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分户供暖后,供暖热负荷的计算不但要计算户间传热,还必须考虑户内邻室传热的构成和发生概率。由于存在相邻房间供暖不同步因素,指出分户供暖系统设计时应计入户内邻室传热,邻室温差应根据与计算对象相邻房间的用热特点和围护结构组成进行估算,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确定出相邻房间同期系数的经验取值,并提出了各级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FDS模拟了中庭建筑不同邻室及开口尺寸条件下的烟气运动。讨论了模拟主要现象及各工况下中庭和邻室烟气温度随时间分布特点,得到烟气运动与邻室尺寸及开口尺寸的关系,并对两种因素对烟气运动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口尺寸一定时,相同体积的邻室对中庭内烟气运动影响可忽略;由邻室溢出到中庭的烟气量随邻室体积增加不断减小,随开口尺寸减小不断减小;相对于邻室尺寸,开口尺寸对邻室内烟气运动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户供暖后,供暖热负荷的计算不但要计算户问传热,还必须考虑户内邻室传热的构成和发生概率.由于存在相邻房间供暖不同步因素,指出分户供暖系统设计时应计入户内邻室传热,邻室温差应根据与计算对象相邻房间的用热特点和围护结构组成进行估算,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确定出相邻房间同期系数的经验取值,并提出了各级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户热计量分室调节户间传热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应用非稳态传热的数值分析法,分析了现有钢筋混凝土住宅标准层的两类最普遍的典型房间,在采用分室调节最低值时(停止供暖时),典型房间室温和与邻室的户间传热温差及围护结构温度分面的变化规律,得出两类房间户间传热温差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在常规气候条件和隔墙类型范围内,对辐射供暖和对流供暖两种方式对应的户间传热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在邻室不供暖时,辐射供暖房间的户间传热量大于对流供暖房间,影响该增幅的主要因素为邻室自然温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合肥地区典型墙体结构及保温材料的热学性能,综合考虑该地区冬夏季温度变化、相邻房间围护结构温度特点等各类初始和边界条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典型墙体结构邻室传热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冬季邻室内供暖较不供暖,室内墙面及底板平均温度分别升高6.8℃和12℃;(2)夏季邻室内降温较不降温,室内墙面及底板平均温度分别降低1.2℃和3℃;(3)冬季邻室内供不供暖对上部室内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内保温住宅的户间传热温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新建住宅中较为普遍的钢筋混凝土内保温外墙、陶粒混凝土内墙结构的居住建筑为对象,建立房间不稳态传热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得出了四种典型房间,在北京地区供暖室外设计温度下,采用分室调节最低值(即停止采暖)时,其室温和邻室的户间传热温差及房间围护结构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为进行住宅按户计量供暖设计热负荷的确定,提供了户间传热计算的依据,也为按户计量收费和建筑保温及防结霜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不稳态传热的数值分析法 ,分析了传统砖混结构居住建筑的典型房间 ,在采用分室调节最低值时 (停止供暖时 ) ,典型房间室温和与邻室的户间传热温差及维护结构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 ,为住宅按户计量供暖系统的设计改造 ,提供了户间传热计算的依据 ,也为供暖的按户计量收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相同的内外扰量和空调运行方式下,采用EnergyPlus和DeST软件对同一建筑进行逐时冷热负荷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两个软件的热模型存在差异,说明通过围护结构表面的传热计算方法和相邻房间的邻室传热模型对负荷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提出用DeST解决住宅耗热量指标验证的问题,软件计算结果与常规计算结果以及实测数据的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根据DeST计算结果总结出一种计算邻室传热负荷的简化方法,解决了分户热计量设计负荷计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天然气燃烧烟气的冷凝传热过程,综述了烟气冷凝传热的准则。综述了烟气流过管束、高流速、不同空气系数及不同的SO2体积分数等工况下的冷凝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三种窝形翅片管——单面球形窝、单面柱形窝、双面球形窝与普通光滑平板式翅片管在吸风式直流风洞上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研究.采用微机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得出了各种翅片的性能曲线和计算公式,并与平翅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迎面风速为1.7m/s~5.5m/s,雷诺数为840相似文献   

13.
试验测试了一种可用于满液式壳管换热器的管外侧强化沸腾和强化冷凝的双效强化传热管.用热阻分离法计算了使用R134a制冷剂时制冷剂侧和水侧的表面传热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大的热流密度(大于20 kW/m2)下该管较传统的强化沸腾传热管具有较大的池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在较大的热流密度(大于15 kW/m2)下较传统的强化冷凝管具有较大的管外冷凝表面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4.
向阳  杨露露  吕怿非  卢军  袁琳琳 《煤气与热力》2021,41(3):29-34,10043
针对制热工况,建立横流热源塔传质传热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的计算准确性进行实验验证。选取重庆、长沙、杭州、西安、南京、青岛6座城市作为计算对象,分析计算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一定计算条件下的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偏差很小,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信。进口防冻液温度的影响:当防冻液、空气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的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进口防冻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口防冻液温度相同时,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由大到小的城市均为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防冻液质量流量的影响: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的进口防冻液温度分别选取-4、-8、-9、-11、-12、-14 ℃,空气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防冻液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潜热换热量增大幅度非常小。空气质量流量的影响: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的进口防冻液温度分别为-4、-8.-9、-11、-12、-14℃,防冻液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空气质量流量增大而增大。空气质量流量对重庆热源塔潜热换热量的影响最明显,其次分别为长沙、杭州、南京、西安,对青岛热源塔潜热换热量的影响微弱。一定计算条件下,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差别比较小,而潜热换热量差别明显,室外空气含湿量越大的城市热源塔潜热换热量越大。  相似文献   

15.
在电流体力学(EHD)强化传热试验台上进行了水平管内凝结传热的强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EHD技术对水平管内的凝结传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低热流密度时,强化效果较好,增大热流密度时,强化效果减弱;热流密度维持不变时,强化系数随强化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对凝结传热的最大强化系数为156%。  相似文献   

16.
The problem of calculating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in concrete floor slabs is complicated due to ground coupling, which can require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wo or three-dimensional transient conduction equ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ransient slab-on-ground heat transfer that can be incorporated within hourly simulation programs. The method assumes that there are two primary one-dimensional paths for heat transfer from a ground-coupled floor slab: (1) on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from the perimeter of the slab to the ambient and (2) on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slab interior surface and a portion of the soil beneath the slab. The perimeter heat transfer is assumed to occur at quasi-steady state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a perimeter heat loss factor (Fp).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within the slab and ground are modeled using a simple thermal circuit employing three nodes with an adiabatic boundary condition at a specified depth within the soil underneath the slab. Although some simulation models consider this type of two-path model, there appears to be no validation of this approach and there is no guidance for specifying perimeter heat loss factors and underfloor soil depths and node locations for the thermal circuit. In the current paper, results from detailed two-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s for typical floor constructions and soil properti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1) locations for nodes within the slab and soil, (2) correlations for soil depth as a function of soil proper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underfloor adiabatic boundary condition, and (3) correlations for perimeter heat loss factor as a function of soil properties and edge insulation levels for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results from the simple model compared well with results from the finite-element program for different floor constructions, edge insulation, soil properties, locations, and times of year.  相似文献   

17.
王跃  冯国民 《山西建筑》2003,29(5):154-155
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户间传热的影响情况,以及因户间传热负荷给设计采暖负荷、采暖设备设计选型、用户使用、投资增加等带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受到不同地质结构的影响。以武汉和重庆地区的典型地质构成为边界条件,建立了三维地埋管的单孔双U管换热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获得了两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以重庆地区的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结果以及工程运行数据出发,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吻合度较好,可以应用于工程分析。以模型为条件,进行地质结构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度分析,预测了两地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换热性能并计算得到换热器的平均换热系数分别为武汉地区K1=1.65(W/m·K),重庆地区K2=1.51(W/m·K)。  相似文献   

19.
矩形翅片广泛应用于各类换热器,翅片表面的换热系数分布是强化传热研究中的问题之一。采用单片矩形翅片管作为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在翅片表面划分节点,通过实验测量获得气流速度u=4.5m/s时各节点处离散的表面温度分布及气流温度分布,最后利用导热反问题方法求得各节点换热系数。经热平衡法验证,所获得的解能正确反映实际换换热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