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菁染料分子DMS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DMSA对HSA构象的影响。采用荧光光谱研究菁染料DMSA与HSA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计算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确定荧光猝灭类型;利用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探讨DMSA对H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菁染料DMSA能猝灭HSA的内源性荧光,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且DMSA与HSA之间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结合常数Ka=7.73×106L·mol-1,结合位点n=1.59。此外,通过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DMSA对HSA构象的影响,DMSA的加入使HSA的结构变得疏松导致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17,(8):1640-1643
为了探讨荧光探针BCZ-4识别H_2O_2的识别机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光谱法研究BCZ-4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探针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猝灭HSA的荧光,二者之间作用距离为4.89 nm,作用力类型主要为静电作用。荧光光谱和CD光谱显示,探针与HSA的结合改变了HSA的构象。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8):1640-1643
为了探讨荧光探针BCZ-4识别H_2O_2的识别机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光谱法研究BCZ-4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探针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猝灭HSA的荧光,二者之间作用距离为4.89 nm,作用力类型主要为静电作用。荧光光谱和CD光谱显示,探针与HSA的结合改变了HSA的构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CD光谱及同步荧光,研究了硼酯类荧光探针(JYS-1)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理和探针对HSA构象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HSA与探针之间的猝灭方式主要是静态猝灭方式.根据热力学数据,确定了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07nm,二者之间在298K、305及308K时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  相似文献   

5.
光谱法研究硫堇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硫堇(TH)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理.测得不同温度下,硫堇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确定硫堇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并依据Fo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获得了TH与HSA的结合距离4.604 nm,热力学参数Δ H =-9.024 kJ/mol,Δ S =40.63 J·mol-1·K-1,表明TH与HSA主要为静电力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显示了TH对HSA的二级结构构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用于识别汞的荧光分子探针(WL-6)与生物大分子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HSA在结合位点的荧光强度,随着WL-6的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根据荧光数据,得到了WL-6与HSA作用的结合常数、主要作用力及猝灭常数。从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的结果可以看出,WL-6的结合改变了HSA的构象。  相似文献   

7.
以咖啡酸、间羟基肉桂酸为母体,分别与止血芳酸反应,设计合成两种羟基肉桂酸衍生物I、II,并用MS、IR、1H-NMR、13C-NM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其在体外生理条件下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I和II都可以使HSA的内源荧光发生静态猝灭,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且对HSA的构象产生一定的影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衍生物I、II与HSA中的结合位于亚结构域IIA(即site I)中,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还存在着疏水作用,且衍生物距色氨酸残基(Trp214)很近,很好地解释了衍生物有效猝灭HSA内源荧光的实验现象。分子对接与实验获得了一致性的结果,二者相互作证,提高了实验结果推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pH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FS)和电化学法研究了芦丁铕配合物(rutin-Eu)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探讨了rutin-Eu对HSA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分别计算了不同温度下rutin-Eu与HSA的结合常数(KLB,295K:1.540×106L/mol,310K:1.265×106L/mol)、结合距离(r=2.28nm)和热力学参数(△Η=-9.97kJ/mol;295K:△S=84.64J/K,△G=-34.94kJ/mol;310K:△S=84.65J/K;△G=-36.21kJ/mol),并判断rutin-Eu与HSA结合的作用力类型;同时用圆二色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rutin-Eu对H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rutin-Eu与HSA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HSA内源性荧光猝灭是由于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而引起的静态猝灭;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作用力而结合距离r为2.28nm.同步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表明rutin-Eu对HSA的构象有影响,可使HSA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以咖啡酸、间羟基肉桂酸为母体,分别与止血芳酸反应,设计合成两种羟基肉桂酸衍生物(E)-4-{[1'-(3″,4″-二羟基苯基)丙烯酰氨基]甲基}苯甲酸(Ⅰ)、(E)-4-{[1'-(3″-羟基苯基)丙烯酰氨基]甲基}苯甲酸(Ⅱ),并用MS、IR、1HNMR、13CNM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其在体外生理条件下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Ⅰ和Ⅱ都可以使HSA的内源荧光发生静态猝灭,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且对HSA的构象产生一定影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衍生物Ⅰ、Ⅱ与HSA结合在亚结构域ⅡA(即site I)中,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还存在着疏水作用,且衍生物距色氨酸残基(Trp214)很近,很好地解释了衍生物有效猝灭HSA内源荧光的实验现象。分子对接与实验获得了一致性的结果,二者相互佐证,提高了实验结果推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朱琳  马明硕  柳彩云 《应用化工》2019,(9):2053-2056
运用紫外以及荧光光谱对铜离子荧光探针(DQX-1)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探针与HSA结合,形成复合物,探针能够有规律的猝灭HSA的荧光,猝灭机理证明为静态猝灭。由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判别出:探针DQX-1和HAS之间发生自动的结合,主要依靠的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通过探针DQX-1和HAS之间的结合距离为5.42 nm,说明两者之间能够发生非辐射能量的转移。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表明,加入DQX-1后HSA的构象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光谱法研究迷迭香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迷迭香酸(R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猝灭测得在301、308和315 K时,RA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4.18×10~4、3.62×10~4和2.52×10~4 L/mol,表明RA与B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属于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RA与BSA相互作用力以范德华力及氢键作用力为主.圆二色光谱、红外及拉曼光谱、荧光同步光谱研究表明相互作用后BSA的二级结构发生微小变化.此外,常见金属离子对结合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动态光散射和Zeta电位法对比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DS和DTAB均能猝灭BSA内源荧光,298 K时的猝灭常数Ksv分别为2.64×104和304.21 L/mol。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显示SDS和DTAB对BSA的构象产生了影响。SDS对BSA荧光猝灭机理为动静联合猝灭机制;热力学计算表明,SDS与BSA的结合过程中,静电力起主导作用,并且能与BSA形成SDS/BSA超分子复合物;DTAB对BSA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SDS和DTAB与BSA的平均结合距离分别为2.77和4.73 nm。综合结合常数、粒径和Zeta电位等变化,在相同条件下具有较大电荷密度和较小体积极性头基的SDS与BSA具有更强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痢菌净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痢菌净(MEQ)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行为。分析了MEQ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b、结合位点数n、热力学参数(如:ΔH、ΔS、ΔG)和结合距离r,并探研了MEQ对H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MEQ对HSA荧光猝灭方式是动态猝灭;结合位点数1;结合距离4.2 nm;MEQ对HSA构象的影响不大。MEQ与HSA间结合作用较弱,作为肠、胃或体外消炎药时,不易被血清白蛋白储存和转运,药物在体内的残留量较少、残留时间较短、所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 Acid Orange 7 (AO7)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was firstly investigated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 in combination with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pectroscopy,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circular dichroism (CD)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method in vitro. The results of NMR data confirmed that AO7 indeed interacted with HSA, and the hydrophobic portion of AO7 should be embedded to the hydrophobic pocket of HSA.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O7 can bind to HSA.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 of HSA in the presence of AO7 was confirmed by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UV-vis absorption, FT-IR and CD spectra. The binding distance between AO7 and tryptophan residue of HSA was calculated by the efficiency of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Molecular modeling showed that hydrophobic force and hydrogen bonds were the major interaction between AO7 and HSA.  相似文献   

15.
天然产物芦丁(Rutin)可以抑制弹性蛋白酶的活性,采用多光谱法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芦丁与弹性蛋白酶(PPE)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utin对PPE存在荧光猝灭效应,且为静态猝灭。Rutin与PPE能形成1∶1复合物,在298 K下其结合常数为4.90×104 L/mol,主要结合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orster′s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Rutin与PPE的结合距离r为4.55 nm。紫外光谱与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Rutin可使PPE周围微环境发生改变,极性增加、亲水性增加和疏水性减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圆二色光谱分析表明,Rutin使PPE的α-螺旋、β-折叠含量降低,酶结构变得松散,改变了PPE的二级结构。分子对接模拟表明,Rutin与PPE距离在0.4 nm之内的氨基酸残基共有11个,共形成5条氢键,同时还有强大的范德华力与π-阳离子相互作用,多种作用力使Rutin与PPE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抑制了弹性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H值为7.4时,3-对氯苯基-2-(四氢吡咯-1-基)-5,6,8-三氢吡喃并[3′,4′:4,5]噻吩并[2,3-d]嘧啶-4(3H)-酮(PPTP)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讨论了PPTP衍生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Mn(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结合作用;采用荧光猝灭法计算出不同温度下Mn(Ⅱ)与BSA结合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参数;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Mn(Ⅱ)对BSA构象的影响,并讨论了Mn(Ⅱ)与B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Mn(Ⅱ)与BSA的结合位点数为1,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结合过程主要是熵驱动,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在此基础上采用荧光猝灭法进一步研究了Mn(Ⅱ)-BSA-Zn(Ⅱ)双金属体系中Mn(Ⅱ)、Zn(Ⅱ)与BSA的相互作用;在Stern-Volmer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双金属体系中荧光猝灭的缔合公式;在与单金属体系对比后,推测出Zn(Ⅱ)会竞争Mn(Ⅱ)与BSA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离子液体双水相中铜离子与牛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锋  邓凡政 《湖北化工》2012,(6):50-52,76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Cu(Ⅱ)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并用同步荧光法探讨了Cu(Ⅱ)对牛血红蛋白(BHb)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对牛血红蛋白产生了荧光猝灭作用,且属于静态猝灭过程;在298K和310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28×103 L·mol-1和3.65×103 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8887和0.8339;Cu(Ⅱ)与牛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Cu(Ⅱ)虽然与BHb发生了作用,但没有改变蛋白质疏水腔的疏水环境,对蛋白质的构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杨胜园  杨慧仙  于军晖  陈云生  唐正 《化学试剂》2012,34(3):205-207,271
采用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苯甲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特征及苯甲酸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根据不同温度下苯甲酸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m-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分别处理实验数据,求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为1.096×103L/mol、结合位点数n为1.12(20℃),ΔH=-31.8 kJ/mol,ΔG=-17.1 kJ/mol,ΔS=-50.2 J.mol-1.K-1。研究发现苯甲酸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苯甲酸与BS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两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力或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20.
王玉峰  陈琳琳  邓凡政 《应用化工》2011,(12):2116-2118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铁(Ⅲ)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e3+对胃蛋白酶产生了荧光猝灭作用,且属于静态猝灭过程。计算得到在300 K和310 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56×105 L/mol和8.91×104 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1和1.14。热力学参数表明,Fe3+与胃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用同步荧光法探讨了Fe3+对胃蛋白酶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