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笑  毛健  黄桂东 《食品科学》2013,34(3):123-127
研究微量通气处理对黄酒陈化过程中风味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选用2009年产的黄酒原酒,采用密闭、通气量分别为25、50mL/L黄酒3种贮存方式,每30d通气黄酒进行1次通气,每60d对3种贮存方式样品中的风味物质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检测期总长8个月。结果表明:与密闭贮存的黄酒样品相比,经微量通气处理后,其高级醇、酚类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减少,其酯类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醛酮类风味物质的种类先增加后减少,说明微量通气可促进黄酒陈化过程中的醇成醛、醇醛成缩醛、醇酸成酯、醛成酸等反应,即促进了黄酒的陈化;其组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显著减少,通气促进黄酒的陈化;综合风味物质和游离氨基酸变化的结果,表明3种贮存方式中,采用微量通气50mL/L的方式更利于黄酒的陈化。  相似文献   

2.
超高压处理对黄酒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200~350 MPa下,处理时间为0.5~2.0 h,介质温度为10~40℃条件下超高压处理(UHP)对黄酒感官品质、理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压力为300 MPa时酒的感官品质较好,保压时间为0.5 h即具备良好陈化效果,常温下进行高压处理即可具备陈化特征。通过对黄酒中总酯、总酸、总醛,杂醇油,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氨基酸总量的检测可发现,经超高压处理的酒液中醇类物质减少,酯类与醛类含量增加,酸类变化不明显,证明超高压可促进醇、醛等物质的氧化作用,酯化作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黄酒风味,加速陈化过程。同时,处理后黄酒中氨基酸总量增加,说明超高压处理并不会显著破坏黄酒中氨基酸成分。  相似文献   

3.
声变幅杆式超声处理对黄酒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50~500W/L功率密度范围内,处理温度为20~50℃,处理时间为0.50~1.25h的条件下,采用声变幅杆式超声波设备处理对黄酒感官品质及理化指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处理黄酒的最佳功率密度为300W/L,温度为40℃,处理时间为0.75h。通过总酯、总醛、总酸、杂醇油、氨基酸态氮以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检测可发现,超声波处理后的酒样杂醇油类物质减少,醛类、酸类以及酯类含量增加,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促进醇、醛等物质的氧化作用,酯化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黄酒的口味和香气。同时,处理后的氨基酸总量有一定增加,表明超声波处理未对酒中的氨基酸成分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4.
黄酒陈化揭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大多数黄酒品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需要通过贮存来进一步提高酒质,该文主要就黄酒的陈化,陈酒酒龄的计算以及黄酒贮酒环境、容器与酒质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沈棚  薛红玮 《中国酿造》2023,42(1):142-146
该研究考察了6种不同陈酿年份绍兴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氨基酸的变化。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法对不同储存年份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通过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了6种不同陈酿年份黄酒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黄酒中共鉴定出28种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分别为酯类13种、醇类4种、醛类5种、酮类2种、其他类4种;随着陈酿年份的增加,酒体愈加香气浓郁,酒味醇厚;醇类物质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酯类化合物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共检测出16种游离氨基酸,其氨基酸总含量为2.80~3.98 g/L,其中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以及9种非必需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5%左右。通过实验发现,3~12年陈酿的黄酒中,随着陈酿年份的增长,酯类物质含量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陈酿12年后,游离氨基酸含量急速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超声波对黄酒进行陈化,并与传统陈化三年黄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23kHz超声波处理30min的黄酒在总酸、总酯、易挥发的芳香化合物等含量与三年陈黄酒相近。超声处理可缩短酒的陈酿期,加速酒的老熟化,进一步研究需要去阐明用不同级别的超声波能量在不同温度下去陈化黄酒。  相似文献   

7.
三频槽式超声处理对盘管中黄酒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缩短黄酒陈化时间,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研究了频率为25 kHz、30 kHz、35 kHz时,0~100 W/L功率密度处理0~2.0 h条件下,三频槽式超声处理器处理对以不锈钢盘管作为承装容器的福建沉缸酒陈化过程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容器材料及盘管尺寸在不同频率下处理效果的差异。通过对黄酒中总酯、杂醇油、总酸含量以及其相互之间变化相关系数的分析,结合感官评价结果发现:25 kHz超声波处理所得黄酒风味最佳;功率密度为300 W/L时处理效果较好;当处理温度为40℃时可取得良好陈化效果;处理1.0h所得黄酒即具备陈化特征;在35 kHz频率下,容器材料及盘管尺寸的不同对酒样理化及感官品质差异无显著影响,25 kHz和30kHz频率处理所得酒样均存在一定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梅鹿辄和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采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工艺进行葡萄酒的酿造试验,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工艺为对照(CK),对各处理酒样常规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色泽指标及感官质量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个葡萄品种冷浸渍与橡木片处理所酿酒样中干浸出物、总酚、单宁、总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及色度值均显著高于CK酒样(P<0.05),且感官评分在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酒样中达到最高,但冷浸渍与传统工艺添加橡木片处理组间感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分析发现酚类物质含量与葡萄酒的感官特性密切相关,其中冷浸渍结合橡木片处理能够促进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积累,并有助于改善酒体色泽及稳定性,提高感官质量。本研究为酿造高品质干红葡萄酒的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酒风味物质与黄酒香气感官评分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固相微萃取装置进样,GC-MS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测定40个黄酒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结合感官评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方程与陈香感官评分间的相关系数较好.R2=0.7953,而与醇香感官评分间的相关系数较低,R2=0.5682.采用定量关系研究.可以在黄酒挥发物质和香气品质之间建立相关方程,并且可通过物质的含量初步评价黄酒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0.
变质传统发酵陈化黄酒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坛装传统发酵黄酒在灌装灭菌后的陈化储存过程中会产生浑浊、酸变等变质现象,使得黄酒的酸度升高,香味丧失而无法饮用.其具体原因尚未明确.比较了变质陈化黄酒与未变质陈化黄酒在主要理化指标上的差异;而后采用改良MRS、醋酸菌、酵母菌和霉菌培养基分离筛选到一些菌种,观察了其菌落形态和细胞特征,初步鉴定出5株乳酸杆菌、4株酵母和4株霉菌.  相似文献   

11.
橡木桶陈酿对红葡萄酒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涛  吕文  闫军  邢凯 《酿酒》2008,35(6):77-79
阐述了木桶陈酿对红葡萄酒的微氧熟化、增强理化稳定性、改善风味特征的重要作用,同时比较了不同植物来源橡木桶呈香组份的特性,说明了木桶容积、新旧程度对陈酿效果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如何根据葡萄酒的性质选择橡木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酒风味感官特征及其风味轮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经斌  徐岩  赵光鳌 《食品科学》2013,34(5):90-95
首次对中国黄酒的风味轮进行绘制,由国家黄酒评委组成的品评小组结合消费者品评小组,对6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典型黄酒进行风味感官品评,给出黄酒风味感官基本描述语,对描述语进行筛选整理后,参照啤酒、葡萄酒及清酒风味轮,对描述语进行归类,绘制出中国黄酒风味轮。从黄酒风味轮描述语中,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及ISO 11035感官描述语选择方法的国际标准,选择确定重要的、而且具有典型差异性的味觉和嗅觉描述语:甜味、苦味、涩味、酸味、鲜味、醇香、焦糖香、果香、药香、烟气香、曲香及蜂蜜香12个作为构成黄酒风味轮廓的主要描述语。这些描述语分别经由国家黄酒评委和消费者应用于黄酒描述分析,表明可以表征中国黄酒主要的基本风味感官特征,可用于黄酒基本描述性感官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霞 《酿酒科技》2005,(12):54-56
橡木片中含有丰富的单宁及芳香成分,其溶于白兰地中能改善酒的香气和口味,使酒体更丰满、醇厚,风格更雅致。研究了不同酒精度浸提橡木片。不同来源的橡木片、不同陈酿时间及同种橡木片不同烘烤程度对白兰地的色度、pH值、单宁、总酚及感官的影响。结果表明,橡木片对白兰地的最佳老熟时间为10d,老熟酒度为50%(v/v);中度烘烤的橡木片对白兰地的老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探索发酵前添加橡木片处理对葡萄酒颜色的影响,本实验以新疆和硕产区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在发酵前添加5种不同产地不同烘烤程度橡木片(法轻度、法中度、法中+度、中度、美中+度)及3种添加量(2、3、4 g/L),分别在陈酿1、3、6、9个月时基于CIELab参数分析颜色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发酵前添加橡木片处理均可在陈酿期间提高葡萄酒的颜色的稳定性,降低葡萄酒的亮度L*,增强红色色调值a*,减缓黄色色调b*的升高,有助于保持新酒的紫色色调,提高贮藏期间的聚合色素含量,改善酒体颜色。但不同橡木处理陈酿期内对颜色指标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性,陈酿3个月时,2、3 g/L处理的a*Cab*、聚合色素、总花色苷显著高于对照(P<0.05),3 g/L处理L*显著低于对照,4 g/L处理L*显著高于对照(P<0.05),a*显著低于对照(P<0.05);陈酿9个月时,各处理颜色指标与对照均表现显著差异(P<0.05),但4 g/L处理表现更低的L*,较高的a*、聚合色素。故建议生产上对于仅需要短期贮藏的葡萄酒,可在发酵前进行2或3 g/L的橡木片添加处理,对需要长期陈酿的葡萄酒可在发酵前进行4 g/L的橡木片添加处理。  相似文献   

15.
橡木桶陈酿对红葡萄酒中黄烷-3-醇和原花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华夏酿酒有限公司2004年度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美洲、欧洲和欧美三种类型橡木桶陈酿对黄烷-3-醇和原花色素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橡木桶陈酿过程中,(-)-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gallate,ECG)、(-)-表棓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含量上升,(+)-儿茶素((+)-catechin,CAT)保持相对稳定,而(-)-表棓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略有下降。原花色素含量下降,平均聚合度降低。不同类型的橡木桶对两者含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橡木桶陈酿过程葡萄酒溶解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干红葡萄酒在橡木桶中陈酿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酒入桶后,酒中的溶解氧逐渐减少,3个月后达到稳定值;在橡木桶中,距液面深度不同的葡萄酒中的溶解氧含量不同,愈深含量愈低,但溶解氧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桶贮的初始3个月内,不同板材制作的橡木桶中酒的溶解氧含量有差异,3个月后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猕猴桃果酒的品质,本文研究了采用橡木桶进行陈酿过程对猕猴桃果酒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影响,具体包括溶解氧、电导率、色度和色调等物理指标,游离二氧化硫、总酚、高级醇等化学指标和感官评价得分。结果显示:随着猕猴桃果酒陈酿时间的延长,电导率、色度、色调等理化指标均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逐渐趋于平衡,分别为电导率2.76 mS/cm,色度0.375,色调4.05;而溶解氧、游离二氧化硫、总酚等理化指标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溶解氧0.72 mg/L,游离二氧化硫27.87mg/L,总酚332mg/L;随着陈酿时间延长,异丁醇、异戊醇和高级醇总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经过橡木桶陈酿后的猕猴桃果酒其感官得分为97.68,明显高于感官得分为79.84的玻璃瓶贮藏的猕猴桃果酒样品。因此,贮藏过程中猕猴桃酒理化和感官评价变化与溶解氧含量及变化、橡木桶结构和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8.
黄酒的陈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酒的"陈化"是指新酿制的成品酒在陶坛中贮存、陈化的过程.新酿制的黄酒口味粗糙、闻香不足、较刺激、欠柔和,通过"陈化"可促进醇与酸之间的酯化,使酒的香味馥郁,口味甘顺、柔和.黄酒的贮存温度以5~20℃为最佳,贮酒仓库要求阴凉、通风、干燥,并保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陶坛独特的"微氧环境"的陈化条件形成;贮酒容器以陶坛为佳.(孙悟)  相似文献   

19.
任金玫  李洁 《酿酒》2021,48(1):127-130
试验以黄酒原液和凤型酒为主要原料开发新型黄酒,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其配方及工艺,得到试验黄酒的最佳配方为:黄酒原液添加量51.0%,凤型酒添加量2.7%,橡木液添加量16.2%,食用酒精添加量30.1%.在此条件下新型黄酒具有较好的感官特性,色泽透亮、诸香协调,感官评定分数为91.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研究米酒对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实验测定了各组小鼠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总超氧化歧化酶(SOD)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米酒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血清中CAT(P<0.05)和总SOD(P<0.05)的活力,降低MDA(P<0.01)的含量.米酒通过抗氧化作用,有效抑制了衰老小鼠衰老症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