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明某深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形状复杂,并且紧邻地铁和小学,周围环境复杂。为了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必须对基坑的支护结构以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综合考虑基坑周围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基坑监测方案,论述深基坑变形监测的目的、监测内容以及监测点布置。根据工程监测数据结果,对坡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立柱内力、支撑内力、地下水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支撑的轴力、基坑坡顶、冠梁顶部位移整体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立柱底部受基坑土体挤压,引起基坑土体回弹,后期逐渐稳定。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基坑的变形情况,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虑基坑周围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广州某基坑采用悬臂钻孔灌注桩支护结构。根据有关规范并结合基坑特点制定了基坑监测方案,并对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基坑顶部沉降、支护结构测斜、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地下水位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变形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针对这些规律及时完善施工方案,确保了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基于克里金代理模型的富水砂砾石层深基坑地表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沉降监控预测等大型深基坑施工风险控制难点,为确保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解决基坑监测中的空白现象和揭示基坑开挖监测点后期的沉降趋势,引入克里金代理模型预测深基坑开挖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长沙晚报大道地铁站深基坑为例,基于MATLAB编制的Kriging工具箱DACE,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前期处理,采用相应的非线性克里金代理模型计算分析了两个监测点的沉降变形值。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预测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误差均在5%以内。随基坑开挖深度和监测数据样本量不断增加,相应计算结果的误差逐步降低,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能够以监测点数据对基坑监测盲点进行模拟预测,相对准确地计算出沉降变形。研究成果为高地下水位区域基坑、隧洞工程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前海某内支撑式超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介绍了深厚淤泥地层条件下的基坑监测方案设计,探讨了围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拆撑以及回填整个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发展趋势,针对地表沉降、水平位移、支撑轴力以及地下水位等监测项目进行规律总结与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支护结构及立柱桩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监测数据在基坑开挖期间迅速发展,在开挖至坑底后逐渐趋于稳定,其中地表沉降以及地下水位下降值较大。施工过程中出现多项监测数值超过预警值的情况,通过及时反馈监测信息、加强监测等有效应对措施,基坑支护结构一直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可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聊城市银座商城基坑外侧地下水位变化对支护结构造成的影响,基于渗流-应力耦合计算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水位变化造成基坑顶部产生的13.7 cm位移值,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得到的11.6cm相接近;基坑底部以下4 m~5 m处旋喷桩桩身拉裂破坏,是导致基坑出现大的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天津某深基坑工程,由于其深度较深,周围环境复杂,并且紧邻地铁,因而在深基坑施工作业过程中有必要对基坑的支护结构以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针对基坑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监测方案,对基坑的深层水平位移、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以及坑外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基坑的围护结构变形及立柱竖向位移随着基坑土体开挖卸荷过程的进行而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支撑的作用会抑制这种变形,基坑底板施工完成后,变形逐渐趋于稳定。监测成果为基坑施工过程中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水利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要点,结合具体水利涵闸工程实际以及地质条件、气象条件,展开深基坑降排水计算,并对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等展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能为基坑施工提供可靠保证,对于具体工程而言,必须结合实际条件准确分析结构受力,并加强支护方案的比选与可行性论证,同时加强基坑开挖变形监测,为水利工程顺利展开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程实际需要,针对现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中的监测项目选择,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确定以及监测报警值设置进行探讨,提出可适当降低基坑工程监测中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及坑底隆起等监测项目的要求,并结合工程重要性调整监测频率、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报警值。  相似文献   

9.
熊飞  吴周龙 《水力发电》2002,(11):62-64
柘林水电站扩建工程引水明渠开挖后,左岸形成高边坡,边坡内有较大的构造棱体,对其采取了预应力锚索、排水孔、砂浆锚杆、钢筋混凝土支护等处理措施。结合边坡开挖支护情况,布置了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锚索应力监测等监测点,进行长期监测。通过对监测资料的分析,证明左岸棱体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市靠近长江一级阶地的某基坑的Ⅱ期进行分析,结合勘察报告和周围环境情况,对Ⅱ期基坑分别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由于地下水位高,采取管井降水和非落底的截水帷幕;在基坑东侧外缘设置回灌井,来控制基坑和周围江汉六桥的变形不超过规范允许值。采用天汉软件进行基坑设计计算,结合监测数据,冠梁、周围道路和管线及高架桥的变形均在允许值范围内,说明了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可为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高的类似基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珠海某混凝土内撑式支护结构深基坑为例,介绍了滨海平原场地淤泥质土层条件下基坑监 测方案设计,对桩体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监测对象在实际基坑 开挖过程的变化规律。监测结果显示:桩体水平位移在基坑开挖期间发展迅速,挖至基底后发展速度放 缓,但并未停止;滨海平原场地淤泥土层条件下,基坑开挖对周边土体变形影响非常大,如不能有效限制 基坑侧向变形,将导致基坑周边地面产生较大的沉降。  相似文献   

12.
张盼 《陕西水利》2022,(8):133-135
现阶段基坑处置过程中若地下水位线位置差别不大,则基坑的排水和支护措施变化也不大,相同措施是否会对地面沉降造成不同的影响,此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此问题,本文结合某两个不同地下水位的基坑,采用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法 ,对不同开挖次数基坑的排水、支护方案下的地面沉降进行观察,观察结果表明,若地下水位不超过4 m,且地下水位线接近时,相同的处置措施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相同。以上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同类型的基坑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可靠性,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与实际位移监测相结合,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际监测位移结果对比,两者变化趋势保持相同,且数据差距较小;数值模拟出基坑的最大隆起变形(1.19cm)出现在底部,而基坑表面只出现0.5cm的沉降变形;通过桩轴力和锚杆内力分析,得到基坑右侧边坡产生的力较大;且锚杆和桩的轴力整体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即越靠近基坑外部,轴力越小。  相似文献   

14.
以郑州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介绍了工程概况与支护设计方案,并对基坑支护系统变形的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深层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和时间的演化规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基坑北侧桩锚支护段开挖和支护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向位移,将所得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再改变支护设计探究影响基坑变形的敏感性因素。结果表明:基坑施工严格执行"边开挖边支护"原则,桩锚支护系统能有效限制支护系统的侧向变形,FLAC3D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数值模拟结果是可信的。锚索预应力的大小对限制支护系统的侧向位移有重要作用,支护桩合理的入土深度能够减缓基坑侧向变形。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垂直基坑方向的变形对基坑安全影响最大。根据自定义平行基坑边基线,通过测量坐标反算和三角函数计算,可将监测点的坐标变化量归化成垂直基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变化量,进而计算出基坑垂直方向的变形。该方法确保了基坑的安全监测,并在工程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将BOTDA(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应用于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中。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对桩锚支护结构的型钢和预应力锚索进行长期监测,得到了型钢的挠度分布图以及预应力锚索的应力分布图。基于此,分析型钢和锚索受力变形状态,为基坑施工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工程实践表明,基于BOTDA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连续性检测的优点,适合应用于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该雨水泵站工程基坑支护工程进行现场实验与监测,分析其止水和支护效果。文章详细介绍了该项目位置及周边情况、监测点位的布置情况,具体监测方法及部分实验仪器的使用,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对比,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给出了优化建议,可为后续其他基坑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消除地下空间施工安全隐患,针对人为诱导作用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沉降变形问题,研究红黏土地区深基坑施工监测与变形特性的规律。通过在深基坑开挖和拆撑施工过程中对支护结构水平、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内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等进行监测,对高层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方法及监测数据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特殊的红黏土大型深基坑工程受分步和分阶段开挖作用的综合影响,基坑开挖扰动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极大不同。伴随基坑开挖力度的加深,基坑坑顶水平位移、竖向沉降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位移等均逐步增大,直至基坑开挖至基底后,累积变化数值将稳定于某一具体数值。基坑的开挖导致的周边土体应力释放,同时基坑底部由于上部土体的严重卸荷导致的底部土体产生隆起,致使基坑周围土体进一步向基坑应力损伤方向滑移,为加重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及坑底隆起等不良工程问题的主要原因;孔隙水压力随基坑开挖沿深度基本呈线性变化,时间越长,孔隙水压力值越小,且稳定在某一具体区间内,这与地下水位的补给和基坑底部的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规律性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甫强  余斌 《人民长江》2023,(11):214-220
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一般利用极坐标法、小角法或视准线法等进行观测,但作业效率不高,而在基坑自动化监测中,通常采用固定架站式全站仪观测,如何快速准确地将监测点坐标值转换为水平位移值则是关键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坑自动化水平位移监测算法,在考虑基坑外边线轮廓的基础上引入了基坑虚拟中心点辅助计算,能快速准确地将观测值归算到基坑对应边线的垂直方向上,得到基坑各条边线上准确的水平位移量,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将该算法应用于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实际案例,并利用人工监测中常用且精度很高的视准线法及极坐标法验证其监测精度。结果表明,提出的水平位移计算方法与视准线法的观测结果偏差率不超过15%,能准确反映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实际变形情况,同时提高了内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水利泵站基坑普遍面临基坑深度大、软土地基支护难度大等问题,需要采用基坑支护,维护基坑的稳定性。以仁义站泵站工程为例,采用高压旋喷桩与高压摆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深基坑支护结构,并对其性能进行监测,以验证其稳定性。结果显示,各地表沉降监测点的沉降值均小于报警值25mm,且最低监测沉降值仅为0.83mm。研究表明,高压旋喷桩体的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为泵站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