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良贵 《机械工人(热加工)》1994,(5):17-18
NH35q钢是由武汉钢铁公司、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和钢铁研究总院共同开发研制的焊接结构用耐大气腐蚀钢(简称耐候钢),其屈服强度为345MPa。它是日前国内研制的强度级别较高的耐候钢。该钢采用加入少量的Cu、Cr、Ni和V等元素,使其在金属基体表面上形成保护层,以提高其耐候性能。该钢相当于美国cortenB耐候钢。NH35q钢可应用于桥梁、铁塔、建筑、车辆和工程机械等各类耐大气腐蚀的钢结构。 相似文献
2.
在汽车零部件规模化生产中,摩擦焊技术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搅拌摩擦焊技术(Friction Stir Welding简称FSW)被誉为“继激光焊后最为革命性的连接技术”,以熔焊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将对连接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推动。 相似文献
3.
4.
镁合金焊接技术的现状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镁合金常用焊接方法、工艺特点及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搅拌摩擦焊接技术的原理、工艺及设备。对搅拌摩擦焊在镁合金中的应用作了比较详尽的总结,展望了镁合金焊接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铝及铝合金焊接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了TIG、MIG、PAW不同焊接方法焊接铝及其合金时的优缺点。通过搅拌摩擦焊及变极性焊接两种焊接工艺的介绍,结合本企业产品,对两种焊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7,(5):152-155
装甲钢属于高强度特种钢,因其强度高、硬度好的特性被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但焊接时容易因为工艺操作不当而产生缺陷。如何避免裂纹、变形的产生成为装甲钢焊接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复合热源搅拌摩擦焊进行焊接,运用有限元技术,参数化编程语言,对装甲钢的电弧热源与搅拌摩擦复合焊接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时间点的焊接温度场。结果表明,预热电流为30 A,电压为20 V,焊速50 mm/min,预热温度200℃的工艺参数更适合该钢的焊接。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AZ31镁合金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文章分别研究了无纳米SiC-1道次、添加纳米SiC-1道次和SiC-4道次的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拉伸试验机分析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接头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EDS和XRD分析了接头的腐蚀形貌、元素成分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无缺陷;接头焊核区组织为均匀的等轴状晶粒,焊接道次的增加可有效改善SiC颗粒的分布情况,异质形核位点的存在起到了晶粒细化的作用,提高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在3.5%NaCl溶液腐蚀试验中,含SiC颗粒的接头耐腐蚀性能提升,其中SiC-4道次的接头耐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一种用于搅拌摩擦焊厚板焊接的新型搅拌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厚板在搅拌摩擦焊接时下层金属焊接温度偏低、金属流动不畅、容易产生组织疏松或空洞,而上层金属因温度过高、流体压力过大而产生溢出和飞边等典型厚板焊接问题,从优化搅拌头结构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一种新型厚板焊接强力搅拌头。在焊接20mm高强度铝合金的实验中有效地消除飞边和空洞缺陷,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608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根部缺陷的微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不同焊接速度(200,300,600mm·min~(-1))下6082-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接头根部的缺陷进行分析,确定了根部缺陷的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当焊接速度为200mm·min~(-1)时,接头根部接合面实现了良好的固相连接,其根部缺陷主要为S线缺陷;当焊接速度为300mm·min~(-1)时,接头根部缺陷主要为以不连续微裂纹形式存在的弱结合缺陷;当焊接速度为600mm·min~(-1)时,接头根部缺陷主要为呈连续微裂纹形态的未焊透缺陷,在未焊透缺陷向焊核区方向存在呈现不连续微裂纹形式的弱结合缺陷。 相似文献
11.
将电弧超声引入堆焊和热喷涂工艺,进行常规堆焊、等离子喷涂和引入电弧超声技术的对比试验,比较其堆焊层的金相组织、硬度、抗弯性能、冲击韧度和热障涂层的孔隙率、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电弧超声的加入能够细化堆焊接头的熔合区组织,降低脆硬倾向,改善堆焊接头的抗弯性能和冲击韧性;由于超声波的空化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电弧超声改善了喷涂过程的雾化效果,减小了熔滴的颗粒度和涂层中弥散气孔的尺寸,提高了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试验结果显示了电弧超声技术在堆焊和热喷涂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4.
15.
16.
17.
18.
阐述了大型风机叶片在压力机、模具加工等设备规格不够大的情况下的一种分段制造方法,探索了分段压型后的叶片如何拼焊起来,以及其拼焊工装的设计及其加工制造,成功解决了大型叶片分段拼焊制造的技术难题,为设备规格有限的企业制造大型风机叶轮在工艺方面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