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鸡蛋清粉为成膜原料,制备可食性膜,研究磷酸化改性工艺对膜性能的影响。以三聚磷酸钠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p H为因素,以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透油系数及水蒸气透过系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膜的磷酸化改性工艺。结果表明,以三聚磷酸钠添加量21.24 g/100 g蛋白、反应2 h、反应温度45℃、p H9.6的最佳工艺制备所得膜各性能指标的预测值分别是:断裂伸长率77.124%、拉伸强度4.911 MPa、透油系数0.868 g·mm/(m~2·d)、水蒸气透过系数3.458 g·mm/(m~2·d·k Pa),对应的验证值分别为:75.394%±5.276%、(4.887±0.119)MPa、(0.882±0.009)g·mm/(m~2·d)、(3.501±0.088)g·mm/(m~2·d·k Pa),所得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可食性鸡蛋清蛋白膜的酶法改性工艺进行优化。以谷氨酰胺转移酶(TG-B)浓度、p H、注模前酶作用时间及干燥温度为单因素,对膜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阻隔性能(水蒸气透过系数、透油系数)进行测定,得出各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TG-B酶浓度0.13%、p H8.34、注模前酶作用时间45 min、干燥温度20℃时膜的各项性能最佳。该工艺参数下膜各性能指标分别为:拉伸强度(5.225±0.108)MPa、断裂伸长率70.492%±3.172%、水蒸气透过系数(3.405±0.067)g·mm/(m2·d·k Pa)、透油系数(0.812±0.007)g·mm/(m2·d)。   相似文献   

3.
以蛋清蛋白为原料,固定纳米SiOx的添加量,用流延法制备分散均匀的纳米级复合膜。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复合膜的制备工艺。以蛋清蛋白添加量、增塑剂添加量、增强剂添加量和交联剂添加量为试验因素,以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水蒸气透过系数为响应值,建立了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水蒸气透过系数的回归模型,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蛋清蛋白添加量8g/100mL、增塑剂添加量3.09g/100mL、增强剂添加量0.55g/100mL、交联剂添加量0.71g/100mL,在此条件下复合膜各性能的预测值分别为3.569MPa、59.784%、5.367g·mm/(m2·d·kPa),验证值为(3.492±0.183)MPa、(58.300±2.415)%、(5.570±0.077)g·mm/(m2·d·kPa),与之接近,优化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以蛋清蛋白为原料,添加纳米SiOx、增塑剂、增强剂、交联剂,用流延法制备分散比较均匀的纳米级复合膜,研究了其制膜工艺及参数。结果表明,纳米SiOx/蛋清蛋白复合膜制膜的最佳工艺及参数为:8%蛋清蛋白加水溶解,加入0.1%纳米SiOx,超声分散均匀,加入0.3%增塑剂、0.55%增强剂和0.7%交联剂,水浴加热搅拌,同时加入0.06%的食用消泡剂对膜液进行消泡,在90W的功率下超声脱气30min,在涂有0.05mL/100cm2吐温80的塑料板上流延成膜,在60℃下热风干燥3.0h,揭膜,贮存。在最佳工艺下膜的性能为:拉伸强度(3.68±0.046)MPa,断裂伸长率57.2%±0.361%,水蒸气透过系数(4.84±0.436)g·mm/(m2·d·kPa)。   相似文献   

5.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可食性小麦蛋白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桂兆  卞科 《食品科学》2004,25(5):70-75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谷朊粉浓度、甘油浓度、pH值、成膜温度对成膜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油浓度与pH值及其交互作用对蛋白膜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影响比较显著;对膜的透水性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甘油浓度、温度、谷朊粉浓度及甘油浓度与温度的交互作用;谷朊粉浓度、甘油浓度、pH值、温度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蛋白膜的透氧性的影响都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法对可食性膜的封口工艺进行优化。选取膜厚度,封口时间和封口温度为随机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以封合强度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可食性膜热封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膜厚度为0.083 mm,封合时间为4.6 s,封合温度140.2℃,在此条件下,可食性膜的封合强度理论值为7.493 N/15 mm,验证实测值为7.471 N/15 mm,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29%。  相似文献   

7.
郑优  郭婷  陈厚荣  汪学荣 《食品科学》2013,34(14):73-79
目的:以蛋清蛋白为原料,制备纳米SiOx/蛋清蛋白复合膜,研究超声波处理复合膜液对膜性能的影响。方法: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与间歇时间比、工作时间为试验因素,以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系数及透油系数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处理复合膜液的制备条件。结果:建立了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系数及透油系数的回归模型,优化的超声处理条件为超声功率205.67W、超声时间与间歇时间比1.13:1、工作时间23.32min,在此条件下复合膜各性能的预测值分别为5.141MPa、38.401%、2.719g.mm/(m2.d.kPa)、0.620g.mm/(m2.d),验证值为(5.092±0.146)MPa、(37.560±3.409)%、(2.961±0.083)g.mm/(m2.d.kPa)、(0.667±0.006)g.mm/(m.d),与之接近,优化结果可靠。结论:超声功率和工作时间是影响膜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而超声时间与间歇时间比和工作时间是影响膜阻隔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普鲁兰多糖-明胶复合膜配方。结果表明:甘油添加量对抗拉强度的影响最大,普鲁兰多糖添加量的影响最小。当普鲁兰多糖添加量2.00%、明胶添加量5.00%、甘油添加量1.00%时,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为85.18MPa,验证实验结果为89.83MPa,二者的相对误差为5.18%,响应面法优化的组成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9.
可食性蛋白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塑料包装材料引起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质疑,发展新型包装材料,将会是未来方向;蛋白膜以其可生物降解性、可食性、隔油、阻气等性能,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该文阐述蛋白膜成膜机理、膜的特性及分类,并介绍大豆分离蛋白膜、小麦面筋蛋白膜等可食性蛋白膜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将壳聚糖与卡拉胶、茶多酚混合,采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卡拉胶复合膜,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以复合膜的透光性能、机械性能和阻水性能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再以水蒸气透过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该复合膜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壳聚糖–卡拉胶可食性复合膜的最优工艺为:壳聚糖添加量1.5%、卡拉胶添加量0.4%、甘油添加量0....  相似文献   

11.
响应曲面法优化可食玉米醇溶蛋白膜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可食玉米醇溶蛋白膜制备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油酸用量和膜液加热温度为因素,以断裂伸长率(E)、拉伸强度(TS)、水蒸气透过系数(WVP)为响应值对实验进行响应面设计,建立了断裂伸长率(E)、拉伸强度(TS)、水蒸气透过系数(WVP)的回归模型,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2%、固液比(g∶mL)1∶10、油酸用量0.5mL/g玉米醇溶蛋白、膜液加热温度7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生产短梗霉多糖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研究了培养条件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发现(NH_4)_2SO_4和K_2HPO_4的质量浓度对多糖产量的影响显著。然后利用最陡爬坡法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在上升最高点处由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其最优培养条件。并通过实验测得优化培养条件后的多糖产量为24.652 g/L,与预测值24.597 g/L非常接近,且比优化前多糖产量提高了28.4%。  相似文献   

13.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谷朊粉浓度、甘油浓度、pH值、成膜温度对成膜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油浓度与pH值及其交互作用对蛋白膜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影响比较显著;对膜的透水性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甘油浓度、温度、谷朊粉浓度及甘油浓度与温度的交互作用;谷朊粉浓度、甘油浓度、pH值、温度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蛋白膜的透氧性的影响都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以林蛙卵团胶状物为原料,采用碱法对粗多糖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NaOH溶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法提取林蛙卵团胶状物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 溶液浓度1.2mol/L、料液比1:8(g/mL)、浸提温度56℃、浸提时间73min。在此条件下林蛙卵团胶状物粗多糖含量可达24.01mg/g。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腌制大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跟踪测定,并优化腌制条件以减少亚硝酸盐生成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维生素C、食用醋酸、腌制温度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腌制条件为:维生素C 0.2%、食用醋酸11%、腌制温度21℃。在最优腌制条件下,亚硝酸盐测定实际值为16.47 mg/kg(25 d),预测值为16.38 mg/kg,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差0.5%,相比仅添加10%食盐腌制的大白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了8%,故优化腌制条件对腌制大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减少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