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施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以贵州理工学院生物制药专业为例,通过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我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开展生产实习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以期为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建设改革提供参考,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向应用型、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成为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可持续性强的有效途径。学院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引企入校,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及师资融合等多举措并行。在提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科研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在同类院校工程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了一条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博  李悦  朱晓丽  王晓柳 《广东化工》2022,(14):210-211+214
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凝练专业课程特色,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的内涵与重要性,并根据锂电应用型人才需求及行业特点,总结了本校从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项目驱动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锂离子电池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工程观念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培育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广州化工》2021,49(8)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卓越人才培养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宿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发展需求,立足于办学定位和建设条件,构建"三个融合"、"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齐鹏远  赫丽杰  张宗仕 《安徽化工》2022,48(2):128-129+132
通过产教融合探索新型教育模式,促进应用型院校的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宗旨,有效地组织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认真总结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效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规律,建立以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为载体,实施产教融合的应用型综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体系,进而为培养具有一定工程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探索出一条实际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制药工程专业作为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何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商丘师范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建设为例,从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改革、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四个方面浅谈了关于转型发展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做法,以期为高校转型发展阶段制药工程应用型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崇松  邓斌  刘文奇 《广东化工》2016,(12):283-284
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企业行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结合湘南学院化学与环境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重点从专业集群建设、校企师资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讨论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新工科”为契机,围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所从事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实务与新技术》课程教学以及相关实践和应用为出发点,根据对学生就业对应的岗位群和专业能力要求分析,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以期培养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人才”,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以“应用型城市大学”为办学定位,着力“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因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成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结合地方优势产业,本文针对应用型城市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分析化学的学科特点,在认真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及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新形势下适合应用型城市大学建设的制药工程专业分析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吉 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平台革新为切入点,提出 “产学研赛”四维一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增设多学科交叉课程、搭建一流科教融合平台、 构建逐层递进的竞赛体系,实现深度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该模式的实施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 的一流化学应用型人才,同时为地方院校应用型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杨俊杰  李灿 《化工时刊》2021,35(5):53-55
制药工程是一门进行药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由于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国内普遍存在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困难、实践教学不好开展的共性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校立足自身实际,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及建设虚拟仿真平台等方...  相似文献   

13.
树立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的提高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力的教育理念,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科学全面地构建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即纳米结构材料设计与制备、表征与性能检测及其在新能源存储与转化方向的产业应用,形成从"基础科学理论到产业实践应用"的专业发展链条,更好地满足新能源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践证明,产教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服务于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马梦娟  刘帅霞  邓天天 《广州化工》2020,48(16):189-191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不足出发,探索了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河南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具体实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行业学院的联合培养、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等多方面落实了产教融合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是为行业培养优秀人力资源的根本性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前瞻性研究,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与核心课程教材编写、实验平台与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指导性重大成果。本文介绍了“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项目取得的创新性、示范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国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对国内制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鼓励前往国外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进修学习,建立健全国内制药工程"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体系等几方面,对制药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学校办学定位,坚持OBE教学理念,确定了以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创业理念-思维-能力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培养过程;加强了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建立了"虚实结合、相互补充;产教融合、赛研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了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由于医学与药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医学类高等院校先后申报制药工程专业。本文以湖北医药学院为例,论述地方医学院校新设制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办法。地方医学院校工科较为薄弱,制药工程专业应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四年校企实践合作不断线"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强化工科属性,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以新乡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阐述了专业定位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思路,重点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大纲制定、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分析了一流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化工与制药专业共同服务于产品生产的过程工业,国内外已将二者列入同一专业类别,以促进复合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趋势。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精准面向区域化工制药及其关联产业的人才需求,坚持德育与专业教育并行,以培养“宽基础、广覆盖、重实践、强能力”的化工与制药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训练体系建设、创新素质培养等方面实施递进式培养模式,以实现专业内涵发展与产业升级相适应的专业建设目标,形成“资源内聚、人才外溢”的良好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