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苹果黑斑病菌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生长、菌落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并在体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对苹果黑斑病的治愈作用。结果表明SNP处理能显著的抑制A.alternata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存在浓度依赖效应,当浓度为1 g/100 m L SNP,与对照相比,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0%和75.9%;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SNP处理的A.alternata菌丝表面粗糙,粗细不均匀,部分出现塌陷;孢子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细胞膜发生破裂。同时发现外源SNP处理对损伤接种的苹果黑斑病具有治愈作用,其中0.5 g/100 m L SNP处理效果最佳。可见外源NO作为代替化学合成药物的防腐剂在采后病害控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酯、乙酯、丙酯、丁酯)同时测定的生物炭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经生物炭吸附-甲醇脱附,0.45μ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外标法测定,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在0~200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7,检出限为0.9μg/mL^2.1μg/mL,加标回收率为87.1%~98.2%,相对标准偏差为2.3%~7.1%。采用本方法对3个厂家的小苏打水进行检测,均检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其含量分别为16.82μg/mL、14.09μg/mL、24.18μg/mL,符合国家标准。结论:本方法适用于饮料中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同时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3.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钠盐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通过对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钠抑菌效果的研究 ,结果表明 :它们对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黑曲霉、黑根霉八种代表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pH4.5 - 8.0范围内及高温处理后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经HP-5毛细柱分离,FID检测,四种酯化物能达到良好分离效果。当标准溶液在0~300μg/mL浓度范围时,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9、0.9998、0.9998;四种酯化物均能达到1.0 mg/kg最低检出限;同时,该法具有良好稳定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5%;四种酯化物加标回收率为85%~90%。  相似文献   

5.
超快速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建立了超快速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的分析方法,在5min内完成样品分析,检测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方法简捷,并能有效避免假阳性的干扰,保障了定性的可靠性和定量的准确性。对市售部分果汁、饮料、腌菜及酱油样品进行检测,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9,最低检出限降低为0.9mg/kg,加标回收率可达89.9%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进行测定,并比较此方法与标准中规定的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法之间的差异。结果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线性范围均良好,气相色谱法加标回收率在82.3%~11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1.8%~5.2%之间,高效液相色谱法加标回收率在85.4%~107.0%之间,RSD在0.2%~0.6%之间,且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类的检出限分别为0.04、0.06、0.09、0.16mg/kg,定量限分别为0.1、0.2、0.3、0.5mg/kg,均低于气相色谱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结论 HPLC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能够满足饮料类食品检测及安全的需要,为防腐剂的检测提供了实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酸性乳饮料及酸奶中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丁酯含量的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去蛋白后, 用甲醇提取, 提取液用高压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结果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在 0~10 μg/kg 范围内, 相关系数大于 0.999, 检出限分别为 0.48、0.45、0.47、0.49 mg/kg; 在 1、2、5 mg/kg 3 个加标水平下,样品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 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5.59%~104.52%、93.21%~108.05%、 97.75%~107.98%、97.48%~103.67%, 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 10%。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乳与乳制品中对羟基苯 甲酸(尼泊金)甲、乙、丙、丁酯含量的测定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10):141-147
目的:优化气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样先后经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盐酸酸化,无水乙醚提取,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后浓缩近干,无水乙醇溶解的条件下以外标法定量,通过5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与柱温箱温度的系列变化进行测试,最终确定最佳分离柱为Inert Cap 1301,柱温箱的初始温度为90℃。结果: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加标回收率在91%~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6%~0.8%之间,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与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28mg/kg、0.497mg/kg、0.473mg/kg与0.440mg/kg。结论:优化仪器分析方法后,测定酱油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含量的灵敏度明显提高,分析时间明显缩短,加标回收良好,这有利于提高检测分析效率,减小分析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9.
通过离体(in vitro)和体内(in vivo)实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处理对苹果采后主要致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Penicillium expansum生长的抑制及对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两种病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20%的纳米氧化锌对A.alternata和P.expansum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6.85%和49.60%,对前者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后者。20%纳米氧化锌处理对A.alternata孢子萌发的抑制较对照下降了87.37%,而15%纳米氧化锌处理对P.expansum孢子萌发的抑制较对照下降了94.56%。同时纳米氧化锌也显著降低了损伤接种A.alternata和P.expansum苹果病斑直径的扩展,其中以5%纳米氧化锌处理效果最好,分别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6.24%和65.32%,更高浓度处理并没有增强抑制效果。由此表明,纳米氧化锌可通过直接抑菌作用来减轻苹果黑斑病和青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离体(in vitro)和体内(in vivo)实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处理对苹果采后主要致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Penicillium expansum生长的抑制及对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两种病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20%的纳米氧化锌对A.alternata和P.expansum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6.85%和49.60%,对前者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后者。20%纳米氧化锌处理对A.alternata孢子萌发的抑制较对照下降了87.37%,而15%纳米氧化锌处理对P.expansum孢子萌发的抑制较对照下降了94.56%。同时纳米氧化锌也显著降低了损伤接种A.alternata和P.expansum苹果病斑直径的扩展,其中以5%纳米氧化锌处理效果最好,分别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6.24%和65.32%,更高浓度处理并没有增强抑制效果。由此表明,纳米氧化锌可通过直接抑菌作用来减轻苹果黑斑病和青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索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抑制甜樱桃软腐病的作用机理,实验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KT对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LC-7的体外和甜樱桃果实体内抑制效果,以及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对甜樱桃果实相关防御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学解析在与匍枝根霉互作期间,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中与次级代谢物合成和生物防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109 CFU/mL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悬液对匍枝根霉LC-7菌丝抑制率达87.12%,此时孢子萌发率和胚芽管长度分别为21.54%和11.45 μm。在甜樱桃果实上,1×109 CFU/mL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悬液处理48 h后,果实软腐病发病率约为20%,比对照组降低了约80%,并且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悬液能抑制甜樱桃果实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力,诱导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增加,提高果实抗氧化和抗病能力。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经与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共培养后,匍枝根霉LC-7菌丝和孢子形态扭曲,贝莱斯芽孢杆菌KT对匍枝根霉LC-7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中抗生素合成基因簇bacillaene中的pksIJ和糖醛酸磷壁酸合成基因簇中的tuaAGE基因表达上调,此外发现,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中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组装和亚基组成及核糖体组装等一系列与核糖体活动相关的过程。贝莱斯芽孢杆菌可能通过营养和空间竞争以及分泌抑菌活性物质直接抑制匍枝根霉LC-7,还可诱导甜樱桃果实的抗病性。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由匍枝根霉引起的甜樱桃软腐病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具有开发成生防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草酸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控制效果,该试验以“赛买提”杏为试材,采用2、4、6 mmol/L草酸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晾干后,置于温度和湿度为(1±1.0)℃、90%~95%的条件下,贮藏48 h后,损伤接种交孢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A. alternata)并在相同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苯丙烷代谢相关指标,孢子萌发率、菌落直径。损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第49天时,与对照组相比,4 mmol/L草酸处理组接种发病率与病斑直径分别低了16.94%、19.44%。4 mmol/L草酸处理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酸-4-羟化酶(C4H)活性是对照组的1.06、1.04、1.07倍,有效促进了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的积累;体外试验结果表明,4 mmol/L草酸对A. alternata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草酸处理可通过诱导苯丙烷代谢途径来增强杏果实对黑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抗黑斑病的诱导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以‘兰州大接杏’为试材,通过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杏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研究T. roseum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黑斑病抗病性的诱导及其时效性,同时进一步研究最佳处理质量浓度对杏果实组织活性氧及抗性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T. roseum蛋白激发子处理可显著抑制损伤接种杏果病斑的扩展(P<0.05),其中14.4 μg/mL蛋白激发子的控制效果最好,且诱导处理72 h时杏果产生最大抗性。T. roseum蛋白激发子处理后杏果组织O2-·的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分别在48 h和72 h出现明显的峰值,同时处理的果实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有所增强。T. 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处理能显著增强杏果组织的抗性,其可能是通过激发活性氧爆发和提高杏果实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可见T. roseum蛋白激发子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诱抗剂应用于采后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采后多胺处理对杏果实黑斑病的控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大接杏果实为原料,研究了采后外源多胺处理对杏果实黑斑病的控制效果及对贮藏品质的影响。结 果表明采后多胺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黑斑病的扩展,有效提高果实的抗病性,且控制效果存在多胺种类和浓度效 应,其中1.5 mmol/L精胺、1.5 mmol/L亚精胺和10 mmol/L腐胺的效果最佳,其病斑直径分别较对照减少了38.0%、 26.6%和34.2%。同时采后多胺处理能降低杏果实质量损失率,延缓硬度下降,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 的升高,并且能有效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和颜色的变化。可见,多胺在杏果实防腐保鲜上具有较好的 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张红印  郑晓冬  孙萍 《食品科学》2006,27(4):247-251
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微生物防治的效果往往不如化学杀菌剂的效果,这限制了微生物生防菌的应用。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措施来提高生防菌对水果采后病害的防治能力,本文对这些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侯媛媛  朱璇  王英  龚帅 《食品科学》2014,35(4):195-199
以新疆塞买提杏为实验材料,用质量浓度0.01 g/L的水杨酸以减压渗透方式处理,置于温度0 ℃、湿度90%~95%的冷库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冷害指数和冷害发病率及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结果表明:质量浓度0.01 g/L的水杨酸处理能明显降低杏果实冷害发生率,减缓杏果实贮藏期间CAT和POD活性的下降,有效提高杏果实SOD的活性,抑制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增长。说明水杨酸处理可减轻杏果实的冷害发病率,这与水杨酸处理能防止杏果实冷藏期间过高的氧化伤害,维持杏果实活性氧代谢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后硅酸钠处理对苹果梨黑斑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玉蓉  葛永红  毕阳  赵桦 《食品科学》2003,24(12):140-142
以苹果梨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硅酸钠处理对苹果梨采后黑斑病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外试验硅酸钠对黑斑病具有抑制作用,其中100mmol/L的硅酸钠抑制率达94.5%。  相似文献   

19.
20.
由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黑斑病是梨果主要采后病害之一,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实验以梨果黑斑病菌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代谢产物吡啶-2,6-二羧酸(pyridine-2,6-dipicolinic acid,DPA)对A. alternata生长的抑制和对梨果黑斑病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其抑菌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DPA能显著抑制A. alternata的菌落生长、孢子萌发以及芽管伸长,其中2.0 mmol/L DPA处理后培养9 d时A. alternata菌落直径仅为对照组的51.76%,4.0 mmol/L处理可完全抑制A. alternata的生长。DPA处理对梨果黑斑病的扩展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贮存至第11天时,20.0 mmol/L DPA处理组早酥梨病斑直径仅为对照组的55.17%。进一步研究表明,DPA处理提高了A. alternata细胞膜的通透性,菌丝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渗漏量显著增加,同时DPA处理降低了细胞膜组分麦角甾醇质量浓度,提高了A. alternata丙二醛浓度。结论:DPA可通过延缓A. alternata生长、提高膜通透性、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促使膜脂氧化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