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储层中的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愈来愈大。必须系统地理清储层的非均质体系,深入研究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等更深层次的非均质问题。指出层次分析法是研究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的基本方法,它将沉积旋回和层序地层研究、沉积体系和相分析、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流动单元分类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纳为一体。并提出了以Miall的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及露头地质建模为核心的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思路。认为流动单元的划分也是储层非均质体系研究的一部分,它必须建立在结构单元划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断块油气田非均质储层流动单元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王27断块为例,提出断块油气田非均质储层流动单元评价方法。通过单砂层对比揭示砂体平面展布特征,再结合断层封闭性分析及砂体构型分析,划分单个流动单元(连通体);对储层产能敏感的储层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单井流动单元分为E、G、M和P共4类,并建立流动单元展布模型。研究表明,断层、沉积相及砂体内部结构控制着流动单元的边界,流动单元优劣受控于沉积、构造及储层流体性质。这一研究对于优化油田开发调整方案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集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因素的综合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和层间矛盾突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应从多方面考虑。通过主因子分析优选出符合工区实际的5个地层参数作为主控参数,采用综合聚类分析方法,对目的层阜宁组一段的流动单元进行研究,将阜宁组一段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在流动单元划分及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总结流动单元分布规律。分析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关系,指出Ⅱ、Ⅲ类流动单元分布区具有较好的剩余油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确定性建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大庆油田萨、葡、高油层非均质、多层砂岩储层沉积特征及其进入油田开发后期信息资料特点。提出了基于密井网资料条件下,以沉积学为指导,综合动、静态资料建立确定性模型的思路。基于层次建模分析的思想,将前缘相储层划分为层段结构模型、单砂层模型、单砂体模型和孔隙结构模型4个描述层次。以前缘相储层单砂层模型为例,论述了建模方法、步骤。论文同时阐述了这种确定性建模方法的适用条件,指出目前的确定性建模中具有不确定性,并受到研究效率的制约,对其应用要适度。  相似文献   

5.
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东沙三段中亚段油藏是我国典型的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储层以砂层薄、粒度细、非均质性显著为特征。油田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明显,储层物性及注水效果差。为此,开展了细致的微观非均质研究,指出主力产层呈大孔较粗喉及中孔、中细喉型孔隙结构;大多数储层为中小孔、细喉型孔隙结构,表面积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另外,还首次进行了净覆压对储层性质的影响和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研究,建立了净覆压与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模型,阐述了高压低渗透油藏驱油规律;指出储集岩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增加注入压力与注入水推进速度对降低剩余油饱和度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五号桩油田桩39井区沙三上段断块油藏为例,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分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地质特点,开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进行应用研究。根据储层流动带指标将研究区沙三上段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建立了储层流动单元的二维及三维分布模型,并对流动单元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和产能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研究,认为沙四段第二砂层组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弱,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改进了研究区断裂体系分布图及注采单元分布图,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储层流动单元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对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但终究未有统一的结论,而对储层流动单元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在简要分析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和层次结构的基础上,较详细分析了储层流动单元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这些成因和影响因素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其它影响因素,并指出这些成因和影响因素与储层流动单元的关系,这些分析深化了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储层流动单元及其在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为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提供了有效手段,是提高油藏描述精度、确定剩余油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方法,评述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指出储层流动单元在油田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方法   总被引:97,自引:9,他引:88  
赵翰卿 《石油学报》2000,21(4):109-113
概括地论述了大庆油田应用现代沉积和露头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思想和自创的模式预侧描述法,成功地研制出依据油田密井网测井资料和大型河流—三角洲特有的沉积规律与模式,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逐级解剖砂体几何形态和内部建筑结构,精细地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系统描述储层宏观非均质体系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将整套储层划分为岩相段、单一旋回层(或单砂层)、沉积微相(或相对均质单元)、单砂体、建筑结构单元、层内非均质等6个描述层次,并对砂体井间连续性、几何形态与边界位置、厚度与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采用模式化预测性描述,较好地解决了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描述和井间砂体预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应用储层层次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储层连通性的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利用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解释物性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古岩溶气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共划分出了3类流动单元,得出了每一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从而进行全区气井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每个连通体的内部各类流动单元分布也比较复杂,既存在纵向上的递变,也存在横向上的递变;平面上在每个连通体的中部厚度大,连通好,边部厚度小,连通差;储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化了影响储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对于气田的大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了能更高效地开发苏里格气田,必须对储层内部结构等因素深入研究,表征它们的性质及对气体渗流的影响,因此从流动单元的角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体渗流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可行的。文章在渗流屏障分析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利用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解释物性资料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下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共划分了3类流动单元,得出了每一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从而进行全区气井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物性和储集能力都较好的流动单元大部分位于心滩沉积微相中部,部分分布于心滩微相顶底部;河道沉积是控制物性较好流动单元的主要沉积微相之一。储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化了影响储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通过流动单元的研究可以预测剩余油的可能分布。  相似文献   

13.
箕状断陷湖盆缓坡带勘探方法研究--以陈家庄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勘探实践证实,缓坡带可形成类型多样、规模较大的油气藏。以陈家庄地区为例,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陈家庄凸起北部缓坡带的构造、沉积、油气藏特点进行典型解剖,建立了以石油地质综合分析为基础,以三维可视化、储层预测技术为手段的缓坡带勘探方法,指出古地貌沟谷内馆下段河道砂体及构造坡折带沙三段低位扇砂体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单元,建立了缓坡带构造、沉积及成藏模式,提高了该地区的勘探效益,同时指导了济阳坳陷其它地区的勘探。  相似文献   

14.
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 ,系统研究了形成流动单元的控制因素 ,提出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识别、分类及评价方法 ,建立了流动单元模型。引用活度函数及层内差异等 6种数学方法在单井中识别流动单元 ,应用地震属性分析等 5种方法在剖面上识别流动单元。提出了流动单元定量分类评价方法 ,把孤东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层划分为 3种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 ,它们各自具有相应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得到确定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函数 ,建立起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判别标准。把流动单元与剩余油的研究紧密结合 ,研究剩余油在不同流动单元以及同一流动单元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 ,揭示了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内在联系。预测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集层参数空间变化及剩余油的分布 ,指出不同流动单元的开采潜力 ,有效地指导了油田开发。参 5(窦之林摘 )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东部气田是我国陆上第四大气田,地质储量丰富。产层属于第四系,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成岩作用弱,胶结疏松。储层以粒间孔隙为主,物性属于高孔中渗的储集特征。目前气田面临严重出砂,从而气藏的产能受到限制。文章从储层特征和开发工艺技术分析入手,结合室内实验,得出了疏松砂岩出砂的砂粒中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颗粒:①渗流砂出砂,含量为3%-4%,任何措施都不可避免的砂粒;②弱胶结附着的颗粒出砂,主要粒径为<37μm,由于工作液与储层流体、矿物不配伍而导致形成;③储层骨架颗粒破坏型出砂,主要是施工工艺参数不合理形成的;④砂穴崩落型出砂,综合因素引起的质变。根据不同砂粒的出砂机理不同,文章给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的地层格架是油田开发小尺度流动单元的必要条件。鉴于目前在储层单元划分上术语使用多而乱的现状,应当建立储层单元术语系统,建议使用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砂层等术语,以便于成果的交流与比较。储层单元分级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问题。高分辨率地层学和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处于储层地质学研究的前沿,以这2个学科的划分意见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储层单元分级方案,即巨旋回级、超长旋回级、长期旋回级、中期旋回级、短期旋回级、超短期旋回级、复合成因砂体级、单一成因砂体级、纹层组系级、纹层组级和纹层级。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吐孜洛克气田因钻井资料稀少,应用大量丰富的地表露头信息,开展上第三系吉迪克组砂泥岩段储集砂体预测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在野外开展沉积微相分析及建立砂层组、储集层段规模两种不同尺度的原型模型,并运用储集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法对砂体的类型、组合、规模及隔、夹层特征进行精细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原型模型提供的砂体几何形态、结构特征等参数,结合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条件模拟方法开展了吐孜洛克气田吉迪克组砂泥岩段井间储集砂体预测,研究表明,砂体以滨湖砂坝沉积为主,多呈板状,少量呈楔状或透镜状;砂体集中段砂体厚度较薄,见复合式向上“变粗”型,单向式向上“变粗”型,韵律型等三种类型的复合砂体;砂体垂向上连通性较差,侧向连续性好,纵向上以第一、第二亚段为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段。  相似文献   

18.
喇嘛甸油田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喇嘛甸油田的储层描述过程中引入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并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将流动单元作为储层描述的基本单位,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围绕复合型河道砂体内部的单砂体以及流动单元三维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进行了具体探索,提出了一套流动单元综合分析技术,在油田开发应用中见到了明显效果,较好地满足啊目前生产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