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通过调研,将目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分为开发地质学方法;油藏工程方法;测井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微观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6个方面。介绍了每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深入探索开发地质学研究方法;综合多学科理论知识,探讨新方法;“微观”和“宏观”齐头并进,从本质上研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文中阐述了当前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开发地质学方法、测井方法、地震方法、生产动态预测方法等,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由于地下油藏的复杂性和储层的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的空间分布十分复杂,因此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剩余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5.
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09,自引:9,他引:109  
研究我国至1993年底动用的石油资源利用状况,指出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认为剩余油研究的对象应和不同的油层体积规模相对应,即分为四级。总结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1.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2.剩余油微分分布研究;3.剩余油饱和度研究。指出这些研究所对应的油层体积规模。  相似文献   

6.
剩余油饱和度测量与监测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绍建  明柱平 《钻采工艺》2004,27(6):104-106
剩余油饱和度的测量和监测是剩余油描述和挖潜的基础,主要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取心技术、生产测井技术、油藏工程技术以及开发地质学方法等,研究结果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文中以文留复杂断块群油藏剩余油饱和度测量与监测为例,综合论述了该技术系列在中原油田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技术现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 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一步提出了目前剩余油研究的难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剩余油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井网密度、井网模式、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生产动态等;剩余油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分析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矿场测试方法等,各种方法的研究目的和适用条件不同,测试结果反映不同位置、不同尺度下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总体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的特征,剩余油微观分布呈现连续相和非连续相多种形式;剩余油研究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 方面:超大物理模型的构建、多尺度高分辨率成像系统集成、考虑不同驱替介质及物性时变与非连续相非线性渗流的数值模拟改进方法、多学科多方法矿场测试的综合应用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普通稠油化学驱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普通稠油,一次采油后常采用注水开发和热采方法。据中石化2007年底统计,采用注水开发动用的普通稠油储量占稠油总储量的30.1%,但由于水油流度比高,使得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当油层太薄或埋藏太深时,热量损失严重,经济上不适合采用热采方法。化学驱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接替手段。因此,文中重点综述了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碱/聚合物驱技术在普通稠油油藏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指出了稠油化学驱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五里湾长6油藏自1996年投入开发试验,1997年采用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为主注水开发以来,保持高效开发至今已有14年。2007年综合含水突破20%,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大,油层普遍见水,平面、剖面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规律日趋复杂,控水稳油形势日益严峻。充分利用动态分析法、沉积相法、剩余油测试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及检查井等多种方法,较为准确地描述了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并对剩余油挖潜技术应用及效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价,探索出了符合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科学方法及挖潜技术,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油气开采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来自对现有油气藏管理的改善,而仅有不到四分之一来自新油气藏的发现,所以,提高己开发油气藏产量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是当务之急,而对剩余油的研究则是其中的关键。地下储集体难以直接认识,而且其岩石物性、温压场、流体性质等千差万别,实验室研究不能准确反映地下情况。应用仿真模型来模拟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剩余油在地下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规律,从而为剩余油的开发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进行剩余油预测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剩余油分布的预测与描述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的首要任务。如何应用地震技术参与这一研究,既是地震技术进一步向油田开发延伸的需要,也是将来开发地震技术的一个探索方向。以太190区块为例,提出了在地震技术精细建模基础上应用动态分析进行剩余油预测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产的关键在于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了解和再认识。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规律;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或控制因素。总结了目前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新进展,阐述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二连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对油田的持续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而现有的分层治理工艺,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对二连油田现有分注、调剖、卡堵水各项分层治理工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各项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二连油田的分注工艺应发展能够满足细分注水层段和减少投捞测试工作量的桥式偏心分注和同心集成分注工艺.调剖工艺根据层间和层内矛盾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堵剂,卡堵水要重点研究适应二连油田的化学堵剂,完善现有的机械卡水工艺.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工艺,从而加强二连油田的层间矛盾治理工作,提高油田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许宁 《断块油气田》2014,(3):322-325
油藏立体开发在辽河油田和胜利油田有所应用,但开发的油藏类型、目的、内涵等有很大不同.文中阐述了当前立体开发的应用重点、研究程度等,同时介绍了国外的立体开发重要基础——重力驱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油藏立体开发前景、将来可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变质岩基岩潜山油藏及其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并指出了油藏立体开发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石油钻机技术的现状及其研发思考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王进全 《石油机械》2006,34(1):7-10
介绍了我国石油钻机的技术现状,在肯定我国石油钻机发展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我国石油钻机整体技术与国外钻机技术的差距,提出要把石油钻机作为国家战略装备来对待,加快我国石油钻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工作,以满足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S油田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针对其反韵律砂岩储层及原油高粘高密度的特点,运用数值模拟对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如纵向渗透率级差、原油粘度、采液速度,井距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原油粘度、纵向渗透率级差主要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富集程度及见水早晚,隔层的存在减弱了重力及毛管力作用,不利于下部油层动用,并回归出了各因素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的定量关系式,为有效地实现剩余油分布的定量描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于已经处于开发中后期的油气田,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可采程度和剩余储采比是3个重要的参数。这些参数是判断和分析油气田开发形势和潜力的重要指标。基于瑞利(Rayleigh)、威布尔(Weibull)、胡-陈-张(HCZ)和哈波特(Hubbert)的不同预测模型,提出了预测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可采程度和剩余储采比的新方法。实例应用表明,提出的新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