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都是被动防御,具有其固有的弊端。如何在第一时间感知威胁,并及时响应是网络安全防护的关键。本文在研究企业网络安全现状及网络欺骗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威胁诱捕感知系统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环境当中,迷惑欺骗攻击者的同时记录攻击信息,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弥补传统安全防护系统对未知攻击检测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网络主动防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APT攻击检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级持续性威胁(APT,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已成为高安全等级网络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其极强的针对性、伪装性和阶段性使传统检测技术无法有效识别,因此新型攻击检测技术成为APT攻击防御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结合典型APT攻击技术和原理,分析攻击的6个实施阶段,并归纳攻击特点;然后,综述现有APT攻击防御框架研究的现状,并分析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恶意代码异常检测、社交网络安全事件挖掘和安全事件关联分析等4项基于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的APT攻击检测技术的研究内容与最新进展;最后,提出抗APT攻击的系统综合防御框架和智能反馈式系统安全检测框架,并指出相应技术在应对APT攻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社交网络中的Sybil攻击行为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识别,因此如何有效的检测社交网络中的Sybil攻击行为,进而设计相应的防御方案来避免网络遭受攻击,已经成为当下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相应的Sybil攻击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研究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文章对近年来Sybil攻击识别技术的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使用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社交网络中的Sybil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ARP欺骗和攻击方式,并且从客户端、网关等多个方面提出关于如何防御ARP攻击的多种方法,以达到全面防御维护局域网络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栾忠洋 《信息技术》2007,31(12):151-154
针对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防御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融合式入侵防御系统。该系统通过增加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响应插件,扩展防火墙动态加入过滤规则的功能,实现了两者的紧密结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以及融合策略的具体实现,并给出了攻击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防御系统对大规模的蠕虫攻击起到了实时抵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陶建喜  周立  周舟  杨威  刘庆云  杨嵘 《通信学报》2013,34(Z1):285-291
针对现有网络安全设施无法有效防御非对称路由环境下流量规模较大的SYN flood攻击的问题,对SYN flood攻击检测技术和TCP连接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轻量级攻击检测和混合连接管理策略相结合的防御方法,利用SYN分组比例和目的地址熵进行攻击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基于SYN的连接管理策略和基于数据的连接管理策略进行灵活切换。实验证明该防御方法能有效地减轻SYN flood攻击对网络安全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娟 《通信技术》2009,42(4):129-131
DDoS攻击的防御是当前网络安全研究领域中的难点。文章在分析DDoS攻击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蜜网这一主动防御技术的实现原理及功能,提出了基于蜜网防御DDOS攻击的模型并进行了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子技术》2018,(8):78-82
在局域网中,如何防止ARP欺骗攻击成为防御网络入侵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剖析如何针对ARP欺骗攻击进行有效检测和防御。为此,首先论述ARP工作原理和ARP协议在局域网内及局域网间的通信过程;然后通过对其欺骗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使用户对ARP协议自身存在的缺陷有了清晰认识;通过对ARP欺骗攻击的原理、受到欺骗时网络表现形式的剖析,得到两种欺骗检测方法;最后根据网络遭到ARP欺骗攻击时的表现形式,得出如何进行有效防御ARP欺骗攻击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移动目标防御(MTD)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安全领域的革命性技术,现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反映了未来网络防御技术的发展趋势。该技术通过不断变化的网络配置增加攻击者的攻击难度及攻击成本,减小与防御者之间的不对称性,有效地保护网络安全,将从本质上彻底改变网络安全防御模式。在分析目前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方法的基础上,对MTD技术的概念及系统组成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APT攻击检测已成为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攻击战术和攻击技术统一描述的ATT CK模型,提出一种多源数据深度安全监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在APT攻击的早期阶段,实现攻击全貌的分析和呈现。现网实践案例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提升安全防御和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攻击链模型提出了一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御体系演进思路和实现方式,在骨干网、城域网、企业内网三个层面对网络入侵流量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置,进一步扩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防御纵深。通过综合运用DPI、欺骗防御、大数据、旁路阻断等技术,逐层收敛告警,并以可视化的界面展示给网络安全运营人员,提升攻击事件的监测准确率,极大提升了系统整体防护效果和安全运营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韩峰 《数据通信》2022,(2):37-40
针对数据驱动网络加密性能较差,攻击检测率较低的问题,设计基于云计算的数据驱动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基于数据驱动网络的数据捕捉模型,结合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驱动网络入侵检测,引入云计算全同态启动程序动态加密数据驱动网络;结合女巫入侵检测机制,确定数据驱动网络受攻击节点,构建防火墙,实现数据驱动网络安全防御.实例测试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基于防火墙技术的网络安全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文江 《通信技术》2007,40(7):24-2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防护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实现网络安全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防火墙技术。文章通过防火墙的概念、作用、技术手段、防御SYNFlood攻击来阐述防火墙技术实现网络安全防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拒绝服务攻击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防范DDoS攻击一直是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介绍了路由器防范拒绝服务攻击的技术,包括IP路径重构技术、在源端防范DDoS策略、防范IP地址欺骗的机制和基于拥塞控制的方法,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东鑫  刘国荣  王帅  沈军  金华敏 《电信科学》2013,29(12):158-163
近年来,APT 攻击成为信息安全业界的关注热点。针对APT 攻击特征分析传统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对其失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APT 攻击防御方案。该防御方案包括基础安全防御和动态防御体系,力求构建从保护、检测、响应到恢复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最后,对 APT 攻击给业界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欺骗式干扰具有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对GNSS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介绍了生成式和转发式欺骗干扰的原理和关键技术,总结了现有的欺骗式干扰检测方法和抑制方法,并从成本、性能、复杂度、研究重点等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性能和成本为指标,对比分析了现有干扰攻击、检测和抑制方法。最后,对未来欺骗式干扰防御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联动式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一技术在网络安全防御上的局限性,提出了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Snort)、蜜罐三种技术组成共同对抗网络入侵的联动式防御系统.联动系统增加了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插件,扩展了防火墙动态加入重定向规则功能,设置了蜜罐主机监视攻击,实现了三者的紧密互动.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以及联动方案,并做了攻击实验,结果证明,联动防御系统对大规模的蠕虫攻击能够即时抵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802.1x的认证系统防ARP欺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ARP与ARP欺骗攻击的原理,研究分析802.1x认证系统的体系结构及认证机制与流程,提出了一种基于802.1x认证系统的防御ARP欺骗攻击的技术,充分利用系统三部分结构的联动机制,积极进行信息的上传与下达,不断更新与维持正确的ARP表,从而避免一般的用户受到ARP欺骗攻击,及时隔离进行ARP欺骗攻击的中毒主机,有效起到防御ARP欺骗攻击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防御性网络信息欺骗技术"将信息欺骗手段用于系统防护,是一种主动式信息防御技术.不同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信息欺骗技术不是试图修补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而是设法使攻击者无法发现并利用这些漏洞;不是被动地对抗每种攻击手段,而是设法使攻击无法对系统造成实质破坏;不是努力阻止攻击的发生,而是对攻击活动进行诱导,使其在造成危害前暴露.与传统安全技术相比,该技术的防御成本低于攻击成本,对已知与未知攻击手段都具有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孙浩  陈进  雷琳  计科峰  匡纲要 《雷达学报》2021,10(4):571-594
近年来,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识别模型取得重要突破,不断刷新光学和SAR图像场景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与变化检测等多项任务性能水平。然而深度识别模型以统计学习为主要特征,依赖大规模高质量训练数据,只能提供有限的可靠性能保证。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模型很容易被视觉不可感知的微小对抗扰动欺骗,给其在医疗、安防、自动驾驶和军事等安全敏感领域的广泛部署带来巨大隐患。该文首先从信息安全角度分析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系统潜在安全风险,并重点讨论了投毒攻击和逃避攻击特性及对抗脆弱性成因;其次给出了对抗鲁棒性的基本定义,分别建立对抗学习攻击与防御敌手模型,系统总结了对抗样本攻击、主被动对抗防御、对抗鲁棒性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结合SAR图像目标识别对抗攻击实例分析了典型方法特性;最后结合团队研究工作,指出存在的开放性问题,为提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模型在开放、动态、对抗环境中的鲁棒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