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分子絮凝剂对泥沙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泥沙架桥絮凝沉降实验与电镜实验研究表明,絮体结构具有分形特性。文章讨论了高分子絮凝剂的架桥絮凝机理以及高分子所带电荷种类、高分子的分子量、投加剂量与浓度对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并用表征絮体结构分形特性的参数“分维D”定量分析了这种影响规律。同时,对比了相同含沙量下无机混凝剂絮体与高分子架桥絮体结构达最佳时的分形特征及所需的混凝控制指标Gt值。  相似文献   

2.
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具有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分形体。但传统的絮凝理论并未考虑絮体的分形结构,因而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主要介绍了引入分形理论后,絮凝形态学和絮凝动力学的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絮体分形结构与其粒径、强度、密度、沉降速度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形理论对Smoluchowski方程、传统絮体生长模式理论的改进。此外,本文同时指出分形学与絮凝理论的结合在很多方面尚未总结出系统的普适规律,尤其是非线性絮凝动力学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无机悬浮颗粒的混凝特性和絮凝体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絮凝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无机悬浮颗粒体系的最佳混凝pH值在7~8之间,在低投药量时,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是主要的混凝机理,在高投药量条件下,则是卷扫絮凝起主导作用.絮凝体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都随搅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在pH=7和以硫酸铝作为混凝剂的条件下,形成的絮凝体最大粒径为0.3mm,对应的分形维数在1.78左右.随着投药量的增大,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变化较小,但絮凝体平均粒径显著增加;当投药量过高时,网扫絮凝作用下的絮体结构松散,抗剪切能力差,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4.
絮凝体分形维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微污染源水的流量、絮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影响,用聚合氯化铝(PAC)做絮凝试验,观察絮凝体的电镜照片并计算了絮凝体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当流量从低于设计流量的25.00%逐渐增加到超过25.00%时,絮凝体的分形维数数值增大了22.30%;絮凝剂投加量最佳时分形维数最大,投加量不足时分形维数的数值下降17.06%~33.15%,投加量过量时分形维数的数值下降22.65%~35.63%;实验表明絮凝体的分形维数与絮凝条件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混凝投药系统优化设计的主控参量之一。  相似文献   

5.
颗粒聚集形成絮体是水处理混凝过程中的中心现象,絮体的结构、行为和性能与混凝效果密切相关。计算机模拟为研究颗粒聚集过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而分形理论则提供了新的理论观念。本文对絮体的分形结构模型、絮体成长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和模拟结果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以期推动此项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分形理论评价超塑化剂对水泥絮凝结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超塑化剂掺量情况下的水泥絮凝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分形理论对各絮凝形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絮凝颗粒为组成水泥浆体的基本单元;超塑化剂的加入可以有效破坏水泥絮凝结构;在最佳掺量范围内,随掺量增加,水泥絮凝结构的平面分形维数增大.  相似文献   

7.
沈业青  邓敏 《硅酸盐学报》2012,40(12):1699-1702
采用毛细吸水的方法可重复制备压实水泥水化硬化体;测量了用以表征水泥水化程度的化学收缩;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获得了水化硅酸钙纳米凝胶颗粒的堆积结构分形维数;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制备的水泥硬化体分形结构。结果表明:密封养护的水泥硬化体10 d龄期水化程度与饱水养护的水泥硬化体相同;而饱水养护的水泥硬化体10 d龄期时其纳米凝胶结构的分形维数明显低于密封养护的水泥硬化体。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可探测到密封养护的水泥硬化体由于水化产生的自干燥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纳米凝胶颗粒紧密堆积,该技术为水泥基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微观机制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含有水溶性有机微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6NTU高岭土悬浊液中,投加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与聚合铝PAC进行动态混凝试验与静沉试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与PAC对含水溶性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絮体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具有分形特征.参数"分维D"可用于定量表征分形絮凝体的形态学特性与分形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絮凝体生长模式从开放的分枝状DLCA结构逐步向密实的RLCA构型演变.分形结构的不断演变引起絮体内部渗透性变化,絮体沉降性能逐步改善,分维值升高;SDS的存在对絮凝初PAC的混凝起阻碍作用,纳米SiO2能使颗粒生长的速度加快.纳米SiO2有助于有机物的去除,但对无机杂质的去除效果不如PAC;以纳米SiO2为助凝剂,能促使PAC絮体有效质量密度增加,使PAC对SDS的去除率提高,分维值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处理微污染水,考察了PAC与PDMDAAC质量比、PACPDMDAAC投加量对浊度和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絮凝度测定仪(PDA)在线监测絮凝过程,分析了不同pH、不同搅拌条件下的FI指数、分形维数的絮凝特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AC与PDMDAAC的最佳质量比为5∶1,PAC-PDMDAAC最佳投加量为30 mg/L,最佳pH为5.0。当快搅强度为100 r/min时,FI曲线的平衡值最大,絮凝效果最佳;当快搅时间为1 min时,分形维数随快搅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快搅时间分别增加至2 min和3 min时,分形维数随快搅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命名为C4-3,对其絮凝活性及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4-3的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在絮凝剂投加量为1 mL·(100mL)、1%CaCl2助凝剂投加量为1~6 mL、pH值为8.0~11.0的絮凝条件下,C4-3对1~7 g·L-1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废水...  相似文献   

11.
絮凝—电解法处理麻黄素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探讨了用絮凝-电解法联用处理麻黄素废水,研究了絮凝剂种类,用量,体系PH值及电极材料,槽电压对处理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用絮凝-电解法联用处理麻黄素废水可使其透光度达995以上,COD下降95%。  相似文献   

12.
机械搅拌用于水处理中混凝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械搅拌用于水处理中混凝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 0 .75 m× 0 .75 m× 1 m方形搅拌槽中 ,利用配制的两种污水 ,以 Al2 ( SO4 ) 3· 1 8H2 O为絮凝剂 ,采用三种不同直径的轴流式 CBY型搅拌桨 ,分别得出适用于快速混合过程及絮凝过程的机械搅拌操作参数 :( 1 )对于快速混合过程 ,搅拌桨直径增加 ,絮凝剂混匀所需输入功率增大 ;( 2 )对于三级絮凝过程 ,三级絮凝搅拌桨叶端线速度之比为3∶ 2∶ 1 ,第一级叶端线速度的适宜范围为 :1 .5~ 1 .8m/s;输入功率相同时 ,不同直径搅拌桨的絮凝效果相当 ;对于 CBY型搅拌桨 ,离底距离对絮凝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针对陕西渭河化肥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水质运行条件而进行的大量试验和实践工作,讨论并确定了在高pH值条件下以氯为杀生主剂,异噻唑啉酮,稳定性二氧化氯、1227为杀生辅剂的微生物控制方案,并对方案的操作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舰船维修中使用高压水除锈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及研制相应的设备和配套涂料的构想及技术指标。指出高压水磨料射流除锈技术将极大地提高舰船维修除锈质量,从而延长涂层防腐期效和舰船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水溶性高聚物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严瑞宣 《涂料工业》1999,29(4):31-36
综述了国内外水溶性高聚物的生产和市场。主要介绍了水溶性高聚物在涂料成膜物和涂料用助剂中的应用。着重探讨了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有机颜料表面处理、水溶性涂料及特种涂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石英砂滤料的改性研究改变原滤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提高滤料吸附能力和截污能力,强化对中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分别试验了对石英砂进行铝盐和铁盐方法的改性,过对比了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过滤试验改性石英砂和未改性石英砂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性砂对COD和浊度的吸附效果较之未改性前均有明显提高,COD去除率由5%提高到20%~30%,浊度的去除率由37%提高到55%~65%,动态试验与静态试验结果一致,去除率也均有提高;不同金属氧化物的改性砂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碳钢在高温高纯水中的腐蚀机理,推导了碳钢在高温高纯水中的腐蚀与成膜规律。并用失重法等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的存在。本文还应用表面测试技术,研究了碳钢表面膜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对了解碳钢——水热管的内部腐蚀规律、制定解决碳钢——水热管相容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章晨晖 《大氮肥》1997,20(4):270-273
以CO变换的物热衡算、变换各段出口平衡温距和CO平衡浓度的计算结果以及各有关的影响因素为依据,分析和论证大化肥高硫水煤浆制氨中变串低变操作压力的高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