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舰艇雷达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雷达隐身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提出将舰艇反雷达隐身技术与舰载电子战系统结合使用来提高舰艇隐蔽和生存能力 ,探讨了舰艇反雷达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雷达隐身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提出了将舰艇反雷达隐身技术与舰载电子战系统结合使用来提高舰艇隐蔽力和生存力。探讨了舰艇反雷达隐身技术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雷达隐身的原理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将舰艇反雷隐身技术与舰载电子战系统结合使用来提高舰艇隐蔽力和生存力。探讨了舰艇反雷达稳身技术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水面舰艇雷达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面舰艇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了舰艇雷达截面(RCS)减缩的技术途径,如外形隐身技术和雷达吸波材料隐身技术等,并对水面舰艇隐身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舰艇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振宁 《舰船电子对抗》2000,(2):19-23,封三
对舰艇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光电隐身、声隐身和磁特性隐身等隐身技术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国外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红外与雷达复合隐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意红  吕绪良  胡江华 《红外》2007,28(7):33-36
本文从材料的角度分析了红外隐身和雷达隐身各自需要的条件,指出在采用分层涂覆法时,红外与雷达复合隐身的技术关键是在满足红外隐身层目标低发射率的同时,能让雷达波顺利穿透该层,使雷达波进入雷达隐身层而被有效耗散.最后介绍了用掺杂半导体材料和纳米材料实现红外与雷达复合隐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电磁超表面能够利用散射调控和电磁波吸收2种主要机理进行隐身是隐身技术中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技术途径。对电磁超表面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超表面散射调控机理进行隐身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介绍了相位梯度超表面、编码超表面和超表面隐身套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基于吸波机理的超表面隐身技术研究进展,包括完美吸波结构、多频带吸波结构、宽频带吸波结构、宽角域吸波结构;再次介绍了超表面雷达隐身与其他功能的复合设计研究,包括超表面隐身强度复合设计、超表面吸波透波散射一体化、雷达红外兼容隐身等内容;最后总结了一些超表面在隐身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红外隐身涂层的制备及其与雷达吸波涂料的兼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层涂覆的方法制备了雷达.红外隐身兼容涂层,研究了红外隐身涂层的填料种类、含量以及涂层厚度对雷达隐身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条件得到对雷达吸波性能影响最小的红外隐身涂层.实验结果表明,用双层涂覆的方法,以特殊形态片状微米级铝粉作为顶层红外隐身涂层的填料,填充量为40%,且涂层厚度达到20μm时,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可达0.15左右,其对底层雷达吸波层吸波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以雷达方程为基础,介绍了雷达隐身原理,分析了雷达隐身技术,讨论了雷达隐身的技术途径;与此同时,分析了雷达隐身技术的局限性,由局限性入手介绍雷达反隐身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先进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隐身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雷达吸波材料隐身技术在6 GHz以上微波频段内有较好的隐身效果,而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低频(6 GHz以下)更易于实现.基于此,文中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和等离子体技术复合,利用同轴网格辉光放电产生等离子体与雷达吸波材料相结合,并进行了隐身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隐身效果优于单一隐身技术的隐身效果,且通过调节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等参数,易于实现隐身效果的控制.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为等离子体和雷达吸波材料复合隐身技术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专栏文章旨在从雷达、隐身、精确制导、舰船、汽车等几大系统研制角度,提炼出十大电磁计算问题,并略述每个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目标,为思考电磁计算未来发展方向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电子对抗新途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未来战争中获得主动权,各国都非常重视飞行器在隐身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等离子体属于一种新颖隐身技术,它是实现雷达隐身的一种新途径,是雷达隐身技术的最新发展。论述了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了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反射、吸收衰减与等离子体碰撞频率、电磁波频率的关系,并对实现等离子体隐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等离子体对雷达波隐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敌方隐身目标的威胁、P 波段反隐身的基本原理及该频段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快速多极子技术的全波数值仿真方法在隐身目标散射特性精确求解中的独特作用;阐释了基于快速多极子技术的全波数值仿真方案实施的矩量法原理、快速多极子技术、预处理算法及高效迭代求解技术,通过与标准体的测量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案的可靠性及精度;利用文中提出的仿真框架对几种典型的隐身目标进行数值仿真,讨论了隐身目标在P 波段的电磁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对抗隐身进攻兵器的光电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低可见性技术或隐身技术制造的进攻兵器是21世纪防空系统重点对抗的主要目标威胁。隐身兵器并非不可探测,采用常规的长波低频雷达可以探测低可见性目标,采用激光雷达、光电探测和雷达组网等均具有探测隐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从外形技术、有源隐身、天线隐身、雷达吸波材料、等离子体、RCS测量以及红外特征信号控制7个方面阐述现代隐身技术的发展。其中,外形技术是目前隐身技术中最为有效的技术途径之一;雷达吸波材料是实用且具有潜力的隐身技术之一;等离子体技术则是控制目标RCS指标的一种新兴技术,其核心关键问题是如何产生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16.
在满足机载设备气动特性和刚/强度要求以外,尽量减少对雷达波的电磁散射,降低组件信号特征,使其达到隐身指标要求,是机载设备结构设计的主要目标.本文以麦克斯韦理论为基础,围绕机载设备结构组件的隐身设计,从结构设计、仿真分析、测试验证3个方面,开展隐身设计技术研究,掌握了实用性较强的结构隐身设计方法,为后续机载设备结构组件的隐身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7.
畅黎鹏 《现代导航》2019,10(6):458-462
探讨了通信车实现“隐身”的必要性,论述了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和声波隐身技术的主要技术途径,特别指出实现外形隐身是新型通信车设计中最为有效的隐身途径。经过隐身设计后,通信车在作战中能缩短敌方探测距离,降低敌方目标识别能力, 有效增强生存力,具有很强的战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