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浆酸是天然存在于蜂王浆与蜂胶中,其具有抗癌、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溃疡、抗辐射、降血脂、增强免疫等功能等多种功效,是一种天然的保健品。Butenandt用红外光谱确定了王浆酸的结构为10-羟基-2-癸烯酸,Berker用核磁共振确定了它为反式异构体。王浆酸有多种合成方法,其中有格氏试剂法、witting-Horner试剂法、臭氧化法、溴化法、Knoevenagel缩合法等方法,各合成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最后总结王浆酸合成研究现状及市场需求,其具有潜在的合成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吴婷婷  石浩 《浙江化工》2012,43(5):16-21
甜菊糖苷是一种天然甜味刑,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异甜菊醇。异甜菊醇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理活性。本文对异甜菊醇及其衍生物在抗炎、抗肿瘤、手性催化和分子识别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马娟 《广州化工》2014,(19):16-18,28
紫苏醇为天然存在的单萜类物质,性质稳定,耐热耐酸,不易挥发,存在于柑桔、樱桃、薄荷、香柠檬、姜草、杂薰衣草等多种植物中,用途十分广泛,在医药、日化及食品等行业均有应用,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紫苏醇的性质及获得方法、作用及应用、衍生物合成及常用剂型发展,为紫苏醇及类似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三十烷醇对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自1977年从苜蓿中分离出三十烷醇以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由于其用量小,见效快,而且应用简便,无毒,剂量低,高效,无公害,我国也有许多单位进行三十烷醇的研制工作。天然的三十烷醇与高级脂肪酸结合,存在于蜡质中,常用原料有米糠蜡,蜂蜡等。邯  相似文献   

5.
川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芊  吴效科 《化学工程师》2020,34(1):62-64,44
川芎作为祖国传统中药材,素因其有效的化学成分及广泛的药理作用而闻名于世。川芎所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分别在抗炎、镇痛、抗血栓形成、促血管舒张、抗哮喘、抗呼吸抑制、抗纤维化、抗阻塞性疾病及抗肿瘤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些有效成分中,以苯酞类化合物、川芎嗪以及阿魏酸的作用最为广泛且效力更强,洋川芎内酯以及藁本内酯等亦发挥了积极地作用。目前,研究者们对川芎中有效化学成分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深入,其所具有的药理作用亦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本文对川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与总结,以期为今后更进一步探索川芎的药用前景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东化工》2021,50(14)
异甜菊醇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降低血压、抗肿瘤、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功效,实验表明其还对受体种子具有萌发作用并且能作为一种新的胰岛素增敏剂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因为异甜菊醇本身特有的二萜骨架,它可作为药物合成中常用的活性框架。本文对异甜菊醇结构修饰和改造及药代学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丝氨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当前丝氨醇的生产主要通过以2-硝基-1,3-丙二醇、二羟基丙酮肟等物质为基础的化学合成方法,但该方法存在高污染、高能耗、难以分离纯化等问题。与传统的化学法相比,通过氨基转移酶等物质介导的生物途径合成丝氨醇,因其绿色环保、低能耗的优势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丝氨醇及其衍生物的化学与生物合成方法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与分析,并介绍了这类物质在各领域的应用;同时,总结了生物法合成丝氨醇及其衍生物的优势,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丝氨醇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生产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陈启绪 《浙江化工》2014,(11):12-15
橙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肥胖、拒食、除草等活性。由于橙酮类化合物多存在于植物中,且含量不高,所以在对橙酮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时,需要一些化学方法对其合成。本文综述了橙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对合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查尔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天然有机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甘草、红花以及补骨脂等多种药用植物中,由于其化合物分子结构易与不同的蛋白受体结合,因此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比如抗肿瘤、抗菌、抗炎和抗寄生虫等。本文制备了四种含苯并咪唑基团的查尔酮类化合物,并对他们的结构进行了质谱、核磁、红外等表征,研究了其对不同致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金樱根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常用中药,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资源丰富等特点.金樱根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黄烷醇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和多种活性物质,分别在抗炎抑菌、抗肿瘤、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药理作用.虽然现今金樱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其化学成分和具体活性药理作用仍处于进一步研究当中,需要...  相似文献   

11.
手性药物与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玮  尚平  姚军 《河北化工》2004,27(5):12-14
概述了手性药物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综述了近年来各种色谱分析分离技术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及进展,其中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和超临界色谱法等。  相似文献   

12.
梁璇 《当代化工》2017,(12):2610-2612
药物筛选是新药物研究、制造、合成的必备过程,通过药物筛选,能够从已有的海量化合物中寻找到具有特定药物作用及治疗功能的新化合物,从而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缩短其研发周期,起到降低风险减少成本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的应用对于药理研究及药物临床应用的推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药物筛选的特异性,对于药物筛选效率及成功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重点介绍了:①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②新型超分子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③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药理作用。并对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具有抗炎、抗免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是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综述了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及其解决方法,并指出雷公藤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蛋白质生物制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电泳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重现性好、定量分析准确、分离模式多样等特点,在蛋白质生物制品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就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演变、分类及其在蛋白质生物制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LW系列氰酸酯的开发有效地提高了氰酸酯的工艺性能,推动了氰酸酯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LW系列氰酸酯在常温下为液态,测试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水性、低真空逸气性能和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表明LW系列氰酸酯可用于空间飞行器。  相似文献   

17.
分别阐述了甘草的活性成分甘草总黄酮、甘草酸和甘草多糖应用于化妆品中的药理作用.其中甘草总黄嗣能有效地抑制酪氨酸活性,具有美白和抗炎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甘草酸和甘草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介绍了甘草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指出了甘草活性成分应用在化妆品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氰酸酯树脂改性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述氰酸酯树脂(CE)的种类及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橡胶弹性体、含不饱和双键化合物等对CE树脂的改性。改性后的CE具有低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高的耐热性、优良的尺寸稳定性、低的吸湿率和良好的工艺性能等诸多优异特性,因而在高性能印刷电路板、宇航结构部件、隐身材料、雷达罩、人造卫星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进而指出了CE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High‐performance thermosetting resins should have good toughness and stiffness, so simultaneously toughening and stiffening is the main target in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resins. A novel modified cyanate ester resin with improved toughness and stiffness was developed by copolymerizing 2,2′‐bis(4‐cyanatophenyl)isopropylidene (CE) with hyperbranched polyphenylsilsesquioxane (HBPPSi).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ir nature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 using 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es. It is found that a suitable content of HBPPSi in CE resi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oughness and stiffness. In the case of the CE resin modified with 10 wt% HBPPSi, its impact and flexural strengths are 21 kJ m?2 and 148 MPa, respectively, about 2.6 and 1.4 times of those of neat CE resin. The flexural modulus increases from 3.0 (for neat CE resin) to 3.4 GPa. The results of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es also corroborate the stat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improved toughness and stiffness of CE resi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resulting from changes of both polymer chain structure and aggregation state structure. These attractive features of HBPPSi/CE resins suggest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herein may be a new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resins for cutting‐edge industries. 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AD)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 irreversible degener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and structure. AD is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different neuropathologies—among others, it interferes with neuropsychiatrical controls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This disease is the number one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however, its treatment options are few and, unfortunately, ineffective. In the new strategies devised for A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based natural products is especially popular due to lesser sid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ir taking. Moreover, their neuroprotective activities target different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The current review presents the anti-AD properties of several natural plant substances. The paper throws light on products under in vitro and in vivo trials and compiles information on their mechanism of actions. Knowledge of the properties of such plant compound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will surely lead to discovering new potent medic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 with lesser side effects than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pharmacological procee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