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纤码分多址(FO-CDMA)网络很适合多速率的多媒体实时通信业务。提出一种由多个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组成的系统,它使用光纤码多址实现各设备间的信息互相传递系统的性能显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用于局域网的OCDMA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光码分复用编/解码技术,阐述了光纤延迟线时域编/解码器和利用光栅的频域编/解码器;提出了一种两层网络的拓扑结构:在OCDMA星形局域网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构造WDM环网。  相似文献   

3.
OCDMA通信技术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OCDMA通信技术原理及其关键技术,然后分析和比较了用于OCDMA技术的地址码和编解码器技术,给出了两种OCDMA网络,最后分析了OCDMA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一种异步OCDMA系统二维码的设计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异步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但对适用于该系统的二维码字的研究还比较少.文章分析了扩展同余码(EQC)在异步OCDMA系统中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提出一种用于异步OCDMA系统的二维时间/频率组合码的构造方法.分析该地址码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的结果表明:由EQC和光正交码(OOC)构成的二维时间/频率组合码EQC/OOC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时分多址无源光网络(TDMA-PON)技术缺陷,提出了采用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构建新型无源光接入系统的方案.通过选择网络节点结构构建环型光码分多址无源光网络(OCDMA-PON),并且结合仿真结果分析了网络传输性能.分析表明:将光码分多址技术的固有安全性和环型网络的拓扑安全性有机结合能有效解决传统光接入网存在的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二维光正交码OCDMA系统编解码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二维光正交码的概念并对其性有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二维光正交码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的设计,并且给出了二维光正交码光纤光栅编码原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光正交码的多波长OCDMA与WDM+OCDMA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两种基于光正交码的二维光纤码分多址 (OCDMA)系统 :WDM+ OCDMA、MW OCD-MA。分析表明 ,当 WDM+ OCDMA系统存在能均匀分配波长的中央控制器时 ,它的误码率性能优于MW OCDMA。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在哈达玛(Hadamard)矩阵基础上构造二维空间相位码的方法,分析它的各种性能,找到了在空频域内仅对信息相位编解码时所需要的二维光正交码,给出二维空频域光码分多址编解码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给出了用于多用户的局域网以及城域环网的光码分多址(OCDMA)典型系统模型,然后在此系统环境下,着重研究了针对不同扩频开销和节点数的应用需求,采用分步傅里叶算法(SSFFT)分析了皮秒级的OCDMA系统传输性能及最终系统的解码输出.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设计有实用价值的OCDMA传输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构造了一种适用于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的新型二维变码重光正交码(2D-VWOOC),用于满足不同用户及业务对服务质量(QoS)的不同要求,以两两正交拉丁方阵序列(MOLS)为波长跳频序列,以一维严格变码重光正交码(1D-SVWOOC)为扩时序列。分析了该码字在不同参数(码长、码重及波长数)下的码字性能;在相同条件下与其他二维变码重光正交码进行对比,该码字码容量较大,误码率相对其他码字低9~17个数量级。在Optisystem仿真中,当系统传输速率为16 Gbits/s时,码重为4比码重为2的用户误码率低2个数量级,能获得清晰端正的眼图。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高速计算机局域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殷洪玺 《通信学报》1997,18(12):89-94
本文提出一种可行的适于高速计算机网络的光码分多址技术,该网络采用光正交码和光信号处理,以保证实时数据通信。提出的全光结构的快速可调光正交码编码器和解码器,可在光域中用电光开关和光延迟线实现,能支持超高速吞吐量且重构时间很短  相似文献   

12.
基于频域编码的光码分多址城域/接入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基于频域编码的光码分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网的网络结构,提出了基于频域编码的上/下路复用器的实现方案,比较了光码分多址和波分多址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指出基于频域编码的光码分多址技术是实现光城域网和光接入网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光码分多址全光网络实现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茂国  杨淑雯  殷洪玺 《电子学报》2001,29(8):1148-1150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时域编码的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构造全光通信网络的实现方案.给出了OCDMA全光接入网,OCDMA光交叉连接、光交换、光上下路、光复用的具体实现方法,给出了OCDMA全光网络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 Optical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 (OCDMA )communicationsystemshavebeengivenaconsiderableinterestcurrently[1~ 8] .InanOCDMAsystem ,alluserscansimultaneouslysharethesamechannel,asyn chronouslyaccessthenetwork ,andflexiblyutilizethebroadbandwidth .ThesecharactersmakeitpossibleforanopticalnetworkemployingOCDMAtechniquesasonelayerofamultiplexinghierarchy .Forexample ,ahybridOCDMA/WDMAnetworkwillbepossiblewhenitiscombinedwithWDM[4 ] .Asaresult ,OCDMAtechniquehasbee…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Inrecentyears,therehasbeenincreasinginter estinthestudyofOCDMAcommunicationsystemswithoneortwoopticalhard limiters .DifferentOCDMAsystemsintroducingoneortwoopticalhard limitershavebeen presented[1~3] .Itshowsthatintroducingoneortwoopticalhard …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采用BPSK调制、相干PAKE接收的随机访问多码CDMA(RAMC-CDMA)在频率选择性Nakagami多径衰落、噪声信道(MFNC)中的容量性能.建立系统模型后,推导出了多用户条件下接收机输出的条件概率分布及判决平均比特误码率,并以Rayleigh(Nakagami的特例)多径衰落、噪声信道为例,计算了系统容量的数值解.分析表明RAMC-CDMA解决了普通DS-CDMA系统存在的用户可传信息速率受限(过低)的问题,能在不增加射频带宽的前题下为用户提供高峰值速率信息传送,而且保证了容量没有明显下降.文中还对理论分析的关键结果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7.
潘武  张辉  程彩玲  周亚婷  邓珊 《半导体光电》2015,36(2):255-258,262
针对光码分多址系统对地址码的要求,通过改进的Tent映射产生混沌扩频序列,将序列作为系统中的用户地址码;搭建光码分多址系统,分析混沌码与素数码相比下的系统性能.结果表明,产生的混沌序列有良好的相关性和初值敏感性,可以有效抑制系统的多址干扰并增强系统安全性;在2.5 Gb/s的传输速率下,使用混沌序列码的光码分多址系统较素数码系统最小误码率提高1~3个数量级;同时较传统光正交码的系统误码率性能也可提高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无线接入网中的两种关键技术,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CDMA(码分多址),从调制技术,抗干扰能力,功率控制、网络规划,峰均功率比和均衡技术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比较分析了OFDM和CDMA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证明了OFDM技术的先进性及其令人瞩目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无源光网络用于以太网接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无源光网络(PON)的结构、业务接口、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的工作原理以及管理、帧结构和光路设计,并对EPON提供的业务质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EPON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CDMA作为一种多址接入技术在无线网络中已广为应用,在多码CDMA和单码CDMA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多码CDMA和单码CDMA在无线分组数据网络中的随机多址接入模型,并且分析了两种系统的吞吐率特性和归一化时延特性。结果证明单码CDMA和多码CDMA具有相同的多址接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