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漠化是岩溶区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它以岩石越来越裸露为基本特征.其结果是自然生态环境退化,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石漠化与贫闲是一对孪生兄弟,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仅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生态安全和社会问题。2007年,国务院批复《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在全国确定了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贵州省有包括关岭自治县在内的55个县被纳入了试点范围,关岭县也被贵州列为全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县。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务川县由于毁林、陡坡开荒种植、不合理耕种等引起小流域生态恶化,石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6.3%,石漠化严重等问题,结合《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对石漠化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治理模式。综合治理方案重点以封山育林恢复生态、人工种草圈养为主,具体包括林业植被建设、小型水土保持措施、草食畜牧业发展、配套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治理岩溶面积58.56km2,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双赢、农民脱贫致富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南方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新辉  刘孝盈  刘广全 《泥沙研究》2021,46(2):54-58,20
南方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评价既有利于深入了解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又对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应用改进TOPSIS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云南省西畴县石漠化生...  相似文献   

4.
贵州织金县石漠化防治对策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高贵 《人民长江》2010,41(9):101-103
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生态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贵州西部岩溶地区织金县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现状,基于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适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石漠化治理对策与模式。最后指出,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区将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     
《水利科技》2007,(2):17-17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只见石头,不见片土,寸草不生,有的甚至连沙漠都不如。沙漠里一些地方至少还生长些耐旱植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吴勇 《湖北水力发电》2015,(3):46-48,50
针对务川县由于毁林、陡坡开荒种植、不合理耕种等引起小流域生态恶化、石漠化严重等问题,结合《规划大纲》,对石漠化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治理模式。综合治理方案重点以封山育林恢复生态、人工种草圈养为主,治理岩溶面积58.56 km2,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双赢、农民脱贫致富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严重,虽然通过石漠化治理措施遏制了整体扩张趋势,但是治理形势并不乐观,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针对中国西南石漠化治理存在的治理成果难以有效维持、无法彻底消除人地矛盾、治理难度不断提高等问题,在系统梳理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特殊性、石漠化成因、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从重视区域整体治理与系统修复、探索喀斯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途径、加强喀斯特地区生态补偿、探索喀斯特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四方面,提出了面向区域整体治理与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妍妨  程洋  王永 《人民长江》2022,53(5):101-105
丹江口水库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良好的水质状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的关键所在。以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获取了水源区和库区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库区石漠化主要分布于南水北调渠首所在地的河南省淅川县境内,总面积约327.59 km2,发生率23.11%(为水源区的5.7倍)。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地质特征,按照主控因素建立了库区石漠化的3种典型模式:人类活动形成的石漠化、自然条件形成的石漠化、自然条件主导下人类活动加剧形成的石漠化;同时分析认为地质条件是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自然气候是石漠化形成的背景因素、人类活动是石漠化形成的动力条件。该石漠化特征模式和成因的提出,可为库区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对其他岩溶地区石漠化成因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的科学检讨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信宝 《人民长江》2004,35(10):6-7
西北黄土高原、华南花岗岩丘陵、南方岩溶山地和西南干热河谷既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也是非干旱气候区的造林困难地区.通过剖析建国以来人工造林和封禁治理的实践,检讨植被恢复工作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正在开展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以上4区的大部分地区可以依靠生态修复恢复植被,但C层大面积裸露的华南花岗岩丘陵、严重石漠化的岩溶山地和侵蚀强烈的干热河谷泥岩坡地,通过生态修复恢复植被难度较大,应辅以工程整地、引进外来树种和种植植物篱、藤本植物等人工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rkov的石漠化景观演变特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预测其发展趋势,对石漠化的治理和防御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以贵州六枝特区1990年和2010年遥感解译石漠化数据为基础,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运用马尔科夫法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研究区石漠化演化以不变型为主,占研究区喀斯特面积的46.79%;②通过预测,到2030年轻度石漠化为研究区主导石漠化景观类型,无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大量减少,轻度和中度石漠化面积大量增加;③在现有模式下,研究区预测时段内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应加大土地利用方式和治理模式的调整,重点加强潜在石漠化区域的生态保护,避免石漠化生态修复进入死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1.
考虑农作物生产、动物产品生产、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生态环境5个需水账户,对南川区1997—2006年的水足迹及匮乏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水足迹和匮乏度不断攀升,水资源压力逐渐增大,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岩溶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消费模式、实施虚拟水战略等措施来降低本地的水足迹、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了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发生的成因规律,根据其不同立地条件及石漠化程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石漠化相关治理措施和辅助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并进一步提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的对策及综合治理模式,实现喀斯特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西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耀华 《人民珠江》2001,(1):6-10,17
就广西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加上地质构造特殊、旱涝灾害频繁、石漠化和工程型缺水严重、水质型缺水逐渐突出等,针对广西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提出适度开发岩溶地下水、合理调蓄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块兴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源林区等措施,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治理岩溶山区石漠化,尽快恢复植被、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资源是生态建设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是一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流域。在分析了流域内喀斯特特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蓄满产流模型,对流域石漠化治理生态需水量作了预测,并对2010年在P=95%特枯年下石漠化治理后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作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肖时珍  肖华 《人民长江》2012,43(7):85-88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是实现水土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国家“十二五”期间200个重点县的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试点县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十分重要。以贵州省赫章县为例,结合其“十一五”期间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总结了其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模式,指出,赫章县形成的石漠化草地建设与生态畜牧业主导型模式及初步建立的“资金整合、土地流转、以奖代补、耦合产业”机制,对过去3 a石漠化的综合治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化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从小流域到大流域,从试点到全面推进,历经多年,初具规模,在部门配合、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治理、统一监管下,达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提高,为全面推进综合治理、树立水保形象、提高水保人地位、打造民生水保、健全治管并重的精品模式开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利》2009,(7):3-3
一是要认识到西南石漠化区位置的重要性。这里是珠江的源头.长江及东南亚一些国际河流的重要补给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水土流失不但导致当地的生态恶化和居民贫困,也影响我国许多重要河流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国家“西电东送”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因此.理应高度重视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安全问题。二是要认识到西南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一是要认识到西南石漠化区位置的重要性.这里是珠江的源头,长江及东南亚一些国际河流的重要补给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水土流失不但导致当地的生态恶化和居民贫困,也影响我国许多重要河流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国家"西电东送"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因此,理应高度重视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安全问题.二是要认识到西南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石漠化是区域生态恶化、资源环境难以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受阻的重要根源。国内外学者针对石漠化成因机理、影响评价、监测技术与方法、防治对策与治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南阳水源区石质荒漠化问题已备受关注,通过石漠化研究综述分析,为深入研究该地区石质荒漠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湘西岩溶水资源环境、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成功与失败的典例,总结出堵截地下河出口溶洼成库、引水农田灌溉或开发水能等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方法及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与治理等经验,为湘西岩溶石山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与恢复、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