸡腿,对2种情况下产生的煎炸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炸油条过程中,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均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油脂氢化是油脂工业重要的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油脂的结构和组成发生改变,在部分氢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反式脂肪酸.鉴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目前关于催化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控制反式脂肪酸的生成量方面.就各种催化剂对食用油氢化反应的异构化影响进行讨论,重点介绍食品工业中使用的镍及其他诸如铜、金和铂族金属等非均相催化剂对反式脂肪酸生成量的影响,对非均相催化剂及与催化剂相关的载体、处理方法等诸种因素对顺式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8.
反式脂肪酸安全问题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反式脂肪酸安全问题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从氢化油、植物黄油等产品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出发,释义了反式脂肪酸,阐述了反式脂肪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初步评估了我国民众反式脂肪酸摄入情况,旨在开展对反式脂肪酸安全问题的科学理性讨论,普及和提高公众对反式脂肪酸问题的科学理性认识,指导食品消费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