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获得一种可检测紫外光强度的光致变色纺织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螺吡喃光致变色材料为芯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用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丝网印花。表征了所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形貌、芯材包封率及光致变色性能。采用自制变色梯度板记录微胶囊印花织物变色色差,探究了紫外光辐照条件对棉织物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和印花工艺对其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螺吡喃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729 nm,分散指数为0.34;印花织物变色色差随微胶囊质量分数、紫外光强度及照射时间的提高而增加,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4%的印花织物经30 W/m2紫外光照射100 s,变色色差可达19.02;印花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可达4~5级和4级,20次紫外-可见光循环照射后光致变色色差损失12.26%。  相似文献   

2.
采用远红外短纤混纺纱开发功能针织面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绍了以远红外涤纶短纤混纺为主要原料开发的系列功能性针织面料,给出了详细的编织工艺,染色及酶处理工艺及织物机械性能和服用性能参数,指出远红外涤纶短纤混纺纱可编织性能良好,用其开发的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温其热性能和一定的保健、辅助治疗作用。运用纤维素酶对面料进行整理,可以改善织物段,表面光泽和抗起毛起球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光致变色织物的变色机理以及其应用范围,详述了E1前光致变色织物主要的生产方法及研究现状,并对光致变色技术今后的研究热点及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2,3,3-三甲基吲哚啉、8-溴正辛醇、5-硝基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3,3-二甲基-N-羟辛基-6-硝基-苯并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结构,研究其在乙腈中的光致变色性能,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介质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溶剂效应,以及开环和闭环动力学。将该化合物应用于涤纶织物染色,可制备出光致变色功能纺织品,其敏感、快速的光致变色性能,在开发智能变色纺织品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光致变色织物是指在某一波长光线照射下产生颜色变化,而光线消失后又可逆地恢复原来颜色的织物。其中,螺噁嗪类化合物是一类稳定性和抗疲劳性优良的光致变色材料。试验制备了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螺噁嗪材料N 甲基 3,3 二甲基 9′ 二氯均三嗪基螺[2H 吲哚 2,3′ (3H)萘并(2,1 b)(1,4) 噁嗪],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该螺噁嗪材料对棉织物进行超声染色,探讨染色工艺条件对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0.8 g/L,染色温度50 ℃,染色时间20 min,焙烘温度100 ℃,焙烘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6.
张靖  孟家光  高雪妮 《印染》2014,40(1):21-23
磁性纤维针织面料是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加入纳米级磁性微粒。试验采用二浴法对磁性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纱进行染色,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法上染磁性纤维的最佳工艺为:分散蓝2BLN 2.5%(omf),染色温度130 ℃,染色时间60 min,染浴pH值6.0,升温速率1.8 ℃/min,浴比1〖KG-*9〗∶〖KG-*2〗50。染色后的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在4级以上,磁感应强度在0.8~1.1 Gs,适合开发各类保健针织产品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光致变色材料的种类及其变色原理,详细介绍了目前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加工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光致变色技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光致变色化合物螺噁嗪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光致变色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Zeta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红外光谱对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为圆球形,芯材表面有聚氨酯生成,且表面光滑、完整,致密性能良好,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2.880μm,PDI值为0.087,且分布集中。微胶囊的变色效果、化学稳定性和耐疲劳性测试表明:光致变色微胶囊变色灵敏度为2.20,且可逆,不溶于乙醇、甲苯、环己烷等有机溶剂;与螺噁嗪相比,耐疲劳性得到提高,日晒30 d后其变色灵敏度仍为2.17。  相似文献   

9.
根据干扰红外的要求,用筛选的可以达到干扰红外性能的还原染料对棉织物进行干缸还原法染色.测试结果表明,成品织物的反射率曲线在波长740 ~1 040 nm之间与标样织物相近,反射率达到30%~40%,达到抗红外干扰的效果,且织物染色牢度和亲水性能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田萌  孟家光  赵彩霞 《印染》2014,40(11):19-21
选用活性染料一浴二步法对海斯摩尔纤维混纺针织物进行染色,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染色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海斯摩尔纤维针织面料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活性艳红KD-8B2%(omf),元明粉用量50 g/L,匀染剂0.5 g/L,上染温度60℃,上染时间35 min,碳酸钠用量20 g/L,固色温度90℃,固色时间70 min,浴比1∶30。  相似文献   

11.
葛海荣 《染整技术》2000,22(5):33-34
叙述了涤/氨纶针织物染色工艺、生产条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并捻机将凉感纱、竹炭纱按不同捻度分别与锗纱进行合股,并通过花式捻线机将合股纱线分别与不锈钢丝进行包缠,获得10种复合导电纱线,探讨纱线并捻捻度参数对复合导电纱性能的影响,实现复合导电纱线的结构优化.选用两种最优参数的复合导电纱,以碳纤维为衬纬纱,织造两块满针1+1罗纹组织电发热织物,并对织物进行热性能测试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涤棉针织物染色生产流程长、用水量大、能耗高等问题,文中采用新型耐电解质碱性分散染料与特殊活性基活性染料,开发分散染料与活性染料同浴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分散染料与活性染料同浴染色织物布面效果良好、色光稳定,具有良好的匹差、缸差;耐水洗色牢度达到3~4级,耐干摩擦色牢度4~5级,耐湿摩擦牢度3级以上;此外该工艺具有显著的节水、节时及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效果,与传统工艺相比,可节水30.0%、节时41.7%,碱用量降低85.0%。  相似文献   

14.
将新开发的高效前处理、染色助剂应用于针织物实用高效漂染工艺,探讨其应用工艺、产品质量及节能减排效果。分析各类前处理碱氧一浴工艺的特点、应用特性及节能减排效果;阐述涤棉针织物练染一浴工艺,免还原清洗工艺,棉针织物活性染色与抛光一浴工艺及活性染色后皂洗酶后处理工艺。并与相应的传统工艺对比其工艺曲线、质量水平、节能减排效果及污染物浓度降低情况。客观评价各类工艺的优缺点,建议生产厂家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选用相应高效助剂,并结合实际生产设备优化工艺后使用,节能减排效果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高弹针织面料在针织裁剪服装创意造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服装造型案例,归纳和探索高弹针织面料的服装创意造型方法,包括填充式造型、编织和编结造型、包缠式造型、披挂和堆叠式造型方法,研究高弹针织面料、人体与服装造型的空间关系。该研究可为高弹针织裁剪服装的创新设计提供方法和思路,对探索服装造型设计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原料选择、织造设计、染整工艺3个方面综合考虑开发凉感弹力经编面料,选用哑光凉感锦纶长丝、普通锦纶丝及氨纶,在RSE4-1型经编机上开发3款具有凹凸横条效果的凉感弹力经编面料.同时对凉感面料织造和染整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吸湿速干性、凉感性、弹性和钩纱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表明,所开发的3款凉感面料具有优异...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亚麻混纺针织物在生产过程中因亚麻纤维抗弯刚度大而引起的断纱、爆孔、破洞等问题,介绍亚麻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和织造工艺特点及改善措施。选用36 tex(16S)亚麻与棉混纺纱(55∶45)和36 tex(16S)亚麻与涤纶混纺纱(55∶45)开发麻棉、麻涤混纺针织面料,详细阐述组织结构确定、织机选择和参数设置等开发工艺,分析面料外观效果,提出爆孔及破洞问题的解决办法。指出在纺纱工序使亚麻保持高回潮率,织造工序调节粗针织造,染色工序进行前处理,可降低亚麻混纺针织面料生产过程中的断纱、爆孔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降低企业的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18.
王适 《针织工业》2021,(3):18-21
为从织物组织结构和表面效果进一步创新,拓宽针织组织的设计思维,基于针织物的卷边特性,从针织物的组织结构设计入手,针对双色双面针织组织结构进行织物卷边特性复合型组织结构的设计开发.阐述针织组织卷边原理,设计双色纵向卷边针织组织和双色横向卷边针织组织,详细介绍设备参数、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制版等编织工艺.并分析影响双色...  相似文献   

19.
全棉针织物染色大样与小样色差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新林  徐艳华 《印染》2000,26(12):22-24
染色大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一直是困扰染色生产的一大问题,本文以全棉针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为例,从设备的选用,染料的选择、盐碱和助剂的使用,以及操作工艺的确定人体介绍如何获得从化验室到批量生产的良好重现性,即大样与小样色差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仿羽绒针织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仿羽绒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并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