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仓 《河北水利》2011,(8):28-28
隆化县地处河北北部,地形特征分属冀北土石山区。全县国土总面积5497km^2,平均海拔750m左右,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雨量517mm,相对变率16%,无霜期110~140d,最大风速可达30m/s,植物生长期短,适生树种少,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按水保生态类型特征分属冀北山地水源涵养区。  相似文献   

2.
隆化县地处冀北土石山区,具有典型的山区代表性。通过近十几年的连续治理,总结出适应该区域类型的水保综合治理模式,为今后冀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青州市根据石灰岩地区治理难度大,投资多见效慢的特点,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布局,采用国家投资、政府参与、招募社会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多元化投入资金,创新小流域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选择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是关系到控制水土流失,防害抗灾和综合开发山区资源,致富于民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本溪市明山区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提出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是:立体治理,综合开发。按以蓄为主、蓄灌结合的原则,形成坡面工程防护体系.同时把小流域治理同经济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形成最佳的生态、多种经营、高效经济农田、环境美化四个区域。实践证明,这种治理模式的实施使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生态效益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东丰、伊通、梨树等县多年来小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是:“立体治理,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6.
以赵安屯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的情况、成因及特点为实例,提出了几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以及采取措施后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乌拉特前旗东头份子小流域的治理试点和效益分析,探索干旱缓坡丘陵牧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模式和减少下游红山水库的淤积、延长使用年限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奈曼旗南湾子乡西水小流域,在半干旱土石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982年列为国家柳河上游重点治理小流域,经过5年的集中连片的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圆满地完成了规划的治理项目,于1988年6月经水利部松辽委、内蒙古水利局和哲盟水利处验收合格,各项治理标准均超过部颁标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98年批复立项的第一个大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韩家湾小流域是藉河示范区8条高效治理开发示范流域的其中之一,按照“沟坡兼治、对位配置、依靠科技、深度开发、全面实现耕地梯田化、荒山荒坡林草化、径流拦蓄利用化、田间道路网络化、地埂利用生态化、农田种植高效化、产业基地规模化”的治理思路,在1998~2004年期间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监理认证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93.42 hm^2,治理程度达90.17%,林草覆盖率达到44.50%,减砂效益为91.80%,保水效益为46.9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 811元。介绍了该流域的治理成效及模式。  相似文献   

10.
黄土梁子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燕 《海河水利》2005,(3):19-20
黄土梁子小流域经过高标准综合治理,形成了科学的治理模式即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杏峪小流域地处山亭区北庄镇北部,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水力侵蚀。根据杏峪小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艺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从上到下,构筑了三道防护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共合小流域地处黑龙江省海伦市西南部 ,属松嫩平原小兴安岭余脉过渡地带。小流域总面积 38.79km2 ,从 1 990年到 2 0 0 2年间 ,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达 1 72 8hm2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敬怀德 《四川水利》2002,23(6):23-24,22
状元河小流域位于南部县中部,其自然状况与水土流失状况,在县境内具有代表性,其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在县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分析研究其治理模式,对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推动全县水土保持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一、流域概况东大沟小流域位于河北省磁县西部贾壁乡,属海河流域子牙河系滏阳河二级支流。总面积18.93公里~2,水土流失面积13.81公里~2,占总面积的73%,包括西庄、上庄、岗西、新化、双和、北贾壁六个行政村,2360户、9223人,3417个劳力,人口密度487人/公里~2。该流域属太行山山系,大地构造为太行山陆背斜南端的东翼,地势西高东低,海拔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通过治理,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区域防洪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但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时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应该找准定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工作核心,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增强水土保持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7.
何明全 《人民长江》2008,39(13):65-66
璧山县"长治"新桥小流域在综合治理中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紧密结合,围绕经济效益做文章,形成"生态农业+农家乐"型的休闲治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了小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重点介绍具体工作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贫困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斌 《四川水利》2002,23(2):26-28
平昌县“长治”工程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创建了城郊旅游型、生存农业型、庭园水保型、越温脱贫型、致富小康型等各具特色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成功将国家宏观的生态效益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微经济效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山丘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坡耕地面积广,水土流失量大,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建立库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并开展库区消落带的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对三峡库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牧区小流域自然条件,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资源优化配置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提出一种适合牧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可为同类地区牧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一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