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化学除磷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重点对比研究了单点与多点化学强化除磷工艺对TP与氮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点化学除磷工艺,PAC存在除磷极限,过量投加会造成药剂成本增加,对TP指标的控制无明显积极作用;采用多点化学强化除磷工艺,出水TP质量浓度能降至0.08 mg/L左右,去除率高达98.5%以上,相比单点化学除磷工艺而言,浓度下降了74.3%,下降趋势明显;基于本实验所采用的8种多点化学强化除磷工况,较为优化的A点PAC投加量为20 kg/km3,B点PFS投加量为17.5 kg/km3,该工况下,出水TP平均质量浓度为0.16 mg/L,TN平均质量浓度为9.17 mg/L,NH3-N平均质量浓度为0.20 mg/L,显著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相比原工况,全年可节约107余万元的除磷剂费用,且出水TP与氮素指标能实现更加稳健的控制,有效促进了成本与水质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某污水处理厂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工艺运行情况。生化池由生物选择区及主反应区组成,因此可有效去除COD,出水COD平均为29.5 mg/L,去除率90.7%。提出了以延长回流时间、增强生物选择区污泥混合强度和末端DO含量控制的脱氮除磷优化的控制方案,停止曝气后,增加硝化回流时间0.5~1 h,曝气池末段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5~3.0 mg/L时,系统有较好的TN去除效果,出水TN、NH_4~+-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0.1、0.805mg/L,去除率分别为69.9%、96.3%。通过改变除磷药剂投加位置和加药系统自动化改造来优化除磷,节省了药剂费用,实际投加量为1.88 t/d,出水TP的质量浓度平均为0.345 mg/L,去除率93.8%。  相似文献   

3.
随着污水管网的不断完善,武鸣污水处理厂的进水TP由原1.5 mg/L增加至4.3 mg/L,需采用化学除磷的手段辅助削减TP.生物除磷方面,在不投加任何化学除磷药剂的前提下,将MLSS从5000~8000 mg/L降至3000~4000 mg/L,缩短污泥泥龄,提高生物除磷效率;化学除磷方面,通过重新比选除磷药剂及重新选取药剂投加点,确定使用PAC(食品级,Al2O3有效含量≥28%),并采用同步投加与后置投加相结合的多点投加方式,使出水TP稳定在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4.
郑育毅 《工业水处理》2011,31(9):79-81,85
分别采用硫酸铝和改性硅藻土对低碳源城市污水进行化学除磷试验,并对其剂量、除磷效果及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P=3.5 mg/L时,投加60 mg/L的硫酸铝可使出水TP<1.0 mg/L,而改性硅藻土只需30 mg/L,且效果更稳定,成本也可节省10%;改性硅藻土的投加量为50 mg/L时,出水TP<0.5 ...  相似文献   

5.
为使出水TP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标准(TP≤0.3 mg/L),研究比较了FeCl_3、Al_2(SO_4)_3、FeCl_3和Al_2(SO_4)_3按n(Fe:Al)=3:1比例配制的复合除磷剂,以及复合除磷剂在分次投加方式下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初始TP浓度为5 mg/L时,复合除磷剂比单独使用FeCl_3、Al_2(SO_4)_3除磷效果好,当除磷剂投加量为100 mg/L时,复合除磷剂磷去除率为96.4%,分别比Al_2(SO_4)_3、FeCl_3高出9.49%、1.68%;多次投加除磷剂时以二次和三次投加时效果较好,当复合除磷剂投加量为100 mg/L,二次投加除磷剂时,磷去除率为98.2%,比一次投加、三次投加时高出1. 8%、0.44%;实际水样连续流试验选择二次投加除磷剂,出水TP含量可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并且出水浊度也从2.63 NTU降低至0.99 NTU,去除率达到了62.4%。综合考虑除磷剂消耗量和成本,选择复合除磷剂应用于实际生产较好,每处理1 t含磷量5mg/L的废水成本约为0.22元。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生石灰和锁磷剂对河流低含量TP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当投加质量浓度为0~15 mg/L时,生石灰和锁磷剂对TP均无明显去除效果,但生石灰可使系统pH升高,而锁磷剂对系统pH无影响。当两者投加质量浓度为20~200 mg/L时,锁磷剂系统内pH由8.5降至7.5,对TP去除率28.85%~92.31%,有效利用率2.4~9 mg/g;投加质量浓度在80~200 mg/L时去除率可达80%以上,出水TP质量浓度低于0.1 mg/L,生石灰系统内pH由8.5升至10以上,对TP去除率为16.67%~72.22%,有效利用率为1.9~4.38 mg/g;当投加质量浓度在180 mg/L左右时,去除率达最大,出水TP浓度为0.16 mg/L。锁磷剂的综合除磷性能更有优势,其对TP、溶解性磷酸盐都有持久去除作用,最终确定锁磷剂优化投加质量浓度为60 mg/L。  相似文献   

7.
以西部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除磷强化前置反硝化悬浮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考察在不同投加点处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下对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同步加药还是后置加药都能有效的降低出水中TP的含量,且投加量越大,对磷的去除率越高;投加量对于COD、NH_4~+-N、TN的去除影响不大,即三氯化铁投加对工艺的影响较小。相同投加量下,同步化学除磷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后置化学除磷,采用同步化学除磷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为60 mg/L时,此时出水的COD和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32.38 mg/L和1.18、10.45、0.39 mg/L,均满足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且曝气池水头损失变化较小,对滤池反冲洗周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强化A~2/O-MBR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效果,以河北省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旋流沉砂池出水进行中试,对工艺进行工况调整和运行条件优化。探究工况优化后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及碳氮比、回流比、回流方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在不投加除磷药剂,膜池回流至好氧池250%,好氧池回流至缺氧池200%,缺氧池回流至厌氧池30%条件下,该组合工艺出水COD为21.01 mg/L,NH_3-N、T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53、8.03、0.04 mg/L,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准Ⅳ类(ρ(TN)≤10 mg/L)。优化后的A~2/O-MBR工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的最佳C/N比(COD/TN)为6~7,该工艺在生物除磷方面有显著的效果,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准Ⅳ类地表水提标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CASS工艺协同处理高盐榨菜废水与城镇污水,考察含盐废水作用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化学强化除磷规律,并分析除磷剂对CASS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盐度为5 g/L、进水总磷为7.3~8.7 mg/L时,生物除磷出水总磷为2.1~3.6 mg/L,并分别建立了聚合硅酸铁、氯化铁和硫酸铝为除磷剂时的生物/化学强化除磷模型。除磷剂的投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处理系统出水COD和SS值,且强化效果依次为:聚合硅酸铁>氯化铁>硫酸铝。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山东化工》2023,(14):264-267
针对北方某污水处理厂冬季出水氮磷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外加混合型碳源和除磷剂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本研究对不同配比的混合型碳源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水厂投加混合碳源和化学除磷剂后对氮磷的去除效果。通过反硝化小试实验和分析水厂进出水氮磷变化,得出结论:C与N物质的量比7时,以1∶5.5物质的量比混合的葡萄糖和乙酸钠为外加碳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能力提升效果最好;在水厂污水中以C与N物质的量比10投加混合型碳源强化生物脱氮,TN去除率提高了25.67%。投加35 mg·L-1的聚合FeCl3和20 mg·L-1的聚合AlCl3辅助除磷,TP去除率提高了10%。出水氮磷达到一级A标准。结论是混合型碳源和化学除磷剂可以有效地帮助冬季低温污水脱氮除磷,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浩  李捷  于翔  罗凡 《工业水处理》2022,42(2):150-154
随着环境敏感水体区域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该区域内的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超深度除磷.针对环境敏感地区某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工艺,对全流程的磷素(总磷、悬浮态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其他溶解性磷)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沿程总磷都是以悬浮态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为主,在各处理单元中悬浮态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质量分数都在86%以上,二沉池出水平均总磷为0.192 mg/L.以该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超深度化学除磷(出水总磷<0.05 mg/L)的可行性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为60 mg/L,此时各形态的磷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去除,使用最佳投加量并且pH在6.75~8之间时,出水总磷低于0.05 mg/L,pH为7.25时混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考察了不同价态铁对采用A/O模式运行的SBR强化除磷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价态铁强化除磷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及除磷机理,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投加铁可有效强化SBR除磷效果,当投加90 g/L零价铁(海绵铁)及25 mg/L Fe(Ⅲ)时,出水平均TP分别为0.47、0.42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投加25 mg/L Fe(Ⅱ)时,出水平均TP为0.59 mg/L。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深度除磷,以白洋淀流域某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现场检测该厂不同工艺段TP变化,分析各工艺段的除磷效果以及除磷技术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依靠生物池化学强化生物除磷和后置磁混凝化学除磷等工艺耦合除磷,可实现出水TP≤0.2mg/L。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确定昆山某厂后置化学除磷的优化控制宜采取流量比例控制的方式,并通过实验小试及生产实验确定了该厂生物除磷及同步除磷的最低处理目标,即将二沉出水TP控制在1.2 mg/L以下。实验结果表明在二沉出水TP不高于1.2 mg/L,且80%以上为PO3-4时,后置化学除磷PAC的最佳投加量为8 mg/L,最大不宜超过10 mg/L,此条件下对TP的去除率不低于50%。  相似文献   

15.
海绵铁与火山岩填料A/O生物滴滤池脱氮除磷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火山岩矿物为填料,进行了A/O生物滴滤池脱氮除磷的中试现场试验。通过内部设置缺氧段,采用海绵铁强化除磷的方法,提高了滴滤池的脱氮除磷能力。结果表明,A/O生物滴滤池对TN、NH3-N、TP、COD均有较理想的去除效果,特别是TN和TP;当进水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51.0~56.8 mg/L和4.99~5.32 mg/L时,去除率平均可达79%和84%,比普通生物滴滤池分别高约35%和50%;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2 mg/L和1.0 mg/L左右。出水TN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TP接近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污水处理厂A~2O/A-MBR工艺的概况、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计参数,确定了主要控制指标为TN、TP含量和COD。分析了工艺技术特点和运行数据,生化池采用两点式方式进水,并增加后缺氧段,保证了COD去除效果和脱氮除磷效果,出水COD年均27.6 mg/L,去除率91%。提出了回流控制和DO含量控制的脱氮优化策略,当硝化回流体积比控制在150%~200%,膜池污泥回流体积比控制在250%~320%,曝气池末段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1.5~2.5 mg/L时,系统有较好的TN去除效果,出水TN、NH3-N的质量浓度年均分别为9.98、0.780 mg/L,去除率分别为66.8%、96.1%。通过改变除磷药剂投加位置来优化除磷,实际投加量为1~1.5 t/d,出水TP的质量浓度平均低于0.20 mg/L,去除率96.8%。  相似文献   

17.
戴红  王飞  秦川  刘杰 《工业水处理》2023,(2):172-177
青神县工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含量较高且可生化性低,出水执行《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为使出水达到高标准排放,设计采用“水解酸化池+A2/O/A-MBR+Fenton流化床氧化系统+紫外消毒”处理工艺,设计规模为3×104 m3/d。介绍了该工程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主要构筑物参数、工艺设计特点等。经过调试运行后,出水COD为32~39 mg/L,出水NH3-N为0.11~0.19 mg/L,出水TN为10.4~14.4 mg/L,出水TP为0.11~0.18 mg/L。Fenton氧化系统对NH3-N去除效果显著,但对污水中TN基本无影响,Fenton流化床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化学降解有机物以及化学除磷。稳定运行5个月的出水水质可稳定达标排放。经测算,该工程合计运行成本(药剂费、电费、人工费)为1.491元/m3。  相似文献   

18.
《化工设计通讯》2017,(6):215-216
以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改良A~2/O+MBBR组合工艺+混凝深度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对2015年污水处理厂主要进出水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发现该污水处理厂主要水质指标COD、TN、NH3-N和TP出水浓度均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出水浓度年平均值分别为28.6mg/L、9.5mg/L、1.49mg/L、0.22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86.8%、97.3%、97.3%,该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CIBR)耦合旁路化学除磷单元处理生活污水,研究其生物化学协同除磷特性,探究旁路单元化学药剂对CIBR性能与功能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CIBR对污水COD、NH4+-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8.5%、85.8%、75.0%、70.4%,但出水TP远高于国家一级A标准(0.5 mg/L)。CIBR耦合旁路除磷技术(PAC=40 mg/L)的试验表明,其出水TP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当投加9×10-4 mol/L的Al3+时,对活性污泥的呼吸速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主要体现在对氨氧化细菌(AOB)和异养菌活性的影响,但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属水平,投加PAC有利于兼性菌等增殖,但不利于反硝化菌、AOB等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除磷药剂的利用率,研究了化学除磷产生的污泥(以下简称"化学除磷污泥")对二沉池出水水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投加化学除磷污泥可有效去除二沉池内的TP,去除率可达16%,减少了后续深度除磷药剂的消耗量,节省了运营成本。同时,化学除磷污泥可改善二沉池内污泥沉降性能及出水水质,其中SVI降低了7%,SS,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8%,10%。因此,化学除磷污泥的回用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降低污水厂运营成本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